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在大局面前,守護那些很小的事──《人選之人─造浪者》與《造后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比較兩部「造后者」的差異之前,我想先說說兩者的相同。
韓劇《造后者》與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下稱造浪者)都以選舉作為題材,「我方」陣營推出的都是女性候選人,幕僚都是「造后者」,兩邊都有性別議題。但我想特別談的是──它們都處理了「在大局面前,守護那些很小的事」。
《人選之人─造浪者》
其實我之前很少看韓劇,最近才開始看,連續看了《黑暗榮耀》與《造后者》。一看覺得不得了,韓劇是不是很愛「正面對決」?復仇前先跟敵方陣營預告:接下來我要出手了,請小心接招。宣告完畢後威風凜凜地離去。
韓劇《造后者》有明確的敵人,敵人是超級無敵大財團,犧牲勞權草菅人命,並以黑金入主政治,劇情某種程度反映了社會現實,現實中平民百姓毫無招架之力,只能被打被壓,《造后者》的戲劇化展開便成了出口。當然,我方陣營造后成功之前必有磨難,這磨難就是在選舉面前,候選人是否要為了大局,犧牲那很小的事,很小的人?
《造后者》
《造后者》其中一段,市長候選人吳景淑與幕僚長黃導譆的對話:
吳:「為了多數人的幸福,踐踏少數人的生存權,就是被允許的嗎?」
黃:「吳景淑,你不是哲學家,而是一個選舉在即,必須活在現實的政治人物。」
吳:「不放棄任何一個人,不放棄那些即使要失去一切,仍相信我,一直追隨我到最後的人,守護好這些人,才是我的政治。」
《造后者》
這段對話真是令我情緒激昂,儘管明白現實中多半是倒過來,任何一個想選贏的人都會「以大局為重」──因為只要沒選上,什麼改革都談不了。但劇中吳景淑竟然為了維護一個昔日戰友的命運與名聲,準備發表退選聲明。當然,真的退了就沒得玩了,守在螢幕前的我等著劇情接下來要怎麼走,果然在關鍵時刻出現了關鍵人物掌握了關鍵錄音,局勢瞬間翻盤。
真是,與現實不符,但大快人心。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需要韓劇,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不能被滿足的,必須靠劇來補──看著候選人摸著自己的良心做出選擇,因著良心而有貴人相助──那種讓人能夠繼續相信正義、相信有更美好的未來,是這類韓劇存在的重要原因。
《造后者》
但《造后者》中更美好的未來,是「他人」給的希望。相較之下,台劇《造浪者》也處理了「在大局面前的小事」,但這個守護小事的人,不是某個有權勢的人,不是某個重要他人,而是「每個面對小事的自己」。
《造浪者》沒有明確的敵人,敵人不只是民和黨;那個跟你說要以大局為重的,經常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自己。在大選面前,家庭生活是小事,伴侶的需求是小事;在大選面前,性騷擾是小事;在大選面前,個人的公平正義是小事;在大選面前,你對議題的真實想法是小事。每個人在大選面前,就這樣退退退,不一定是別人逼你,而是你自己也逼退自己。
《人選之人─造浪者》
第二集翁文方與陳家競在 KTV,兩人醉得一搭一唱,看似胡言亂語的對話,帶出的卻是在大局面前被忽視的小事。陳家競抱怨老婆為什麼還要工作:「我養她就好了啊!」但這種話他說不出口,他說不出口但他心裡就是這樣想:「我的工作真的就比較重要啊!」「畫插畫,畫插畫台灣會變好嗎?」在選舉面前,家庭是小事,但他也不是不顧家的男人,他說:「我都有做家事耶⋯⋯」翁文方要亞靜做性騷擾申訴卻被主管摸頭,她在 KTV 喝到醉,卻越醉越清醒,她打電話給亞靜,要亞靜不要就這樣算了。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
這句經典台詞,就這樣從劇中蔓延到戲外。我們不要,因為說了也沒用就算了;我們不要,因為做了也沒用就算了;我們不要,因為這世界的潛規則,因為長久以來都是這樣,因為預設的結果,就不說不做不動。
《人選之人─造浪者》
那麼,翁文方要亞靜不要就這樣算了,迎來了更好的結果嗎?
這是這部戲我最愛的地方,當我們努力去說,努力去要,卻不一定能得到最想要的結果。它叫你不要放棄,但同時又揭出現實面給你看;它不灑狗血,不是你努力就能獲得勝利。在《造浪者》中,你看見每個人的理想與妥協,沒有全壞全好,每個人都有黑色跟白色,更多的灰色。
在大局面前,當你看見社會現實,但自己身上的現實也同時存在,你如何做選擇。決定發聲,或是靜默,沒有標準答案,但這每一次的選擇,都決定以後的自己。
《人選之人─造浪者》
《造浪者》的編劇簡莉穎,在臉書上有這麼一段話:
「你有一個很大的好奇想要去探詢,你想知道某些人遇到某些事的時候會怎樣反應,想知道體制跟人的關係,想知道人在哪些時刻會失望會戰鬥。戲劇是透過角色的行動來靠近你的好奇的過程,它可能不一定會有答案,但如果寫戲只是為了情節而情節,沒有對人的探詢這個過程,一切就會變得很無聊。」
《人選之人─造浪者》
有朋友說《造浪者》相較於韓劇,容易猜到劇情,我大概理解他的意思。《造浪者》不像《造后者》那樣高潮迭起,但對我來說,我卻很難猜到接下來的發展。我所謂的發展不是指大劇情,而是那當中每一個角色在面對兩難時,他們究竟會向左還是向右?這很難猜,因為都有可能。當蔡易安在面對昔日戰友的挖苦時,他到底會不會爆衝?趙蓉之發現自己的父親外遇,知道亞靜接近她是為了利用她,接下來她到底會怎麼做?而不管她最後是選擇顧全父親,還是自己心裡的聲音(而那心裡的聲音肯定不只一個),都極有道理、情有可原。每個人的選擇不是單純的不顧現實只管理想,這齣劇把這種狀態處理得很細緻。於是看的同時,問題會回到我身上,我會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我,會怎麼做?」一部戲就這樣延伸到生活。
最後,我忍不住要說,本劇台詞之流暢順暢自然不卡不尷尬,是我看過的台劇只有數一沒有數二,甚至,自然當中還帶著一點劇場感。翁文方與陳家競那段在 KTV 的「算了……」「不能算了……」「算了……」「不能算了……」好像在各說各話,同時又在對話,不管是內容還是節奏都好好看好好聽,我忍不住一直 repeat。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顏社 KAO!INC.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被譽為「細節控」的漫畫家,石黑正數必定是大家會提起的作者,新作《天國大魔境》以後末世為題材,近期由 Production I.G 改編成動畫,在原作如此優秀的情況下,改編動畫是否能掌握其精髓便是讀者最在意的事。
這是一部我已經等待太久的劇。在台灣民主轉型之路開展了數十年後,我們終於迎來了一齣如此具有當代性,同時又富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作品,將「政治」以如此貼近常民的形態呈現,讓人們意識到從政者也有著人性化的糾結,更得以重新省思劇中帶出的各種辯證及現象,不論是議題或價值取捨。
雖然遙望對面的《造后者》大灑狗血、激情四射,但轉頭看《人選之人》是如此溫柔地接住每一個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理想追逐過但也墜落過的人們,享受《人選之人》追劇的滿足感是無法化約為一句競選口號那麼簡單的。世界觀眾的胃口怎樣我們或許不知道,但台灣人看《人選之人》絕對能夠得到共感。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說到被譽為「細節控」的漫畫家,石黑正數必定是大家會提起的作者,新作《天國大魔境》以後末世為題材,近期由 Production I.G 改編成動畫,在原作如此優秀的情況下,改編動畫是否能掌握其精髓便是讀者最在意的事。
這是一部我已經等待太久的劇。在台灣民主轉型之路開展了數十年後,我們終於迎來了一齣如此具有當代性,同時又富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作品,將「政治」以如此貼近常民的形態呈現,讓人們意識到從政者也有著人性化的糾結,更得以重新省思劇中帶出的各種辯證及現象,不論是議題或價值取捨。
雖然遙望對面的《造后者》大灑狗血、激情四射,但轉頭看《人選之人》是如此溫柔地接住每一個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理想追逐過但也墜落過的人們,享受《人選之人》追劇的滿足感是無法化約為一句競選口號那麼簡單的。世界觀眾的胃口怎樣我們或許不知道,但台灣人看《人選之人》絕對能夠得到共感。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設定了多個劇本,仔細一點可以發現其中一些違和感: 1. 黃國昌罵"排在他後面的人插隊"。正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可能罵排在前面的人插隊,這可能是黃國昌心裡預設的劇本。但前面不巧排的是國民黨籍的萬美玲,無法發作獲取鏡頭,只好罵後面的民進黨立委柯建銘。 2. 依據沈伯洋記錄:「國民黨當然擋在門
Thumbnail
最近很紅的台劇, 包含許多有趣的社會議題, 人們也許就是想善良才顯得不夠善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熱播時,我的臉書被眾多婆媳、婚姻討論文洗板,就連預告、正片一秒都沒看過的我大概也知道這部戲在演什麼。 原本我對這類婚姻劇提不起興趣的,但連朋友Line群組也在討論,因此我順手看了朋友轉發的數分鐘看完一部戲的解說,也大約瞭解劇情。 (因為我沒有打算看正片,也許針對角色也有錯誤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情報操作者設定了多個劇本,仔細一點可以發現其中一些違和感: 1. 黃國昌罵"排在他後面的人插隊"。正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可能罵排在前面的人插隊,這可能是黃國昌心裡預設的劇本。但前面不巧排的是國民黨籍的萬美玲,無法發作獲取鏡頭,只好罵後面的民進黨立委柯建銘。 2. 依據沈伯洋記錄:「國民黨當然擋在門
Thumbnail
最近很紅的台劇, 包含許多有趣的社會議題, 人們也許就是想善良才顯得不夠善良。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劇。 《人選之人—造浪者》(英語:Wave Makers)是一部由大慕影藝製作、Netflix獨播的臺灣原創影集,由林君陽擔任導演,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主要演員有謝盈萱、黃健瑋、王淨、戴立忍、陳姸霏等。全劇於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熱播時,我的臉書被眾多婆媳、婚姻討論文洗板,就連預告、正片一秒都沒看過的我大概也知道這部戲在演什麼。 原本我對這類婚姻劇提不起興趣的,但連朋友Line群組也在討論,因此我順手看了朋友轉發的數分鐘看完一部戲的解說,也大約瞭解劇情。 (因為我沒有打算看正片,也許針對角色也有錯誤
Thumbnail
  本劇描寫總統大選倒數十個月到投票當選日,背後政治幕僚的工作,並以「文宣部」之日常為要角,一方面,從中窺見文宣部的工作內容、基層黨工與黨的關係、黨的組織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很寫實的反應台灣選舉制度的問題,即選的是受歡迎的人,而非有能力的人。只要「人設」政治正確(支持環保、廢死、多元成家等)
Thumbnail
《人選之人》被《經濟學人》評選為2023最佳電視劇之一,代表此部劇探討的現象是被肯定的。劇情主軸是選舉造勢,圍繞在競選總部的黨工故事上,憑藉著對政治領域的熱情,他們無私付出自己的生活及貢獻時間,只為了讓支持的政治人物贏得選舉,也是一股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支撐著。
Thumbnail
王:我知道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沒想到這麼行啊! 主持人:這怎麼說? 王:那天我看到民進黨選前造勢推了個殘疾人上去,你知道在內地,這就叫賣慘吸眼球,天啊!這種老套路,我早就不會再上當了。 主持人:那你還說民進黨行? 王:我就想難道是台灣人特別天真?政治傻白甜?這麼好騙? 主持人:這就言重啦!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