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面對《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所帶來的碳費徵收與碳權交易,企業需關注潛在痛點,了解相關法規,並尋求綠色商機。將氣候議題融入綠色成長策略以應對挑戰,並藉由發展交易平台和國際合作來達成減碳目標,成為企業面對氣候變遷時的重要策略。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與碳權交易企業透過減碳取得碳權成為新商業模式
碳費與碳權交易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扮演關鍵角色,企業需適應碳訂價時代,透過減碳取得碳權,並關注碳權價格變動
- 歐盟碳權價格每公噸飆破100歐元,凸顯碳權經濟價值
- 企業透過減碳取得碳權成為新商業模式
- 需了解相關法規,把握綠色商機
全球碳權交易標的分為allowance和credit兩種型態
全球碳權交易標的分為「排放額度」Allowance與「減量額度」Credit,歐盟ETS以allowance交易為主,臺灣則採取碳費先行並搭配自願減量額度交易,也就是先推動Credit的碳權交易,與歐盟路徑不盡相同。建立交易平台與國際合作對達成減碳目標至關重要。
-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以「排放額度」allowance交易為主要架構
- 歐盟允許企業自願減量取得「減量額度」credit
- 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採取碳費先行,搭配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減量額度的概念與應用
減量額度與自願減量專案能為企業減少碳費支出,企業需依據自身條件選擇適當的減量方案。同時,控管減量額度品質亦是重要課題。
- 減量額度用於:扣除計算碳費的直接排放量及間接排放量,以及減免進口商品排碳代金
- 減量途徑包括改良生產方式、汰換老舊設備、降低耗能、使用低碳能源等
- 需區分減量額度與再生能源憑證的概念與用途
建立減量額度交易平台與擴大量體
- 氣候變遷因應法勾勒出減量額度交易平台雛形
- 可能與國際建議雙邊或多邊合作,達成減碳目標
企業需盤點自身優勢與風險,轉化為綠色成長策略
碳權交易市場為企業帶來綠色商機,非受管制企業可透過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並將其轉移給有減碳需求的企業。企業需將氣候變遷議題轉化為綠色成長策略,把握市場機遇。
- 非受管制企業可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移轉給有減碳需求的企業
- 碳費及碳交易成交價越來越高,強制碳盤查及碳管制對象範圍擴大為大勢所趨
- 企業需將氣候變遷議題轉化為綠色成長策略
台灣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提出 四大轉型策略 及 兩大基礎
引導產業永續接骨並接軌國際趨勢
迄今屆滿一週年
我們將檢視台灣的淨零轉型成績單
以及方向是否正確
淨零排放新征程
我們將為您深入剖析如何跨越轉型門檻
建構低碳商業模式並進一步創造綠色生活產業鏈
氣候時鐘正在分秒倒數
面對迅速變化的 零碳戰場
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