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漫談時間觀】人生4千個禮拜

任何有限的人生,即便是你能想像的最美好的人生,永遠在和可能性說再見。
取自誠品官網
取自誠品官網
一個人的人生,平均約等於四千個禮拜*。
在生命的旅程裡,隨著年紀增長,時有迷失、FOMO**心理蔓延滋長。處在無限瀏覽模式的世代裡,太多選擇似乎成了一種障礙。
瑜珈課時老師常說,選擇你的選擇。細細思索聽起來很拗口的這句話,本質即是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安然享受處在當下的感覺就好。
呼應前段話,重新梳理書中的時間觀、時間管理方式,破除深根我心中的觀念壁壘,導正航向人生的軌道,扳回未曾想像過的境地。
大家曾想過沒有時間以前的日子嗎?
中世紀以前,人們沒把它當作一個東西,亦不是抽象的實體。人們遵循的是工作導向的人生。生活自帶規律,而不是橫亙在一條想像的時間軸上。在抽象的思考軸線裡,自然而然時間被視為資源的一種。而時鐘發明之後,時間和生活成了分開的兩件事,時間脫鉤成可以利用的東西。時間不僅是預算財***,更是網路財****,作者恰如其分比喻為流水輸送帶上的紙箱,好像沒有塞滿它,換取等值的有形或無形酬勞,我們就枉費了那一段時間。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不曾擁有時間,計畫僅止於想法,執念提煉最佳的未來價值,一切都是徒然。專注眼前最重要的事,做出的決定因而賦予意義,捫心自問這個選擇是否會讓自己格局變大?接受邁向選擇帶來的結果。甚至人生中重大影響力的結果,大多來自未曾有機會抉擇的情境。
然而又有別於活在當下。當想法形成時,本質上又環繞著工具手段迴圈,希冀能掌控握有時間的鑰匙。我們,只是存在這一刻。減少有終點的活動,參與單純為做而做、納入沒有特殊目的的事(如健行),付出注意力每件事的總和,不但是活著的體驗,更是我們活過的人生。
每逢不同的人生際遇與每一本有共鳴的書相聚,享受心有戚戚焉的瞬間。以很喜歡讀書會書友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作結: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註:
*52周x80年=4,160個禮拜
**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
***預算財:越多越有價值,例如金錢
****網路財:除了自己外,越多人擁有,和自己互動的程度越有價值,例如電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