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更延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內容引自2021.12.25
於高雄敘事咖啡屋的新書分享會
《一起,遇見美好的自己》
《支持彼此的生命更加延伸》
能不能因為我們的相遇,可以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看成是一件重要的事?
關係,能不能有一個角度是這樣思考的。你可以感受一下,你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是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試著拿出紙筆,慢慢地寫下名字,一個,兩個….列出這張名單後,就可以更清楚哪些是你做自己的重要會員了。
身旁的關係有些會讓我們覺得人有成就比較重要,有些好像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但有些關係會讓我們很看重自己的快樂,或者關心自己真心所渴望的。如果你檢視自己的關係,「讓你覺得要把自己生活過好是很重要的人」實在太少,或許就是提醒你再次重建自己關係網絡的時候了。
這是敘事治療「重組會員」的概念:移動你關係裡的光譜,讓關係成為創造你想要生活的養分。
我現在常是這樣看人之間的相遇,包括今天此刻我們在這裡的相遇,其實都是在關心如何活出自己要的人生。我們的生命像是在這個相遇裡,彼此正同步伸展著。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係就不只是關係,更是人實踐自己生命的重要方式。
昨天我還和太太聊到小幫手憶雯,她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今天她不能來是因為她帶著一群孩子到山上,她用很大的熱情和體力陪伴著許多人。她才三十吧,幫自己找了一位很好的老公,讓她結婚後仍是自由的做她想做的事。我曾問過憶雯的先生,怎能在關係中如此對待?她的先生說:「我喜歡自由,我也想要她能這樣的生活」。
我剛剛說:「誰會讓你覺得,把自己生活過好是很重要的?」
我想這樣的關係,若有機會也在家人關係裡實踐,那對彼此會是很大的福氣。所以我在這本書(p240)裡才會提到一個概念:家人關係裡,能不能少一些彼此限制,而是把力氣用來支持彼此的生命更加延伸。
〈關係與做自己〉
我在書裡p314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在睡前在微昏黃的光線下,用手掌慢慢的從她的額頭開始,然後順著頭髮一次一次撫梳著孩子,然後跟孩子說:『你一定要記得你是很好很好的孩子,如果以後有人說你不好,不相信你,你更要記得爸爸的話,知道嗎?』」
我女兒現在雖然十五歲了,還是跟我很親近,還是有撒嬌的樣子,所以我有時候還會這樣跟孩子說。但兒子已經二十一歲了,這樣做有點不自然了,要不然我還是會繼續跟他說。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孩子在關係裡擁有這樣這樣的經驗,對他可能的影響是什麼?
有部韓國紀錄片《盡孝的滋味》,一開始我看到片名有「盡孝」這兩個字很掙扎要不要看?因為我很害怕用說教的方式談關係。可能是小時候學校讀那種二十四孝的故事讀太多了(哈),幾年前聽我女兒說現在學校終於沒有說這種故事了,我想這實在太好了,其實二十四孝的故事用現在標準來看,也涉及到許多鼓勵孩子剝削自己的身體去照顧雙親的情節,並不是健康的關係。
反正把情感自然流動的部分說成一種應該、一種道理和責任,反而常會失去了情感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再回到這部電影,後來我看了,非常喜歡。影片紀錄一位喜歡在野地採集食材做菜的廚師,有回他到山上遇到一位老人家,他覺得和這老人家有緣分,有空就會前去拜訪並做菜給她吃。
從影片後來的描述知道廚師會做這件事,和他想念自己已過世的生母與養母有關,影片中,他到養母的墳墓前祭拜說了一段話:
「小時候聽到同伴取笑我是撿來的孩子,我和這些人打了一架,並獨自坐在河邊終日。養母看我這樣就一直哭,三姊問她:『又不是妳親生的,為什麼那麼心痛?』養母嘆一口氣這樣說:『不是只有親生的孩子才是孩子,用心養大的就是心頭肉,我雖然沒有生下他,卻比我自己生的小孩費了更多的心』。我是從三姊口中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如今她也過世了,後來人生中不論遭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必須提醒自己很寶貴、要為自己感到驕傲,我要盡可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你有沒有這樣的關係,當你想到他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更珍惜自己的人生?
這跟我前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很接近。所以你會發現,當我們在做自己的時候,其實某種程度可能都在回應著某一份關係。也就是這樣讓我再次理解做自己絕對不是獨立於關係之外的。有時候我們確實會感受到做自己與照顧關係是對立拉扯的,但其實不一定只能如此,從後現代,從敘事治療的觀點來看,關係也可以如同影片裡的廚師一樣,留在心頭成為一種芬芳。
我想我的孩子有天也可能會這樣,當他想起我和他的這份關係時,會讓他更記得自己的聲音、更珍惜自己,更要好好活自己要的人生。
我想或許很多人自己的成長經驗並不是如此,甚至此刻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了,父母都還是對你的生涯發展方向不諒解,無法給出祝福甚至阻擋。但也就是這樣,我們重新思索「什麼是你想要的家人關係」就變得更重要,至少可以有個覺知,開始從我們自身、從我們的此刻,看看有沒有機會讓這份(家人)關係,成為彼此做自己、活想要的生命很重要的那座活泉。
至於要如何做,我想這還是一段要慢慢努力的路途。這本書,可以看成是我如何在敘事治療的陪伴下走這段路的紀錄。當然,這裡頭不是都很完美、有時候也會徒勞無功,但為了往這裡走,沿途留下的風景與甜美,早也已扎扎實實。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5會員
    77內容數
    工作坊訊息公告/相關活動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既然聊到了訂目標這件事,也想來聊聊這幾年生活和心境上的轉化。 -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算孝順的人。 在媽媽生病之前,我為她做的事好少好少,更別提「順」,我一直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超不聽話還很愛頂嘴。 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各自安好就好。 2021~2022年算是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概是從小,老媽常說: 如果我死後,要記得要好好過日子。 呸呸呸 長大後,深思咀嚼, 我想那背後在說的是「留下來的人,要好好過日子。」 我跟道別的關係,是從母親身上傳承而來的。 - 7/31準備離開照顧我好一陣子的單位, 我婉拒哭哭啼啼的方式,因為若再見面, 我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既然聊到了訂目標這件事,也想來聊聊這幾年生活和心境上的轉化。 -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算孝順的人。 在媽媽生病之前,我為她做的事好少好少,更別提「順」,我一直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超不聽話還很愛頂嘴。 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各過各的生活,各自安好就好。 2021~2022年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