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讓生命更延伸

    內容引自2021.12.25
    於高雄敘事咖啡屋的新書分享會
    《一起,遇見美好的自己》
    《支持彼此的生命更加延伸》
    能不能因為我們的相遇,可以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看成是一件重要的事?
    關係,能不能有一個角度是這樣思考的。你可以感受一下,你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是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試著拿出紙筆,慢慢地寫下名字,一個,兩個….列出這張名單後,就可以更清楚哪些是你做自己的重要會員了。
    身旁的關係有些會讓我們覺得人有成就比較重要,有些好像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但有些關係會讓我們很看重自己的快樂,或者關心自己真心所渴望的。如果你檢視自己的關係,「讓你覺得要把自己生活過好是很重要的人」實在太少,或許就是提醒你再次重建自己關係網絡的時候了。
    這是敘事治療「重組會員」的概念:移動你關係裡的光譜,讓關係成為創造你想要生活的養分。
    我現在常是這樣看人之間的相遇,包括今天此刻我們在這裡的相遇,其實都是在關心如何活出自己要的人生。我們的生命像是在這個相遇裡,彼此正同步伸展著。
    從這個角度來看,關係就不只是關係,更是人實踐自己生命的重要方式。
    昨天我還和太太聊到小幫手憶雯,她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今天她不能來是因為她帶著一群孩子到山上,她用很大的熱情和體力陪伴著許多人。她才三十吧,幫自己找了一位很好的老公,讓她結婚後仍是自由的做她想做的事。我曾問過憶雯的先生,怎能在關係中如此對待?她的先生說:「我喜歡自由,我也想要她能這樣的生活」。
    我剛剛說:「誰會讓你覺得,把自己生活過好是很重要的?」
    我想這樣的關係,若有機會也在家人關係裡實踐,那對彼此會是很大的福氣。所以我在這本書(p240)裡才會提到一個概念:家人關係裡,能不能少一些彼此限制,而是把力氣用來支持彼此的生命更加延伸。
    〈關係與做自己〉
    我在書裡p314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在睡前在微昏黃的光線下,用手掌慢慢的從她的額頭開始,然後順著頭髮一次一次撫梳著孩子,然後跟孩子說:『你一定要記得你是很好很好的孩子,如果以後有人說你不好,不相信你,你更要記得爸爸的話,知道嗎?』」
    我女兒現在雖然十五歲了,還是跟我很親近,還是有撒嬌的樣子,所以我有時候還會這樣跟孩子說。但兒子已經二十一歲了,這樣做有點不自然了,要不然我還是會繼續跟他說。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孩子在關係裡擁有這樣這樣的經驗,對他可能的影響是什麼?
    有部韓國紀錄片《盡孝的滋味》,一開始我看到片名有「盡孝」這兩個字很掙扎要不要看?因為我很害怕用說教的方式談關係。可能是小時候學校讀那種二十四孝的故事讀太多了(哈),幾年前聽我女兒說現在學校終於沒有說這種故事了,我想這實在太好了,其實二十四孝的故事用現在標準來看,也涉及到許多鼓勵孩子剝削自己的身體去照顧雙親的情節,並不是健康的關係。
    反正把情感自然流動的部分說成一種應該、一種道理和責任,反而常會失去了情感本身具有的生命力。
    再回到這部電影,後來我看了,非常喜歡。影片紀錄一位喜歡在野地採集食材做菜的廚師,有回他到山上遇到一位老人家,他覺得和這老人家有緣分,有空就會前去拜訪並做菜給她吃。
    從影片後來的描述知道廚師會做這件事,和他想念自己已過世的生母與養母有關,影片中,他到養母的墳墓前祭拜說了一段話:
    「小時候聽到同伴取笑我是撿來的孩子,我和這些人打了一架,並獨自坐在河邊終日。養母看我這樣就一直哭,三姊問她:『又不是妳親生的,為什麼那麼心痛?』養母嘆一口氣這樣說:『不是只有親生的孩子才是孩子,用心養大的就是心頭肉,我雖然沒有生下他,卻比我自己生的小孩費了更多的心』。我是從三姊口中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如今她也過世了,後來人生中不論遭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必須提醒自己很寶貴、要為自己感到驕傲,我要盡可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你有沒有這樣的關係,當你想到他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更珍惜自己的人生?
    這跟我前面問的第一個問題很接近。所以你會發現,當我們在做自己的時候,其實某種程度可能都在回應著某一份關係。也就是這樣讓我再次理解做自己絕對不是獨立於關係之外的。有時候我們確實會感受到做自己與照顧關係是對立拉扯的,但其實不一定只能如此,從後現代,從敘事治療的觀點來看,關係也可以如同影片裡的廚師一樣,留在心頭成為一種芬芳。
    我想我的孩子有天也可能會這樣,當他想起我和他的這份關係時,會讓他更記得自己的聲音、更珍惜自己,更要好好活自己要的人生。
    我想或許很多人自己的成長經驗並不是如此,甚至此刻即使你已長大成人了,父母都還是對你的生涯發展方向不諒解,無法給出祝福甚至阻擋。但也就是這樣,我們重新思索「什麼是你想要的家人關係」就變得更重要,至少可以有個覺知,開始從我們自身、從我們的此刻,看看有沒有機會讓這份(家人)關係,成為彼此做自己、活想要的生命很重要的那座活泉。
    至於要如何做,我想這還是一段要慢慢努力的路途。這本書,可以看成是我如何在敘事治療的陪伴下走這段路的紀錄。當然,這裡頭不是都很完美、有時候也會徒勞無功,但為了往這裡走,沿途留下的風景與甜美,早也已扎扎實實。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