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網誌的反思

    ※11-30-1 18:35

    對網誌所花的時間與成果有極大落差(一篇文章6個人讀),產生上癮卻心頭煩躁的現象。而且頗為嚴重。一個美好清晨醒來,最後弄得心頭重重煩惱。只因上網弄網誌。太想分享,但空頭忙的情況,快樂少痛惱多。出外北投行一天,心上清朗,此刻起暫時棄下網誌。

    ※11-19-1 9:58

    對於拜訪好友,好像變成有點強迫性的義務。但卻又會有點計較他們只收回應不付出回訪。這樣就不輕鬆美妙。

    就像以前一直對某些互加好友者付出,但終究未來回訪。便刪除之。雖然還掛在他們的好友名單中。

    這樣的比較是天平上的不平衡感使然。人們並沒有互相照顧陌生格友的需要。是我自己有此義務感,對如此陌生的人付出關懷與直言,不請自至。但人們確實不需要我的直言與付出。怎麼調整呢?我還沒想到好方法呢!

    ※11-18-1 19:42

    網誌是同聲相求、同氣相應,自然呼應!任何事也都是這樣自然呼應!

    當然Denise自然產生的這些煩惱比較情緒也是可了解的。

    只是,呵!做喜歡的事吧!不喜歡了,就放掉吧!

    ※11-16-3 17:31

    人氣是重點嗎?還是閱讀與回應才是重點?姑且不論回應,至少閱讀是重點。舊日我認真閱讀他人網誌,並回應。但並未相對得到回訪,所以日漸淡出那些人的網誌。這真的是個奇怪的現象。經營無功,熱臉貼冷屁股。顯然對象不契。

    我的Anyway 無論如何總是要,要用在什麼地方呢?你給世界最好的妳,但那些選擇的世界卻不能接受欣賞。但我可以選擇的天地是教育園地,學生需要熱情的教師。我在成人世界得到的回饋不成正比,但孩子們卻需要像我這樣的好老師。我講出的真話沒成人愛聽,但14歲前的孩子卻需要真實的對待。

    真正的我,是說話真誠待人真誠的我。

    ※11-16-2 17:17

    時間減量。似乎是個眼下的對策。來應對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的現象。

    但我其實陷入跟某些其它網誌一樣的思考。這真的很怪。為什麼某些人的結局都一樣呢?我們的思考與感受結構一樣嗎?

    ※11-16-1

    最近在想一個問題,寫網誌的目的。(繼續反省中)

    我看到有格友的生活帶來相當大的改變。DIY增加,烹調拼布手作玩皂,交了許多好友變成一大圈,多了很多禮物。

    而我呢?格友來來去去。那些手作我無一參與(考慮個人生活規劃還是以自己原本的興趣優先投入)。我的生活如常,只是花在網誌上比以前多出很多時間。我寫的東西只獲得少數人共鳴。共鳴點過去就過去了。對於彼此生活有何改變嗎?好像看不出來。

    或許因為我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21歲之前的生命充滿太多挑戰,困難度非常高。生命的穩定度很低,一直在變化,一直在接受挑戰。所以看不出像前者格友媽媽們的重大改變。

    透過網誌,到底大家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呢?我自己呢?

    我的寫作量顯然比以前多,因此電子報也相對衝到前十名的發行次數。但對我個人創作而言有量上的進步,質呢?我透過參與並觀察不少部落格,我得到的是觀察與感受。除此之外,就在今天我似乎也得到志業的確認。有種Calling召喚被確認。

    這些年我花了很多功夫在進行療癒的學習,一方面自癒一方面想幫助其它人。同時我投注在教育的議題上也很多,簡直就是熱情無比。當然靈修成長是一刻未停。只是之前沒有統合起來。我的生活分成三條線,時而交會時而平行。

    問題其實是簡單的一句:我真的要致力於華德福教育嗎?


    再回到原先的問題。

    對象:

    分類:分類或許不再適合?本來目的就是以台灣的生活報告為主,是三代使用的部落格。但主要經營者是未婚的Denise。

    內容與形式:

    時間與精力:

    原先的目的完成,因為達成家人聯絡報告及Denise個人保存資料及創作興趣。但近日目的有挫折,因為目的無形中被擴大而未反省,產生挫折感。

    那麼要降低時間與精力,減低一些好友(已減為66個,互加的42個),並改善表達的形式(目前這個仍未花心力)。

    留下的好友是想請教其基督教教義的,可討論教育的,一些純情感性連結的(譬如夫罹癌者),環保的呢?自然農法。便當菜色。音樂。心靈興趣的。單車。繪畫與哲思。閱讀者。幾個學生。主要是自己認識的後生。會繼續縮減名單中。


    通常有自言自語的現象。但我一定得優先寫自己有感受有興趣的東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