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領頂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虛領頂勁是太極拳的專有名詞,只要google就能知道是太極拳身形中正的功法,具體的做法是在放鬆自然的狀態下頂頭旋,會感受到精氣神交會於頭頂的現象,這裡面有那些細節讓我們來研究研究。
人在放鬆的狀態下常見的感受有壓力感消失、舒服感、無力感等等,越放鬆越能感受到彷彿什麼都沒有,這個感受就叫虛,虛就是什麼都沒有,卻又彷彿感覺到有什麼東西,說它有,卻又什麼都沒感覺到的現象,放在第一個字就表示以下所練的領頂勁的基本身心靈狀態就是虛,越放鬆越能體會什麼是虛。
要練頂頭旋(百會穴)就是要先知道它的位置,可以先用手指點著百會穴提醒自己確切的位置,集中精神感受正確的位置,此時身體會依據這個感受指揮精氣神向此處集中,這個過程就是領:帶頭者有方向有目標的引導跟隨者前往。
頂頭旋的頂一般指的是頭頂(百會穴),而頂頭旋之所以能身形中正就表示除了百會穴之外,還需要另一個定位點:會陰穴,在體內將百會穴及會陰穴連成一條直線,延伸其直線到地面成直角,此時就身形中正。要將百會穴跟會陰穴在體內的感受連上並且變成一條直線,就需要頂的動態形式:力由內而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常見的形式就是門簾桿,棍子透過彈簧往兩側施力頂住。
在頂的動態形式裡,可以感受力由一處發出,經過一定的路徑達到另一處,這個就是勁:力在體內傳導直到目的地。
因此虛領頂勁就是頂頭旋之所以能身形中正的內在機制:在虛的狀態下,先定位兩點,再將兩點聯繫成一直線的動態形勢。既然是機制,就表示能運用在身體任兩點之間的互動,例如肩與胯、手與心、兩個指尖之間等等,都可以虛領頂勁。到這邊就能進一步的體會虛領頂勁的其他內涵:放鬆到質感為虛的基本狀態、以虛勁聯繫兩點(兩點之間不一定需要實體接觸)、將定位的念頭降到最少的虛領、不上力只感受頂的質感的虛頂、兩點之間互相感受到對方的互領互頂,這樣在運用上就能更靈活輕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38內容數
內功就是人體精準控制,而控制的方法稱為心法、功法或作法。以人對於自身具體的感受為根本,透過功法逐一了解身體的運作,發展與眾不同的能力,使生活變得更加美滿自在,在此將我所體悟的功法加以解析,用現代化的語言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羽的練功房 的其他內容
放鬆的動態
聊完氣先來看看神是什麼。
想練氣功就要先了解什麼是氣
[氣功態的轉換:心法初體驗]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母勁,其實就是抻筋的運動型態:螺旋加對拔拉長。螺旋有方向性,可分為左旋或右旋,在人體則稱作順纏與逆纏。
放鬆的動態
聊完氣先來看看神是什麼。
想練氣功就要先了解什麼是氣
[氣功態的轉換:心法初體驗]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母勁,其實就是抻筋的運動型態:螺旋加對拔拉長。螺旋有方向性,可分為左旋或右旋,在人體則稱作順纏與逆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孤芳與地面隔著半點距離,腳底包裹著一股輕氣,彷彿置身在半空中,那便是運用體內的靈氣來散發出靈力,在基本武術中,輕功可以讓修行者、武者,身輕如燕、奔走、跳躍自如的功夫。 簡單來說,修行者、武者最重要的丹田分為三個部分,眉頭間稱為上丹田,心窩處是中丹田,肚臍下的位置則是下丹田。
Thumbnail
武道拳功。正骨是發拳功力之始。骨正方發力。力由骨出。 無關鬆柔。鬆柔就是道。法自然。法天地。 發盡全力拳打出。若會受傷。姿勢已然錯了。 盡全力發功筋膜會拉到而受損。姿勢已然錯了。 筋膜以及經絡十二 筋經會繃緊。骨位已然不正。如何發力? 延伸武功 那發勁呢?那發境呢?請思考。就在當下瞬間演作。 河洛
無正慢慢的思索著自然精華之術,自然精華之術有上限,便是生命極限。 跟古吞之術不同,無中的潛意識憑藉著超強嘴遁讓很多人產出情緒值給主意識修練,而且只要有情緒值,不管是不是自己引發的都能吸收,況且不僅限於人,戰場上更是最好的修練地點,所以主意識常常用脫魂之術到戰場上修練,而自然精華
太極拳基本矛盾(開合)桩☯️ 人身是一小太極 人我也是一太極 天地宇宙是一大太極 太極就是陰陽的相互對立、彼消此長、相互轉換。既是二元對立也是一個整體。 而「矛盾桩」則是最能體現太極拳陰陽矛盾一體的基本桩功。此動作無處不體現矛盾陰陽 動作要點:「身落手起,手落身起」兩個動
Thumbnail
太極拳是什麼☯️ 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生太極 無極:即是本源、空無、合一。 即是數字中的0 什麼都沒有但卻暗含一切能量。 而太極拳就是在內心空無、安靜的冥想狀態下的「覺知運動」。透過靜心覺知體會到能量的積累與運行。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Thumbnail
前導:攬雀尾有「掤、捋、擠、按」,拳師稱其為「四正法」。而配合「採、挒、肘、靠」的「四隅法」,還有在太極拳論中與五行相合的「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個太極拳的手法、步法、身法、眼法、心法,被稱為「太極十三勢」。此詩,純粹詠「攬雀尾.捋」此動作。
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
Thumbnail
手揮琵琶,是太極拳中相當具有詩意的招式名稱,猶懷抱琵琶撥弄琴弦,事實上卻可以幻想擒拿一人之手,錯開對方關節。然而在「套路」之中,一切僅有想像,有人是時刻想像有群敵人四面八方而來,有人則想像自己猶如大海波濤般浪疊層層。脫去了武學意涵後,藝術化的招式亦能有他種想像。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孤芳與地面隔著半點距離,腳底包裹著一股輕氣,彷彿置身在半空中,那便是運用體內的靈氣來散發出靈力,在基本武術中,輕功可以讓修行者、武者,身輕如燕、奔走、跳躍自如的功夫。 簡單來說,修行者、武者最重要的丹田分為三個部分,眉頭間稱為上丹田,心窩處是中丹田,肚臍下的位置則是下丹田。
Thumbnail
武道拳功。正骨是發拳功力之始。骨正方發力。力由骨出。 無關鬆柔。鬆柔就是道。法自然。法天地。 發盡全力拳打出。若會受傷。姿勢已然錯了。 盡全力發功筋膜會拉到而受損。姿勢已然錯了。 筋膜以及經絡十二 筋經會繃緊。骨位已然不正。如何發力? 延伸武功 那發勁呢?那發境呢?請思考。就在當下瞬間演作。 河洛
無正慢慢的思索著自然精華之術,自然精華之術有上限,便是生命極限。 跟古吞之術不同,無中的潛意識憑藉著超強嘴遁讓很多人產出情緒值給主意識修練,而且只要有情緒值,不管是不是自己引發的都能吸收,況且不僅限於人,戰場上更是最好的修練地點,所以主意識常常用脫魂之術到戰場上修練,而自然精華
太極拳基本矛盾(開合)桩☯️ 人身是一小太極 人我也是一太極 天地宇宙是一大太極 太極就是陰陽的相互對立、彼消此長、相互轉換。既是二元對立也是一個整體。 而「矛盾桩」則是最能體現太極拳陰陽矛盾一體的基本桩功。此動作無處不體現矛盾陰陽 動作要點:「身落手起,手落身起」兩個動
Thumbnail
太極拳是什麼☯️ 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生太極 無極:即是本源、空無、合一。 即是數字中的0 什麼都沒有但卻暗含一切能量。 而太極拳就是在內心空無、安靜的冥想狀態下的「覺知運動」。透過靜心覺知體會到能量的積累與運行。
從小練武術練十幾年了,因為這一件事讓我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在這之後我看武術的古書慢慢的好像漸漸看得懂前輩們在說什麼了。當然只是漸漸看得懂,功夫是得慢慢修煉慢慢學習體悟的。感覺是進了一扇武學修煉的大門。 前幾天看到有太極老師在YouTube 分享,有人問他練太極拳是為了什麼?太極拳在練什麼?
Thumbnail
前導:攬雀尾有「掤、捋、擠、按」,拳師稱其為「四正法」。而配合「採、挒、肘、靠」的「四隅法」,還有在太極拳論中與五行相合的「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個太極拳的手法、步法、身法、眼法、心法,被稱為「太極十三勢」。此詩,純粹詠「攬雀尾.捋」此動作。
王宗岳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
Thumbnail
手揮琵琶,是太極拳中相當具有詩意的招式名稱,猶懷抱琵琶撥弄琴弦,事實上卻可以幻想擒拿一人之手,錯開對方關節。然而在「套路」之中,一切僅有想像,有人是時刻想像有群敵人四面八方而來,有人則想像自己猶如大海波濤般浪疊層層。脫去了武學意涵後,藝術化的招式亦能有他種想像。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