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擺脫家中情緒勒索?從心態建立到實踐技巧。

《禮記》以為唯一無法解除的便是與身俱來的血親,其他君臣、夫妻、師生、朋友等各自走到某種地步都可以放棄,比方說君臣,臣子的三次勸告(而且不必直言,以免危險)不聽就可以走人,但父子不能這樣,父親不聽勸,做兒子的只能嚎啕大哭緊緊跟住,有死纏爛打的味道。(唐諾《眼前》)
前陣子在讀唐諾的《眼前》(一本讀《左傳》的書)看到這段話頗有感觸,都說孝字頭上一把刀,這幾年談論「情緒勒索」、「原生家庭傷害」的書非常熱門,去書店一逛,可以發現心理類的那區有大半在談這個,可見有類似困擾的人極多。我認為有這樣的書出現是好事,因為原生家庭的狀況很隱私,很多人就算遭遇嚴重問題,不知如何是好也求助無門,和外人談起又像是在抱怨家裡,顯得十分不孝,看看書尋找解決方法還是不錯的。
以下也提供個人建議供大家參考(內容可能有點離經叛道......所以慎入!):

心態建立

父母本來就有養育的義務
「房子是我買的,我當然可以隨意進出你房間。」
「我幫你付學費,你就得聽我的。」
「不乖要打屁股。」
以上那些話聽起來很荒謬,但都出自友人的真實經驗分享。根據友人分享,小時候聽到這些話,就算覺得不對勁也不知道怎麼回應,因為他確實沒有辦法靠自己生活,只希望趕緊出社會工作,把欠家裡的債給還一還。
但從來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選擇誕生在這個家庭中的,父母生下孩子本來就有扶養的義務,否則叫做棄養,甚至是違法的。父母愛護子女,子女發自內心感激,在長大後予以回報,原本是很美好而自然的事情。
但以養育為籌碼,像討債一樣要求子女聽話,就不能怨怪你們的親子關係缺少溫情,聽到類似話的子女也沒有必要感到太慚愧。

長輩的意見不一定有道理
大部分長輩也都只是平凡人而已,沒有道理轉換成長輩身分,他講的話就變成金科玉律、至理名言了。錯在仗著自己輩分高,就逼迫晚輩要聽你的話,況且時代更迭越來越快,每個人的人生機遇不同,認定的好壞也不一,就算活得比較長,也不代表有辦法替晚輩做出正確的選擇。「經驗」可能是幫助,但也有可能是限制。
所以,長輩的意見可以聽聽,但不見得要照做。

你永遠有「不聽話」的選擇
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在自由和親情之間二擇一,但既然不幸遇上了就得面對。就算父母再怎麼強迫你,你其實也永遠有「不聽話」的選擇。
「自由」這回事,說穿了就是「選擇」和「承擔」,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在做什麼,也願意承擔可能的代價和責任,就大膽去做吧!如果你選擇「聽話」,等到不順遂的時候再來抱怨長輩毀了你的人生,反而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實踐技巧

第一步:嘗試表達
家裡控制慾強,又從小被否定的孩子很多有點討好型人格,因為在脆弱且沒有生存能力的童年,為了讓自己能夠好好活下去,常常得縮小自我,合理化照顧者的所有言行。針對這樣的性格,我的第一步建議是:試著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樣做的好處除了爭取被理解的機會,不需要在親情和自由之間二擇一之外(我相信沒有人很喜歡跟家裡鬧革命,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算溝通失敗,當你願意跨出第一步,試著勇敢說出自己的意見之後,性格也會在不知不覺間產生改變......
你會變得勇敢,而且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聲音。

第二步:抱持距離
雖然我的第一步建議是嘗試表達,但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其實也不用太勉強自己,遠離那些傷人的話語,等到內心更強大後再回去面對。況且嘗試溝通幾次往往會發現_你很難改變一個成年人的想法,畢竟他也抱持著這些觀念活了大半輩子,誰也別妄想想說服誰。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距離。生命誠可貴,沒有時間不斷浪費在衝突和爭取同意上,保持距離反而能夠尊重彼此、和諧相處。
而且人性很弔詭的地方在於,劃清界線後,對方反而比較願意尊重你。如果你十次有九次聽話,一次沒有照做就會被指責;但你如果本來就不聽話,對方反而會逐漸習慣這件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