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帶你了解長輩難解行為的背後思維:《一直以為爸媽不會老》

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許多國家邁入極度高齡化的社會,但這是許多人沒體驗過,也難以想像的。長大成人的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很常參考自己的過去經驗來面對,來解決。所以在我們還沒真正變老之前,很難體會年過七旬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即使孩提時代曾與祖父母輩有所來往,舊時代的老人,所面臨的轉變與困境也和現代很不一樣。因此我們與父母產生越來越多的摩擦,越來越難以互相理解,卻很少有人,能提供我們扭轉現況的有效秘訣或方法。
本書作者佐藤真一,是日本的醫學博士,專門研究老人行為及心理學。他與曾取得居家看護二級資格的漫畫家—北川夏,用淺顯易懂的口語化寫作,搭配貼近生活的漫畫小劇場,完成了這本平易近人的《一直以為爸媽不會老》。
書中的故事設定,是現代的日本,而「爸媽」的角色,大概是60-80歲的長輩。受限於台日之間,仍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與歷史差異,有些內容在我們看來並不太實用,也比較沒有共鳴,但仍有不少通則能讓我們學習,這次就先分享比較實用的部分。

為何爸媽老是死板地遵從習俗?
老人家堅持習俗或習慣到不知變通的地步,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認同,或覺得有其必要,而是「承諾」在發揮作用。他們可能在過去在心中許下承諾,要怎麼樣拜祖先、要怎麼樣嫁女兒、要如何辦喪禮、或像是齋戒、茹素等生活規範,人通常不太喜歡違背承諾的感覺,老一輩的人更是容易覺得全身不自在,這樣的意念與感受勝過一切,因此才會這麼堅持,而不單純是不想溝通,或無力理解。

為何父母即使做不好也想要幫忙?
再厲害的人老了之後,知識與技能都會衰退,而他們認為「幫忙」有助於拾回自尊。老人家若依然能對家庭或社會有所貢獻,就比較容易豁然開朗,所以無傷大雅的事情,就留點餘地給他們試著幫忙吧!

忍不住想說壞話記得笑著說
有些老人家聽力退化得很快,沒幾公尺的距離,卻也只能聽懂一兩個字詞,剩下的內容就只能自己拼湊想像。因此若在對話中提到長輩,卻面有難色,他們很容易往不好的方向聯想,覺得子女一定是在嫌棄、在說壞話,誤解有時候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在公開場合嚼舌根不好,真的忍不住想聊的話,請記得專業地保持笑容,避免災禍上身喔!

大家都說讚的料理父母常常嫌難吃
這個應該很多人都有經驗吧!特地準備了備受肯定的餐點,或是帶父母上大受好評的餐廳,父母不但沒有吃得津津有味,還東嫌西嫌。專家指出,年邁者的這個行為,通常是想要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奪回一點主導權,雖然常常事與願違,把氣氛搞得很僵,但他們並不容易看清。身為子女若能理解這一點,下次遇上時,附和一下就沒事了,日子會好過許多。

老人家為何都愛上種植物?
很多人退休之後,都培養出拈花惹草的興趣,主要原因是,種植物是個成本不高、步驟簡單、又很容易看到成長的嗜好,而且植物不會說話,有時候比常常反抗的子孫可愛多了,而看著植物隨著季節更迭,彷彿映照自己的人生,又是另一番感觸,不迷上都很難呢!

父母怎麼會把家人當賊看?
罹患廣義失智的人口逐漸上升,越來越多人曾遇到,長輩東西毀損或消失,就一口咬定是子女的所作所為,為什麼會這麼荒唐呢?主要是因為記憶與認知能力減損到一個程度,思考會變得很單純,當東西不見,只聯想到是失竊,而在猜想是誰時,又只想得到家裡會出現的人,最後就變成這樣了。這時候反駁常常也沒有用,不如和父母一起到處翻找,趕快把東西物歸原主,誤會就能解開囉!

雜物堆到家裡變垃圾場
部分的老人像是有囤物癖,只會買東西,卻始終不願意清理掉任何東西。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先拿再說」,卻已沒有體力和心力,將東西分門別類,即使有些想丟,可能也搞不清楚,這個是能直接丟棄還是該回收。想改變現況,就捲起袖子陪父母一起整理家裡吧!有了能處理事情的好幫手,父母也會比較願意改善環境哦!
這本詼諧的小品書就分享到這邊,有類似困擾的讀友們可以花一點時間,買來茶餘飯後看一下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