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長輩難解行為的背後思維:《一直以為爸媽不會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許多國家邁入極度高齡化的社會,但這是許多人沒體驗過,也難以想像的。長大成人的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很常參考自己的過去經驗來面對,來解決。所以在我們還沒真正變老之前,很難體會年過七旬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即使孩提時代曾與祖父母輩有所來往,舊時代的老人,所面臨的轉變與困境也和現代很不一樣。因此我們與父母產生越來越多的摩擦,越來越難以互相理解,卻很少有人,能提供我們扭轉現況的有效秘訣或方法。
本書作者佐藤真一,是日本的醫學博士,專門研究老人行為及心理學。他與曾取得居家看護二級資格的漫畫家—北川夏,用淺顯易懂的口語化寫作,搭配貼近生活的漫畫小劇場,完成了這本平易近人的《一直以為爸媽不會老》。
書中的故事設定,是現代的日本,而「爸媽」的角色,大概是60-80歲的長輩。受限於台日之間,仍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與歷史差異,有些內容在我們看來並不太實用,也比較沒有共鳴,但仍有不少通則能讓我們學習,這次就先分享比較實用的部分。

為何爸媽老是死板地遵從習俗?

老人家堅持習俗或習慣到不知變通的地步,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認同,或覺得有其必要,而是「承諾」在發揮作用。他們可能在過去在心中許下承諾,要怎麼樣拜祖先、要怎麼樣嫁女兒、要如何辦喪禮、或像是齋戒、茹素等生活規範,人通常不太喜歡違背承諾的感覺,老一輩的人更是容易覺得全身不自在,這樣的意念與感受勝過一切,因此才會這麼堅持,而不單純是不想溝通,或無力理解。

為何父母即使做不好也想要幫忙?

再厲害的人老了之後,知識與技能都會衰退,而他們認為「幫忙」有助於拾回自尊。老人家若依然能對家庭或社會有所貢獻,就比較容易豁然開朗,所以無傷大雅的事情,就留點餘地給他們試著幫忙吧!

忍不住想說壞話記得笑著說

有些老人家聽力退化得很快,沒幾公尺的距離,卻也只能聽懂一兩個字詞,剩下的內容就只能自己拼湊想像。因此若在對話中提到長輩,卻面有難色,他們很容易往不好的方向聯想,覺得子女一定是在嫌棄、在說壞話,誤解有時候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在公開場合嚼舌根不好,真的忍不住想聊的話,請記得專業地保持笑容,避免災禍上身喔!

大家都說讚的料理父母常常嫌難吃

這個應該很多人都有經驗吧!特地準備了備受肯定的餐點,或是帶父母上大受好評的餐廳,父母不但沒有吃得津津有味,還東嫌西嫌。專家指出,年邁者的這個行為,通常是想要展現自己的影響力,奪回一點主導權,雖然常常事與願違,把氣氛搞得很僵,但他們並不容易看清。身為子女若能理解這一點,下次遇上時,附和一下就沒事了,日子會好過許多。

老人家為何都愛上種植物?

很多人退休之後,都培養出拈花惹草的興趣,主要原因是,種植物是個成本不高、步驟簡單、又很容易看到成長的嗜好,而且植物不會說話,有時候比常常反抗的子孫可愛多了,而看著植物隨著季節更迭,彷彿映照自己的人生,又是另一番感觸,不迷上都很難呢!

父母怎麼會把家人當賊看?

罹患廣義失智的人口逐漸上升,越來越多人曾遇到,長輩東西毀損或消失,就一口咬定是子女的所作所為,為什麼會這麼荒唐呢?主要是因為記憶與認知能力減損到一個程度,思考會變得很單純,當東西不見,只聯想到是失竊,而在猜想是誰時,又只想得到家裡會出現的人,最後就變成這樣了。這時候反駁常常也沒有用,不如和父母一起到處翻找,趕快把東西物歸原主,誤會就能解開囉!

雜物堆到家裡變垃圾場

部分的老人像是有囤物癖,只會買東西,卻始終不願意清理掉任何東西。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先拿再說」,卻已沒有體力和心力,將東西分門別類,即使有些想丟,可能也搞不清楚,這個是能直接丟棄還是該回收。想改變現況,就捲起袖子陪父母一起整理家裡吧!有了能處理事情的好幫手,父母也會比較願意改善環境哦!
這本詼諧的小品書就分享到這邊,有類似困擾的讀友們可以花一點時間,買來茶餘飯後看一下哦!
avatar-img
44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疫苗捐贈使人們開始認識立陶宛,俄烏戰爭讓我們更加了解烏克蘭,鄰近的白俄羅斯及波蘭,也時不時登上新聞版面,曾經無比陌生的東歐諸國,得到的關注在這幾年顯著地提升了。但即使能從《血色大地》理解烏克蘭抵死不屈的原因,也由《不只有巧克力,你想知道的立陶宛》知道為何立陶宛願意積極提供國際援助,我們仍對東歐局勢的
人總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那請問還有什麼可以? 身為位居第一線多年的急診醫師,不僅時常參與生命的逝去,也接觸過許多自述生不如死的人,有的人癌症多重轉移,有的人心臟衰竭舉步維艱,有的人長期洗腎多重併發症,有的人全身疼痛卻久久找不出病因....
「堅強」兩個字,對你而言,是什麼樣的意象呢? 是能夠承受巨大的苦痛的意志力?是能撐過千百次磨練的毅力?還是泰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的鎮定? 我們常常在遭到挫折打擊,或表現出軟弱的時候,聽到有人說:「你要堅強一點。」 說得像是我們可以自由掌控心理,對痛苦減敏,在恐懼面前裝淡定,這樣是合理,是可行的嗎?真的
本質上是旅遊書,一開始就提供了多種路線、主題的旅遊提案,也對飛機航班、巴士路線、其他大眾交通等給了很實用的情報,但在介紹景點與物產時,都很詳細地結合了歷史緣由,並與時事做結合,完全超越了一般旅遊書的深度,這些年來很常看到關於東京、京都、或大阪的深度旅遊提案,但對於相對冷門的仙台,我相信本書是非常難得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疫苗捐贈使人們開始認識立陶宛,俄烏戰爭讓我們更加了解烏克蘭,鄰近的白俄羅斯及波蘭,也時不時登上新聞版面,曾經無比陌生的東歐諸國,得到的關注在這幾年顯著地提升了。但即使能從《血色大地》理解烏克蘭抵死不屈的原因,也由《不只有巧克力,你想知道的立陶宛》知道為何立陶宛願意積極提供國際援助,我們仍對東歐局勢的
人總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那請問還有什麼可以? 身為位居第一線多年的急診醫師,不僅時常參與生命的逝去,也接觸過許多自述生不如死的人,有的人癌症多重轉移,有的人心臟衰竭舉步維艱,有的人長期洗腎多重併發症,有的人全身疼痛卻久久找不出病因....
「堅強」兩個字,對你而言,是什麼樣的意象呢? 是能夠承受巨大的苦痛的意志力?是能撐過千百次磨練的毅力?還是泰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的鎮定? 我們常常在遭到挫折打擊,或表現出軟弱的時候,聽到有人說:「你要堅強一點。」 說得像是我們可以自由掌控心理,對痛苦減敏,在恐懼面前裝淡定,這樣是合理,是可行的嗎?真的
本質上是旅遊書,一開始就提供了多種路線、主題的旅遊提案,也對飛機航班、巴士路線、其他大眾交通等給了很實用的情報,但在介紹景點與物產時,都很詳細地結合了歷史緣由,並與時事做結合,完全超越了一般旅遊書的深度,這些年來很常看到關於東京、京都、或大阪的深度旅遊提案,但對於相對冷門的仙台,我相信本書是非常難得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幫爸爸處理事情,討論到為什麼爸爸不想學著用銀行的手機APP,可以省去出門、到現場排隊的路程和時間。當下我說了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 ∶「爸,你這樣真的有點老人家喔,不想嘗試新的事物嗎?很方便,不考慮一下?」我爸立刻強調,他不是現在才習慣用手寫匯款,從年輕到老他都是如此。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這是一位孤僻老人的故事。說他老?不過將近七十罷了,以現代人平均壽命真的不老。他也經常不承認,人都是這樣的:看別人怎麼一陣子不見就變老很多?殊不知他人見我必也如此。 老人生來好命。身為長孫,又長得可愛,自小備受阿公寵愛,不像小他五歲的弟弟,因為活潑好動又頑皮,自小被阿公罵「爛材」。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Thumbnail
最近幫爸爸處理事情,討論到為什麼爸爸不想學著用銀行的手機APP,可以省去出門、到現場排隊的路程和時間。當下我說了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 ∶「爸,你這樣真的有點老人家喔,不想嘗試新的事物嗎?很方便,不考慮一下?」我爸立刻強調,他不是現在才習慣用手寫匯款,從年輕到老他都是如此。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這是一位孤僻老人的故事。說他老?不過將近七十罷了,以現代人平均壽命真的不老。他也經常不承認,人都是這樣的:看別人怎麼一陣子不見就變老很多?殊不知他人見我必也如此。 老人生來好命。身為長孫,又長得可愛,自小備受阿公寵愛,不像小他五歲的弟弟,因為活潑好動又頑皮,自小被阿公罵「爛材」。
Thumbnail
家裡的長輩如果有行善的觀念和習慣,很容易影響下一代模仿,耳濡目染下,善的種籽理所當然埋進子輩的心田,就好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在我周遭有許多家庭,經濟富足、生活無虞,但是煩惱也沒有比較少,一下子擔心老大工作太操勞,一下子嫌棄媳婦貪婪、好吃懶做,一下子又擔心孫子學業跟不上,天天操煩到睡不著吃不好需要靠安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Thumbnail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價值觀落差,容易導致彼此心生不滿,當「溝通無效」的時候,你會選擇如何回應?其中一篇名為【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主要探討在工作場合遇到的溝通與衝突,以極端又帶點諷刺幽默的方式展現不同年齡層之間的心理差異。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