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到大,我沒有去同學家/朋友家外宿過,我爸不准,也沒機會,而我又剛好是個懶人,抗爭一次兩次無效後,我就連爭取都懶得爭取了。
當然同理可證(?),也從來沒有同學來住過我們家。同學好友們會來家裡玩,來家裡吃飯,但就是不會到住下來的程度。
所以我一直很歡迎兩姐妹的同學來家裡玩。
從以前在台北就這樣,從大女孩唸幼稚園大班開始,當時同個幼稚園的好友一天到晚讓我們接接送送的,來家裡玩到好友的爸媽下班再來接也是常有的事;上了小學後,只要同學放學要來玩,甚至中午放學就來家裡吃午飯,再接著討論報告,或是做功課,玩桌遊,我們都很歡迎。加上同學們多數住在家附近的學區內,所以傍晚前離開回家,也都很安全。
來到異地後,變成會有同學來家中住。
雖然我們住的地方離市區較遠,搭火車到市中心的時間大約40分鐘,但大女孩的好友曾在讀書週,學校停課一週的時期,來家中住過一星期。每天跟著大女孩早出晚歸,女孩同學客氣有禮,我們也覺得多了個伴,很是歡迎。
後來又來了另一個女孩,是遠在歐洲唸書的同學,也是因為學校放了春假,決定趁空檔來訪友,一咖小皮箱提著,就住進了我們家,12天。
兩姐妹的同學來訪,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收穫就是可以跟他們一起坐下來吃飯聊天;知道她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對戀愛的憧憬;對未來的期許。女孩們一個個先後都19歲了,一下子就不再是青少年(teenagers ),很快就要邁入二字頭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每個都很有自我的想法,跟她們聊聊天,我自己都可以學到很多。
有時候聊著聽著,難免會覺得有些心疼,這些才19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承擔很多,背負很多,包括父母的期待,還有家裡長輩的期許等等,都在她們離家之際,跟著背負在肩上隨之遠行。
而孩子們來家裡住或是拜訪,多數的家長都會主動跟我們聯絡,當然也會有不聞不問/完全不打一聲招呼的家長,但畢竟來者是客,我就當作人家是信任我,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放在我家包吃包住還包導遊。
然而我必須天真地承認,有些東西依舊是金錢買不到的,例如家教,例如家長的身教,例如父母對孩子人生的引(干)導(涉)。
這些住進家裡的孩子們,因為朝夕相處,生活規矩/衛生習慣等等全都一目了然,我們家也有被寵壞的青少女,當然不敢隨意去說誰好誰壞,但是基本的餐桌禮儀;自己使用後的碗筷隨意堆置;離開/下車前從不開口道謝;使用衛浴之後滿地的頭髮絲等等,在在都顯示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偏偏,都還是成績表現極其優異的孩子。
我無意批評他人的家教,但我本著善意,接待他人的孩子,將兩姐妹的朋友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在異地盡力溫暖孩子們的心意,從孩子抵達到離開,小住了半個月,對方家長卻完全沒有絲毫聯絡,一封簡訊一通電話都沒有,我雖然鄉愿的說當作人家信任我,可是當我知道對方家長跟住在我家的孩子是每天視訊連線的,仍然是一股子氣沒處發。
雖說還是很喜歡認識兩姐妹的同學朋友,更歡迎她們來玩。但經過這次的經驗,我真的有些害怕自己的一廂情願壞了事,我們自顧自的對人好,拿出善意,雖說沒有要求什麼回報,但基本的禮貌回應也是應該要給予的不是嗎?
話說回來,家長這樣的表現方式,好像也就不難理解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4內容數
移民監ing 座標加拿大。 這裏其實是我的秘密基地 一個可以讓我自由且直白的 將我的那些這些天馬行空的murmur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少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姐妹自從搬到國外居住之後,其實一直適應得蠻好,我不敢說是無痛接軌,但至少適應轉換的陣痛期不是太長,兩個女孩也頗自得其樂的在異鄉生活。 而我鬆了一大口氣。
很偶爾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生病了。 - 可能是早晨一起來覺得疲憊的時候;可能是耳鳴不止頭疼欲裂的時候;可能是白日裡莫名想落淚的時候;也可能是覺得自己無所事事,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時候。
大女孩16歲那年,第一次被男孩子約了去看電影。 是我送去捷運站讓他們碰面的。
兩姐妹自從搬到國外居住之後,其實一直適應得蠻好,我不敢說是無痛接軌,但至少適應轉換的陣痛期不是太長,兩個女孩也頗自得其樂的在異鄉生活。 而我鬆了一大口氣。
很偶爾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生病了。 - 可能是早晨一起來覺得疲憊的時候;可能是耳鳴不止頭疼欲裂的時候;可能是白日裡莫名想落淚的時候;也可能是覺得自己無所事事,卻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時候。
大女孩16歲那年,第一次被男孩子約了去看電影。 是我送去捷運站讓他們碰面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我的女性朋友很少。 暫且先不要去提幼兒園的幼稚事情,臨近小學階段我會跟隔壁公寓年齡相仿的女孩玩。 但某一天在她家我們就忽然吵架了,從此再沒往來。 又一段時間過去,我跟對門社區裡的姊妹相遇了。 撿了一個流浪動物照顧,(好像還拿泡沫滅火器來玩?抱歉太久了我也不清楚我們是當事人或是聽聞傳言的人
  之前的文章提過我家隔壁的隔壁一家四口有兩個需要特殊關懷的小孩,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沒有所謂人和人之間的界線,往好處想就是一個9歲和11歲的小孩還可以那麼單純,他們的心智真的和狗差不多單純,以前是看到我在院子和小朋友玩就會自己跑進來,現在是聽到我們在家就會自己跑進來我家裡,然後小孩的媽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我的女性朋友很少。 暫且先不要去提幼兒園的幼稚事情,臨近小學階段我會跟隔壁公寓年齡相仿的女孩玩。 但某一天在她家我們就忽然吵架了,從此再沒往來。 又一段時間過去,我跟對門社區裡的姊妹相遇了。 撿了一個流浪動物照顧,(好像還拿泡沫滅火器來玩?抱歉太久了我也不清楚我們是當事人或是聽聞傳言的人
  之前的文章提過我家隔壁的隔壁一家四口有兩個需要特殊關懷的小孩,完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隱私權也沒有所謂人和人之間的界線,往好處想就是一個9歲和11歲的小孩還可以那麼單純,他們的心智真的和狗差不多單純,以前是看到我在院子和小朋友玩就會自己跑進來,現在是聽到我們在家就會自己跑進來我家裡,然後小孩的媽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Thumbnail
我有一個阿姨,從我有印象以來,我們家和她們家就住在附近,小時候我們家買房子跟她家住在隔壁棟,後來搬到另一條路上我們又跟她住在樓上樓下,我問我媽為什麼要住這麼近,我媽說這樣姐妹可以互相照應,畢竟我媽小時候,姐姐都很照顧她,現在離鄉背井出外工作,住附近外婆來也方便。後來我出社會後,阿姨有段時間住香港,就
難得在我訪視的個案中會讓我心情輕鬆愉快的,今天這一案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案是個案本人申請長照服務,這位長輩很健談也很樂觀,或許年輕就做生意的關係,所以即便年邁也是一樣盡可能自己來,但也不會很固執,在訪視過程中看到長輩的樂觀,也感到欣慰。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
Thumbnail
前幾天在廚房忙著預備晚餐,小女兒過來跟我聊天,娓娓道來班上發生的事情,班上有某位男生對某一位女生開玩笑,戲弄說她喜歡某某人,最後讓那位女生氣哭跑出去。小妞看到同學難過的跑出去,獨自一人坐在草皮傷心難過。自己也悄悄地跟在後面,默默地在那位女同學旁邊坐了下來,那位女生看到小妞也坐在她旁邊,兩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