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的作者是劉潤,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曾任騰訊、百度、海爾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底層邏輯指的是事物之間的共同點,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背後不變的東西才能稱為底層邏輯。
事物的本質不會隨著環境而改變,會隨環境改變的,只能稱之為方法。作者歸結一個公式:
底層邏輯 +環境變數 =方法論。
環境一改變,使用的方法就會跟著改變,例如:所學的數學公式,當題目變了,前提與假設不同,公式可能就失效了,但背後的數學邏輯是不變的,了解原理,即便公式忘了也能解決問題。
作者教我們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質,無論時代與環境如何改變,都能藉由不變的邏輯,推衍出順應時勢的新方法,教人掌握底層邏輯就如同授人以漁。
他從「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社會協作」這幾個面向著手,總結了其中的底層邏輯,讓我們看清這世界的底牌,無懼於時空變遷,面對人生挑戰,始終游刃有餘。
我覺得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作者能將各種情境下的邏輯關係,用生活中小故事來比喻,讓讀者容易理解,最後將整體概念畫為視覺化的圖形與符號,讓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從思考問題、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三方面,挑選出對我最受用的幾個要點,分享給各位。
如何洞察力事物本質?
書中提到,普通與優秀的差距,在於解決問題的方式。優秀的人能做到以下三點「拋棄經驗」、「假設-驗證-結論-調整」、「不被利益與立場左右,就事論事」。
前三點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裡也讓我想到《逆思維》一書裡面提倡的科學家心態,凡事抱持懷疑,不人云亦云,透過實驗證明真偽。
但即便找到真相,不代表我們能秉持公正的立場做出結論,尤其是在關係錯綜複雜的職場,更需要有足夠的人生智慧,對事不對人地解決問題,這也是我仍在修煉的人生課題之一。
而擁有洞察力就看到事物的本質,普通人僅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優秀的人則是看到整個系統,還有系統內各要素的連接關係。
系統 = 要素 x 連接關係。
以機械手錶為例,指針不轉了,是問題表象,只看表象無法判斷故障原因,因為整個系統還包含許多看不見的構造,像是內部的齒輪、發條等零件。
要素就是指這些零件,連結關係是指零件之間如何銜接,如何互相影響。
無論多複雜的系統都是由多個要素,加上四種連結關係排列組合而成,分別是「因果鏈」、「增強迴路」、「調節迴路」與「滯後效應」。
要素是一個變數,會隨時間而變化,而累積的變化量就是存量,我們要學會管理存量,因其超過某個程度,就會對系統產生劇烈的影響,如同齒輪會隨時間而磨損,超過極限,手錶就無法正常運作。
而要素與要素之間,必定可找到連結關係。首先是因果鏈,分為增強關係:要素A(因)增強要素B(果)。還有減弱關係:要素A(因)減弱要素B(果)。
增強迴路也分為正向增強與負向增強,分別是兩條因果鏈,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循環。正向增強:要素A(因)增強要素B(果)。負向增強:要素B(果)減弱要素A(因)。
調節迴路也是兩條首尾相連的因果鏈,要素A(因)增強要素B(果),而後要素B(果)則會減弱要素A(因)。若世上只有增強迴路,只會走向極端,調節迴路則是讓世界回歸平衡,因此有增強迴路必有調節迴路存在。
最後是滯後效應,要素A(因)對於要素B(果)的影響不立即發生,而是有著時間差。許多系統問題之所以棘手,就在於影響時間的不確定性。
我們要鍛鍊洞察力,就是練習找到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並挖掘出彼此間的連結關係,最後考慮是否有滯後效應,如此ㄧ來,就能看透本質,不被表象所迷惑。
打造成功人生的方程式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多數人都不知道,成功背後也有一套底層邏輯。作者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種商業模式。可以總結為一個公式:
人生的商業模式=能力 X 效率 X 槓桿
這裡的能力不是單指某項技能,像是英文能力、寫程式能力等。而是獲得能力的能力,意思是比別人更快速學習成長的能力,秘訣在於「可怕的勤奮」加上「刻意練習」,必須要比別人加倍的努力練習,並獲得有建設性的反饋。
而提高效率的關鍵在於「選擇」+「工具」,你必須考慮,哪些事情是你實現人生目標必須做的。選好方向後,善用各種方法與工具來提高產出的效率。
個人時間有限,「槓桿」賦予我們打破時間邊界的限制。威力最大的莫過於影響力,它能幫助我們打造團隊、獲得資本投資,讓成效得以複製並且放大。我們可以透過演講、寫作與建立人脈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這個段落給了我兩個很深刻的省思,一個是關於「效率」,我自認是個具有學習精神的人,廣泛閱讀並努力吸取新知。但多年下來,學習與收益似乎不成比例。作者給我一記當頭棒喝,我的問題在於沒有做好選擇,並根據目標來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
另一點是關於建立人脈,以前我以為人脈就是交換名片,比誰認識的人多,但作者要我們記住一句話: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的確,當你無法為別人創造價值,又指望誰會把你放在心上?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健康的人脈是共贏,而非單方面的消耗。
促進人際與有效溝通的秘訣
不可否認,幽默感容易帶來好人緣。過去我認為,幽默是一種天賦,與個性有關,學不來的。但作者這句「幽默是溢出的智慧」讓我豁然開朗,精闢又富含哲理。
我們與人聊天時,若談話內容是我們熟捻的,就會顯得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此時我們的大腦才有餘力更好的組織語言,掌控節奏,適時地埋梗或插個笑話。如同電腦的CPU,若一直呈現高度滿載,光是應付眼前的事項就夠吃力了,根本無力顧及其他。
所以我們缺乏的不是妙語如珠的天賦,而是智慧,透過學習成長,提升自己駕馭各種話題的能力,當你的智慧多到溢出來時,才能展現你的幽默感。
除了幽默以外,好的表達力有助於提高溝通成效。要在短時間內,將你的想法傳遞出去,讓他人理解,必須對自己所講的內容有深刻理解。真正內行的人,能避開冰冷的專業術語,將其中的概念,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比喻。所以作者說,洞察本質就是會打比方。
這點在職場上十分受用,不論是演講、簡報或是跨部門的合作。聽眾可能來自各行各業,講者的乾貨再多,若讓人聽不懂,就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即便公司內的不同部門,專業領域也有差異,擁有共同語言,絕對是達成共識的首要條件。
心得總結
我在科技業工作,帶領團隊解決技術難題,佔據我工作中的一大部分。快速看透問題本質,給予團隊正確的建議,對我而言至關重要。本書不僅讓我知道,如何達成邏輯閉環,也在引導團隊成長的方法上,帶來很多靈感。
可惜目前僅是基層管理職,眼界無法觸及商業戰略的層次,所以對於書中提及有關商業的底層邏輯,還沒有這麼深刻的體會。但這本書並非一本只寫方法論的商業指南,而是在總結事物共通的基本道理,引導我們去洞察本質。雖然我沒有經營公司,但我仍然可以將這些概念應用在經營自己的人生,管理好一個部門,促進思考,並提升自我競爭力。我想我會一再翻閱,在往後的每個人生階段,重複去印證書中的其他觀點。
若想看更多「閱讀筆記」分享,歡迎到我們的臉書粉專「
知識拼圖」按讚追蹤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