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演講》淺談生死與夢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如果有一天你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會抱持著什麼的樣心情去面對接下來剩餘的人生?豁達面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說出口的,因旁觀者總是可以抱持著理性且烏托的精神去面對艱辛的困境,但真實情況卻往往令人心碎與痛苦;蘭迪·波許是卡耐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人機交互及設計學教授,曾入選時代雜誌100大影響人物,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47年,罹患胰腺癌因併發症於家中去世,但他於逝世前幾個月卻依舊是過的充實精彩,不只是他深愛熱愛的家人始終陪伴身旁,他的一場名為「全力追求兒時夢想」的演講,留給世人及家人深深的懷念與啟發。
"I mean I don't know how to not have fun. I'm dying and I'm having fun. And I'm going to keep having fun every day I have left." Randy Pausch at Carnegie Mellon lecture.
“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怎麼才能不愉快。我快死了,但我很享受生活。而且我會在我剩餘的每個日子繼續開心。” 卡內基梅隆大學演講的蘭迪·波許。
圖片來源 Los Angeles Times
不留餘力的過每一天,說的就是蘭迪了吧,身為一個熱愛家庭丈夫與父親,他於得知罹癌後所有的遺憾只有來自於無法再陪伴深愛的妻子與幼小的三名稚子一同長大;而對於他過往的人生歷程,他只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沒什麼遺憾;演講的一開始,他列出了他從小到大共有六個夢想,有難如進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打球或擔任Disney Land的夢想師,有只能永遠存在幻想中的當上星艦迷航記的柯克艦長,亦有較輕易達成的贏得一堆動物娃娃;這六個夢想在他僅47年的一生中,有經過努力不懈花費多年時間達成過的,亦有即使付出心力也無法完成的夢想,但無論如何只要真心用心全心投入的去追求,那麼即使結果不是那麼的完美,在這過程中也會得到旁人無法得到的寶貴經驗,在多年後想起亦是屬於自己人生中的一場冒險旅程。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阻擋在前頭的磚牆不是無緣無故存在的,只是為了阻擋那些輕易放棄夢想的人,同時讓你有機會去證明你有多麼想要一件東西。-蘭迪·波許
前段所說,蘭迪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在每個追求夢想階段,都有不少貴人相助,每一段旅程的結果不論是否成功,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與難得的經驗。但想要達成夢想首先是得越過擋在夢想與你之間的一道磚牆,若是在開頭遇到困難即放棄,那麼也許其實你的夢想並不吸引你,所以你並不想要跨過一切的因難得到它;也也許是你意志不堅,遇事容易輕易放棄,如果是這樣,那麼你永遠也體會不到翻越一切艱辛後所得到甜美果實的滋味。
常人言:「人若沒有夢想,就有如一條鹹魚。」雖然蘭迪用這一場演講與他的人生歷練告訴了所有人,夢想之於一個人是多重要的事,但難道真的沒有夢想或沒有實現夢想就是錯的嗎?中庸之人也許只是認真踏實的過每一天,珍惜自己已擁有的,從不會過於執著幻想亦或是夢想,但你可以說這樣的人是鹹魚嗎?蘭迪在演講最後有講一段話:「重點不在於你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在於怎樣過你的人生。如果你以正確的方式過人生,夢想自會實現。」也許這就是表示,如果你可以不虛度光陰,擇你所愛、愛你所擇,當走到人生的結尾時,不帶有遺憾離開,那麼這也是一種夢想實現。
圖片來源:https://www.nbcnews.com/id/wbna25848017
這場被《華爾街日報》稱之為「一生難覓的最後演講」感動激勵了無數人,但其實這幾乎耗盡蘭迪·波許精力與時間準備的演溝,原本只是蘭迪要留給他來不及陪伴長大的三個稚子的禮物,他想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來不及的父愛,讓三個孩子可以在長大後知道他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夢想,堅持著什麼樣的信念,以及如何不浪費生命,好好的過著每一天;然而總是樂於分享的他,在得知這場演講對於許多年輕且深陷迷惘的生命有了正面的影響,於是在所剩無幾的時間裡,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將小愛化為大愛,希望能以自身的經驗告訴大家如何正確的過自己的人生,如何將這一趟生命之旅過的精彩充實,接受了華爾街專欄作家傑弗利•札斯洛的採訪前前後後多達50多次,才成功的讓傑弗利將這些口述內容整理為《最後的演講》,讓即使已離開人世長達15年的蘭迪,也依舊持續影響並造福著人群。
人死如燈滅,很多人認為人走了便走了,一了百了,什麼也不會留下,不管是姓名還是身體,有形的無形的,都會隨著時間被人淡忘消失,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也不是人人都是蘭迪·波許,有如此正面且超脫的生命理念流傳,但在今年1/23號中興大學發佈了一則消息新聞,『大體老師遺愛人間』,筆者這才知道原來有個如此無私奉獻的名詞,它的名字為「大體老師」;所謂大體老師並不是真的代表曾經在學校裡授課的教授或是老師,而是在臨終後,無償將遺體捐贈給醫學院學生提供大體解剖,使學院學生能更加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等,簡單來說就是亡者使用自己的身體,為醫學院學生上了一堂終身難忘的課程;在華人社會,若非必要,解剖已逝親人對於還在世的家屬來說是一件非常殘忍並且不孝亦或無法諒解的事,所以台灣的大體老師十分稀缺,這對於醫學院的師生來說上解剖課程也是一件艱苦的事。而這則消息告知了此次有兩位大體老師以無私的奉獻,將最後的愛留在人間,造福了醫學院裡許多的莘莘學子,在將來也間接幫助了許多病患,讓他們能夠得到更專業的醫生治療。
死亡是每個人終將遇到的難題,不管是面對至親好友,或是最終面對自己的結局,不要認為自己還年輕,不需要去想這些事,要知道生死是沒有預兆的,也許在下一刻死神便揮舞著鐮刀朝著自己而來,而在此之前,為了讓自己在閉上眼的那一刻不那麼遺憾,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認真的過每一天,也可以好好的想想,在自己能力所及裡可以為這世界,為我們的下一代,留下些什麼。
【本集內容】
🔑透過本書淺談人生中的重要課題「生死」,感性聊聊對於生離死別有過的三種不同感受。
🔑如同書中作者用心地把生命活好,除了思考如何面對離開,或許我們更該想想:能為這世界留下些什麼……
【Keyman介紹】
阿寶 / 網路作家 / 網路搜尋#阿寶愛心獨賣

本集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EREean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jGLorq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
聯絡我們: chatkeyout@gmail.com
網址與節目總覽: https://reurl.cc/gMKE7N
Podcast 收聽平台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oQWq03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e3AogK
avatar-img
95會員
25內容數
觀察講究的是細膩,與人交談重要是同理,而悲傷是創作的泉源;愛情、友情、親情,愛與恨,怨與懼,一生所無法體會,陷入小說文字的情境,同喜同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茱莉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是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佼佼者,在有限資源、時間下,採取跟大家相同的選擇,讓我們從認識到察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從眾心理,拿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
慾望是一切進步的本源,人類因為有慾望才有動力創造,但慾望也是無底深淵,吞噬了自我,讓人看不清事物或是需求的本質。 想讓資源被有效利用,減少浪費,我們所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降低,生活成本也降低,時間與金錢自由變得更容易,而這該要怎麼做?
「不要老是回憶過去,除了讓你揪心以外,什麼事也做不了。」-電影【亂世佳人】 若你總是執著於過去的人事物,那麼你的人生將沒有多餘空位迎接新的花蕊,也聞不到那一室的芬芳。 《新.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教您如何避免烏雲發生,或是如何親手拂去那些已經出現的烏雲。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我覺得我們需要好好的聊一聊。」 許多人在人際關係中出現裂縫後會尋求機會想與對方好好的溝通,以期望緩合雙方之間尷尬僵硬的局面,但卻不是每一次每一個人的對話都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失和,亦或只是另一次自我感覺良好的自說自話。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這集讓我們與科技廠PM-Ada來聊聊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啟發與改變,也與您一同分享重生後的喜悅與正能量。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是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佼佼者,在有限資源、時間下,採取跟大家相同的選擇,讓我們從認識到察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從眾心理,拿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
慾望是一切進步的本源,人類因為有慾望才有動力創造,但慾望也是無底深淵,吞噬了自我,讓人看不清事物或是需求的本質。 想讓資源被有效利用,減少浪費,我們所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降低,生活成本也降低,時間與金錢自由變得更容易,而這該要怎麼做?
「不要老是回憶過去,除了讓你揪心以外,什麼事也做不了。」-電影【亂世佳人】 若你總是執著於過去的人事物,那麼你的人生將沒有多餘空位迎接新的花蕊,也聞不到那一室的芬芳。 《新.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教您如何避免烏雲發生,或是如何親手拂去那些已經出現的烏雲。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我覺得我們需要好好的聊一聊。」 許多人在人際關係中出現裂縫後會尋求機會想與對方好好的溝通,以期望緩合雙方之間尷尬僵硬的局面,但卻不是每一次每一個人的對話都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有時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失和,亦或只是另一次自我感覺良好的自說自話。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每一個過度努力的人,都是把傷藏得很深、藏得很好的大人。 「過度努力」是最完美的人生逃避, 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你是誰?你為誰而活? 這集讓我們與科技廠PM-Ada來聊聊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啟發與改變,也與您一同分享重生後的喜悅與正能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最近因為修了課而在線上聽了 Rick Warren (1954/1/28~ )的 TED Talk , 講題是個大哉問: 談人生的目的 想想過去,看看現在, 很費力才找到那埋在冰凍三尺之下的感覺 心得文如下: --------------------------------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因為假放得比較多,多了一些空白的時間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人生的不同想法,甚至一面也在思考要轉職重回學術界。雖然距離「最後的演講」至今已經超過15年,但是這基於Randy Pausch(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而撰寫整理而成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令我深感啟發。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最近因為修了課而在線上聽了 Rick Warren (1954/1/28~ )的 TED Talk , 講題是個大哉問: 談人生的目的 想想過去,看看現在, 很費力才找到那埋在冰凍三尺之下的感覺 心得文如下: --------------------------------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幸福像香水,灑向別人也會沾到自己 案例 手機裡有篇文章是與快樂有關的,單單標題就很吸睛《癌末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你預期該教授是帶點悲傷、有點沮喪的闡述罹癌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如何抗癌……結果不是,他神采奕奕的分享一生的追求…,完全沒看不出已是癌末,也看不出病痛加諸身心的折磨和痛苦。 一生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