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最近曾到醫院嗎?醫院裡總有超出想像候診的人數

    最近二年來跟太太喜歡上運動,目前同時從事了爬山、跑步、羽球、高爾夫球、國際標準舞、瑜珈運動。
    在4/13爬完美麗的苗栗加里山,隔週一到附近小學跑了5公里,週二及週三打了二場羽毛球。當晚,腳跟腰部關節、肌肉、筋膜出現了些許的痠痛不舒服。於是跟太太一起到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與復健,太太因狀況較為複雜,必須轉診到地區醫院做進一步X光及肌腱超音波檢查。
    今日下午我跟太太提前到了醫院候診,醫院裡總有超出想像候診的人。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等、等。等是候診區的自然,候診的人集體低頭滑手機是診區的風景。
    坤濱跟太太從事保險銷售,幫客戶評估風險提供解決方案建議,規劃前,首先會評估客戶目前的經濟狀況在風險下的壓力承受能力,當詢問到客戶對自己的健康風險認知時,發現大部份人普遍存在著一些認知偏誤
    ㄧ是對自身健康狀況過度自信。總認為自己會健康到老死。這偏誤會讓客戶低估保險的金錢互助功能,總認為買了保險自己理賠用不到,繳保費都是「嘸彩」。
    二是認為從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病重到死亡,過程會很快。這認知偏誤會讓客戶在醫療保障額度準備不足,一旦醫療時間拖長,收入中斷又加上保障準備不足,後果將嚴重侵蝕到生活費用。
    三是認為醫療有全民健保應該就夠了。這錯誤認知忽略現代醫療的進步快速,非健保給付的自費醫療日益增多與昂貴,很多高科技醫療的設備的出場費是很昂貴的,只有全民健保沒有商業醫療保險搭配,將無法擁有多元的「醫療選擇權」。
    四是認為自己若得了重病,要家人省錢放棄治療。當病重時,繼續醫療與否的決定權應該是在家人而非病人,這認知錯估了親情的牽絆,家人討論時的意見衝突,及決策放棄治醫那人日後內心的精神壓力,有個無解的問題:「當真確實是沒得救了嗎?」將伴著他一輩子。 你還記得上次進醫院是某年某日嗎?是去看病、探病、陪病或當志工呢?
    你我目前或許都正年輕,處於身體健康的階段,少有進醫院合理會忽略醫院內的人潮與辛苦,有機會時走進醫院,或許當個志工服務他人,看看醫院內的自然風景,想想這些認知偏誤,找你信任的理財顧問,或像坤濱一樣的CFP,正確的評估您目前經濟狀況,在醫療風險下的壓力測試,討論出解決方案讓自己跟家人無後顧之憂
    FCD914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