如果有一天,不用再顧慮經濟,身體無恙,時間自由,想像一下生活會是怎麼樣的。換言之,會想怎麼樣度過每一天?
沒有壓力後所做的事,才是熱情之所在,我們很可能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了解自己。
在我的想像中,我將不再貪戀黑夜,不再捨不得睡,那不過是因為不想面對明日被自己販賣的時間,不過是因為屬於自己的時間太稀有。
我會在疲倦時入睡,在早上自然醒(更可能是被貓兒叫醒),餵貓,弄弄植物,在頂樓陽台溜貓,帶一本有趣的書散步出門吃早午餐,點一份餐和一杯飲品,用閱讀搭配食物渡過2小時,再散步回家,偶爾會遇到鄰居聊幾句話,到家時太陽正大,天氣很熱,貓兒正在睡覺。
接著盤起頭髮,打開電扇,上網看看社群動態、電影或戲劇,整理閱讀心得或想法打成文字,有時後協助一些非營利組織更新社群動態,設計文宣或美宣資料,一回神發現已經下午4點多,簡單整理一下家裡環境,然後沖個澡。
一個禮拜會有2天在工作坊或者教室裡上課,學習一些有趣的課程,有時候是瑜珈,有時候是語文,有時候是重訓,有時候是數位媒體應用,每次課程大約3個月,我會在課堂上認識同一個興趣圈的朋友,跟他討論怎樣改善產品、流程或行銷。每個月參加1~2次的活動,有時候是音樂會或舞台劇,有時候是品酒會,有時候是讀書會,有時候是志工活動。
黃昏時,再次弄弄花草,噴藥施肥,和苟維斯一起去超市採買食材,一起洗菜做飯,嘗試最近看到的食譜,吃完收拾倒垃圾,然後連線組隊玩遊戲,或者一起看電影、影集,然後放點音樂逗貓,睡前洗個澡。
想像完,重新檢視才發現,我以為自己喜愛繪畫或手作,卻沒有放入生活中,一般有錢有閒會去的旅行也不在這份規劃裡。但我放入了閱讀、學習、寫作、園藝、散步、整理、遊戲、影視娛樂、分享、協助他人、貓、圈內他人和苟維斯,然後依然是長髮。
我大概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喜愛繪畫或工藝,思考為什麼之後得到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除了沒有那麼喜愛繪畫以外,處理實體作品很麻煩。換句話說,我討厭過多的物質充滿生活,可能是沒有用處,可能是整理成本變高,也可能是不喜歡製造垃圾。然後也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邊緣,會參加活動,接觸群體,但不用去討好誰,因為群體間是有共同志趣的人,沒有層級關係。
這一份「夢想生活」看起來不難,也不花費什麼,但為什麼現在辦不到?
再次檢視前提「如果財富與時間自由」,因為財富不自由,所以我需要去「工作」,於是時間也不自由。那麼如何要財富自由就會變成重點。財富自由可以是已經有了足以支撐未來花費和風險的經濟,也可以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如果在這份夢想生活的清單裡不存在穩定被動收入的可能性,就無法在現時達成,必須找到一條達成的路。輸入的部分不能創造收益,要靠輸出創造,檢視輸出的部分:寫作、園藝、整理、遊戲、分享、協助他人,如何讓輸入的資訊或技能靠這些輸出元素搭配創造收益就是我財富自由的課題。在找到那條路之前,還是乖乖工作吧。
你也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的「夢想生活」,也許會很意外的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然後發現它竟然不包含你以為很重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