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檸檬讀書_《葉子小屋》+《我們一起做麵包》

繼續來聊聊林明子的繪本,總覺得每次看她的繪本都帶給我不同的驚喜,在不同的頁面間總能再發現她安排好的小細節。前兩本書,我們聊過林明子的「溫暖」,接下來的《葉子小屋》和《我們一起做麵包》就來聊聊這兩本書中的STEAM。
咦,林明子的繪本不是屬於低幼繪本嗎?我是這樣看待繪本的,每本繪本固然有適合閱讀的年齡層,但對於一個「大人」來說,看著不同的繪本裡,就像是在不同的世界裡悠遊一般,誠如林明子的繪本不就喚起了我們的的童年,喚醒了我們的回憶嗎?
繪本大師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這樣說過:
「孩子活在現實與想像之中,他們能夠以一種我們早已遺忘的方式,輕易穿梭來往於這兩個世界。」而每個大人的心中不都有一個孩子嗎?
在《葉子小屋》這本書裡,我們將跟著莎莎一起「五感體驗」,從繪本跨到院子裡,我們藉由感官體驗自然,在自然中學習成長。
🌧️在繪本的一開始,雨滴落在莎莎的臉頰上。
「哎呀!冰冰的!」這是觸覺體驗。
🦋莎莎在葉子小屋中,發現了昆蟲朋友們。這是視覺體驗。
🪲窸窣、窸窣、窸窣,葉片間鑽出了一隻金龜子。這是聽覺體驗+視覺體驗。
經過五感體驗後,我們還可以玩玩「大家來找碴,看看莎莎躲進葉子小屋前後畫面的變化,是不是有文字裡沒有提到的小動物?葉片上的水珠從一顆、兩顆到形成了一串「露珠項鍊」、乾乾的地面有了水窪,小動物們的移動軌跡⋯⋯這些都是大自然裡值得細細觀察的。
或許下一次,可以跟著孩子一起觀看雨後的院子、公園,是不是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呢?而這些細微觀察力的培養也正式STEAM教育裡非常需要的一個環節。
接著來看看好吃的書,《我們一起做麵包》這本書的用色較為飽和且偏暖調,像是麵包給我們的感覺一樣,軟軟的、香噴噴的⋯⋯是滿足也是幸福的感覺。做麵包、烤餅乾這類的烘焙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合作,試著讓孩子捏捏麵團、攪拌麵粉,當香噴噴的麵包出爐時,會給孩子帶來的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那這和STEAM有什麼關聯呢?
🍞產出麵包的主角:
在繪本的一開始,明確的告訴我們,製作麵包需要麵粉、酵母、水、砂糖和其他成分,而麵包的製成必須仰賴這些材料之間的化學反應。孩子必須了解酵母的作用、溫度和時間對麵包製作的影響。看看繪本頁面上不停出現的時鐘,不就正在提醒著我們,製作麵包的過程中,時間可是重要角色呢!
🍩比例和數量:
在不斷的加進不同材料的同時,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計算比例、體積和重量,如何進行計量和分配。要知道,多了什麼或少了什麼,對於最後的成果都會有不一樣的影響。
🥐激發創造力:
製作麵包可以激盪孩子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他們可以設計和創造不同形狀和口味的麵包,例如各種動物造型、幾何造型⋯⋯也可以加入不同內餡或是食材,例如果乾、果醬⋯⋯孩子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獨特的麵包,並且從中得到樂趣。
🥯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在一起做麵包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和合作能力,如果在學校,可以幾個學生分為一個小組,共同設計和製作麵包,分享想法和技巧,並且解決問題和挑戰。
🥖品嘗美味:孩子可以藉由品嘗不一樣的麵包,嘗到不同時間、造型、內餡等不同因素產生的麵包,藉由討論這些麵包為何有口味上的差異,進而改善自己的「麵包計畫」,讓自己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在製作麵包的過程中,家長或孩子可以一起讀著繪本,嘗試自己擬定「麵包計畫」,不管是親子、師生或是幾個孩子同樂,都可以在書本中找到樂趣,並在做麵包的過程中學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和能力。不僅跨領域、動手做,也將書本實際應用在生活,而製作過程中,更是需要將「五感體驗」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在每個步驟中都可能得嘗試解決問題,這不就是STEAM教育的最高精神嗎?
在這兩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林明子的細節安排能夠衍生出許多不同的「閱讀樂趣」,一本繪本不只是一本繪本,可以是一個活動的啟發,也可以是一堂課的開始,甚至是一門學科的入門。
在林明子的這四本作品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友情、溫暖,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作品扮演了一座「橋」的角色,銜接起無數父母與孩子的童年。當年爸爸媽媽看過的書,現在要帶著孩子們一起讀、一起看,帶著孩子從「被愛」到學習「愛人」、認識新朋友、走進廚房、走進大自然,並且在繪本中學習文學和培養藝術素養。
💐感謝維京聯經兩家出版社共同舉辦了林明子經典作品的講座,也感謝親子共讀和兒童文學領域的專家——葉嘉青老師,對四本書的分析與引導,在幾天的沉澱後,我寫下了關於林明子這四本作品的心得文。
對我來說,林明子像是一把鑰匙,
開啟了孩子驚喜的未來之門,
開啟了大人曾經的時光寶盒。
《葉子小屋》
文|征矢清
圖|林明子
譯|米雅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我們一起做麵包》
文|神沢利子
圖|林明子
譯|米雅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