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這種生物,沒那麼偉大。
看電影一開始還是因為娛樂,打發時間,沒有所謂的藝術追求,就因為好看,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動人和畫面和鏡頭,看電影蠻自私的,窺探他人的生活和內心,這些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方,而且可以不用負責。
看多了之後,你就不滿足於現在的電影,還是要去尋找一些“小眾”的電影,小眾不代表最好,但代表者特殊,你開始尋找一些稀奇古怪的電影,很少有人看的,別人看不懂的,所謂的“冷門佳片”,一些被冷落的好電影。
後來,也就是現在,我幾乎很少看電影了,還會看,但是越來越少了,一方面好電影不多,另外重複率太高,很多電影可能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或是同一個“母題”,人變得很挑剔,反而有些厭倦了電影。
這是很糟糕的,從一開始的喜歡,到現在有些厭倦,然後還是需要找到出口,即所謂的看電影的初心和快樂還在嗎?說實話,當初那種單純的快樂似乎沒有了,至少消逝了一些,看電影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但隨著人長大,越來越多的煩心事會誘惑你、干擾你,人的心越來越難以保持清淨。
大學時期,我很無聊,就不停的看電影,看了至少1000部以上的電影,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然後還是繼續看電影,大學時期是最美好的階段,有大把的時間,而且無憂無慮的看電影,看了很多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伊朗、印度、越南、韓國、日本、俄羅斯等電影,其中不乏有偉大的作品,但最後該如何?
回歸到電影本身,或是回到藝術本身來說,這都是一個極其美好的成長經歷 ,但畢竟是經歷,所以必然會過去,從藝術中進入,然後離開藝術,我自己覺得藝術是為宗教而生,藝術是為智慧而生,看電影像是人生某個階段對於人生很多問題的好奇以及疑問,然後在電影中尋找答案,現在答案找到了,當然就可以不用看電影了。
電影變成了一種娛樂,偶爾可以看看,打發時間,但好的電影還是會惺惺相惜,認真的去看,不過心境已經完全不同了,很多電影中人物所面對的人生問題,最後輪到了自己,自己也像是電影中的人物故事,看自己如何去面對,曾經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是自己的故事。
我對電影很熱愛,很癡迷,曾經去過一個導演的家鄉,看這位導演的電影藝術館,去尋訪電影中可能出現的場景以及地方,還有導演在採訪中說的一些自己長大的地方,他的學校,我詢問當地的司機關於導演的故事。那個地方很大,導演的名字已經是聞名世界,所以出現了很多以導演以及電影為主題相關的文創產業園,有書店、有電影院、有藝術展覽、有舞台演出,還有餐廳。
看電影還是和自己對話,不僅是了解世界、認知世界,和他人交朋友,一起交談,在一個私人化的空間裡,將自己完全投入進去兩個小時,專注其中,這種體驗是非常美妙的。
今天再看電影的話,已經少了很多糾結,多了一份豁達、從容,這就是電影與人生的成長,電影還是電影,只是觀眾已經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