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味蕾到文字的最後一哩路

有幾位文友看到美食徵文活動,留言許願要我寫文章分享如何寫一篇美食創作。
我第一個反應是我從未以美食創作者自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用美食當素材說故事的人。
我檢視過去文章有好幾篇是由日劇《深夜食堂》發想出來的圖文創作系列,還有一些文章屬於與飲食有關的回憶故事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感悟。
《深夜食堂》劇集每集劇情都會以一道菜做為主題,片頭固定播放食堂老闆備料煮豚汁湯的畫面,片尾再由該集主角介紹那道菜料理方式。
這部劇集應該算是美食創作,然而吸引我一集一集觀賞下去的主要原因並不只是美食的味道,而是極富人情味的故事。
比如說,某集劇情描述三位非常要好的姊妹淘喜歡吃不同口味的茶泡飯,經常相約在深夜食堂吃宵夜,後來她們為了男人意見不合而拆夥,結果因為嘗試對方喜歡的茶泡飯而言歸於好。
還有一集故事講述一名男子從小就喜歡吃媽媽做的馬鈴薯沙拉,他到深夜食堂必點這道菜,後來媽媽得了失智症,但是她仍然會為已經不認識的兒子做美味不變的馬鈴薯沙拉。
另外某集描寫一個女演員的故事,她總喜歡在深夜食堂吃醬油炒麵,她和父親過去共同美食記憶是加了海苔絲的荷包蛋醬油炒麵,父女之間本來失去聯繫,但是透過與深夜食堂老闆互動,他們重新產生了關聯。
上面每一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美食成為這些故事主角之間帶著情感的記號,不僅僅只是填滿肚子這麼簡單。
深夜食堂用美食說故事的方式啓發了我,我開始挖掘自己記憶庫中的吉光片羽,然後嘗試把這些記憶寫出來分享給讀者。
每當我挖掘回憶的水庫時就會發現庫存豐富,只要用幾個關鍵字像是「最難忘」、「第一次」、「食物」搜尋,馬上可以挖出一段又一段的回憶。
就像前幾個禮拜我寫了一篇關於最難忘一頓午餐的文章。
「為什麼難忘?」「因為我一盤菜吃了六碗飯,破了有史以來的紀錄。」
「為什麼吃那麼多呢?」「因為好吃。」
「好吃只需吃兩三碗飯就夠了,為什麼一直吃下去呢?」「因為⋯⋯因為饞。」
在我把那次味蕾體驗轉化成文字前,我一直反覆追問自己為什麼會吃個不停,最後提煉出來一個字:饞。
原來饞就是那次難忘午餐的根源,我在文章中把為什麼那次午餐那麼饞的原因做了一番梳理:
當年我留學美國借住父母友人家中,彼此飲食習慣不同因此每天吃得很節制,直到有一天一個人去異地讀暑期班突然重獲自由,那天中午肚子饑餓,吃到了一盤香氣四溢味道濃郁的回鍋肉,壓抑幾個月的饞勁如脫韁野馬般得到暴發性的釋放,我開始一碗一碗白飯吃個不停。
回鍋肉 網路照片
回鍋肉 網路照片
就像深夜食堂一樣,美食只是說故事的道具,故事才是主角。在我那篇文章中回鍋肉只是催化劑,那股饞勁如何從積累到釋放的故事才是主軸。
我們平常和親朋好友社交活動往往圍繞著餐桌發生,這是用美食說故事的好機會。
以前我在美國讀書工作多年,我曾寫過多篇文章分享當年我和好友艾倫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其中有很多美食場景。
比方說,我想起我和艾倫見面第一天艾倫帶我去一家西班牙中式混合料理餐廳吃晚餐,那天我們吃了一盤有點不中不西的雜碎炒飯,我覺得是個挺有趣的經驗,就把這盤菜當成道具寫出這段晚餐經歷,為那篇故事增添一些趣味。
雜碎炒飯 網路照片
另外有一次我帶著艾倫去紐約中國城粵式茶餐廳午餐,我在文章中描寫艾倫以一位美國人角度體驗中式美食的感受。在這篇文章中,鮮蝦雲吞是個引子,艾倫茶餐廳初體驗才是故事主題。
鮮蝦雲吞 網路照片
我是一個喜歡用文字實驗也樂於用繪畫表達感受的人,因此除了用文字書寫之外我也嘗試用美食水彩畫來說故事。
我畫過深夜食堂經典菜色豚汁定食,把劇集片頭食堂老闆做這道菜所有配料入畫,心中盤算著要用什麼色彩才能把那碗熱騰騰的五花肉雜蔬湯畫得有滋有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愉快的挑戰。
豚汁定食 水彩畫 25cm x 19cm 2023 文青繪畫
我也畫過草莓千層酥,嘗試畫出甜點廚師把糖霜粉末撒在草莓千層酥那一瞬間,把那畫面凝固在畫紙上。我用畫筆刷出草莓的紅、奶油的白、酥皮的黃赭,讓這些顏色傳遞真實的口感。
草莓千層酥 水彩畫 25cm x 19cm 2023 文青繪畫
在沒有手機、平版電腦的年代,用餐時我喜歡隨手抓一本書一邊讀一邊吃,為了增進食慾,我通常會找美食相關書籍佐餐。
我總覺得吃著食物讀美食文章,食物就算普普通通,入口滋味卻可以被書中描寫的美食加味,文字力量比我們想像得更強大。我常讀的幾本書書頁已經泛黃,仍然可見往日吃飯紙張沾到油漬或醬料的痕跡。
現在手機上網讀美食文章非常方便,吃飯時不用找書看,只要輸入想要閱讀的關鍵字搜尋,想看什麼美食文章應有盡有,全在指尖與手機螢幕之間任我們選擇。
然而,讓讀者從指尖滑動文章到舌尖分泌口水,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食創作者最後一哩路,在於如何把味蕾感受轉化為文字圖片之後,這篇美食創作仍然能夠引發讀者和創作者相同的感官反應。
創作者用美食說故事時,往往會花一些心思烘托故事氣氛,比如說深入描寫故事裡其他人物的反應,這一點深夜食堂編劇深得精髓。
劇集眾食客經常對桌上美食七嘴八舌評論,有時候他們肢體語言也很豐富,觀眾透過他們的對話和表情,對美食產生更直接的感受。
美食創作以故事形式呈現,然而美食畢竟是故事中人物情感的一個記號,創作者把美食和人物之間的聯結寫得自然,讀者得以融入故事,更容易體會故事人物的感受。
美食本身的描述在故事中絕對不可或缺,讀者除了從氣氛、從旁人反應中領略美食滋味之外,創作者對美食多所著墨肯定會有畫龍點睛的功效。就是因為這樣,深夜食堂劇集片頭和片尾都有美食製作過程的畫面,加深觀眾印象。
我想到張愛玲的一篇散文「草爐餅」,通篇文章描寫過去戰爭期間小販沿街叫賣一種名叫草爐餅的食品,張愛玲和她姑姑經常聽到小販叫賣的聲音,但是她們不知道草爐餅是什麼樣子。
張愛玲看到房客女傭買了一塊草爐餅,但是她還是不知味道。後來她甚至和賣餅小販擦身而過,看到這久聞其名食品的廬山真面目,不過還是沒有機會買來吃。
故事結束的時候,張愛玲姑姑終於給她買了一塊草爐餅,她「笑著撕下一小塊吃了,乾敷敷的吃不出什麼來。」
草爐餅 網路照片
就是這麼一篇短短的散文,張愛玲把這段微不足道的小故事寫得餘味十足。故事中幾位主角像是張愛玲本人、姑姑、小販,文字描寫細膩人物呼之欲出。
草爐餅形狀在故事中出現了幾次,但是故事最高潮仍然留到結尾,讀者終於知道這種無油燒餅口感乾巴巴沒有什麼味道,它只是戰時物資拮据時代的產物。
「草爐餅」這篇精彩文章的例子可以看到即使是最平凡的食物,只要用心把故事說出來,周圍人物感受表達清楚,作者內心情懷分享給讀者知道,就算食物再不起眼都可以做為故事主軸,讓讀者對它記憶深刻。
張愛玲寫作時使用了烘托氣氛、旁人反應的寫法,貫穿整篇文章的主軸是她和姑姑對草爐餅的好奇心,這好奇心就是一個帶著情感的記號。當然,作者對小販的描寫,草爐餅販售方式的刻劃,以至於對外觀口感的形容,也是這篇美食創作必不可少的元素。
我們都吃五穀雜糧,一日三餐或者獨食或者外食,每天起碼有幾次吃食經驗可以用做美食創作素材。
比如說,這天你忙了一個上午,早餐都沒有時間吃,中午時分趕快一個人溜出辦公室,坐在街口便利商店靠窗座位吃著一個鹽蔥燒肉三角海苔飯糰當作午餐。
三角海苔飯糰 網路照片
這樣平凡的經歷看似沒有什麼可以寫成文章,但是當你一口咬下酥脆海苔包著美味燒肉米飯的時候,眼角瞥見站在門口販賣三雙一百元襪子的中年攤販,他盯著你的飯糰舔了一下嘴巴,看起來有點饞的樣子。
這時一位年輕媽媽牽著小男孩走過窗外人行道,小男孩指著你手中咬了一口的飯糰對媽媽說了一句話,媽媽低頭回答小男孩,他們一邊說話一邊走進便利商店,你轉頭看著他們,想知道他們是否如你所料走去冷藏櫃拿海苔飯糰。
就這樣一個平凡的中午,就這樣一頓平凡的午餐,然而吃食氣氛、旁人反應、食物全都齊全,彷彿菜色配料已經準備妥當,你吃完飯糰之後,可以點入手機方格子頁面開始寫一篇「飯糰」美食創作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青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