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版的吸引力法則~#心念的力量 讀行錄0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論及身心合一,知識就是力量!
心念的力量
談到秘密或吸引力法則,總是被自詡信奉科學的人嘲笑為迷信;但這本書卻以許多科學實驗來打臉這些人,也讓我重新認識人類大腦的力量⋯⋯
書中內容並非對吸引力法則做出贊成或反對的評論,單純就「期望效應」的現象與實驗來反省我們對運動、飲食、壓力、意志力、學習…等領域的影響。藉由這些實驗,我其實看見科學界正慢慢接納「身心合一」的真理。
期望效應又分「安慰劑效應」與「反安慰劑效應」,顧名思義,我們會被一件事物、活動的介紹而左右它們在我們身上產生的影響。我們會對自己相信的事物賦予意義,而且正/負面皆然。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總覺得邊吃泡麵邊看泡麵紙碗上的文字敘述與照片,彷彿更好吃…原來也是這樣的原理。
深刻認識了期望效應之後,我們對社會普遍意識型態的慣性催眠與負面信念,自然就有了一些抵抗力!例如:當前社會以一種微妙的恐懼來散播「對老年的厭惡」,並鼓吹我們要儘早準備退休金;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催眠。
我們其實可以藉由維持身心活力來延緩老化,並充分利用老齡的優勢(知識、經驗、智慧…)來讓下半生過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信念創造實相!我們可以針對生活各個面向進行觀念重塑,進而扭轉人生^_^
· 把日常活動想成是鍛鍊身體而不只是工作,似乎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健康!
· 在不愉快感覺中看到意義的人,往往比那些寧願清除不愉快情緒的人更快樂。
· 自我肯定是社會傳播負面信念的解藥。
· 人的想法與期望可以加速或減緩衰老過程。
讀行筆記
#心念的力量 #安慰劑效應 #儀式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念的力量》一書探討了「吸引力法則」及「安慰劑效應」的科學驗證,闡述瞭如何透過心態改變來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書中指出,對治療效果的預期和理解能夠間接改善身體狀況,並通過實驗證明瞭心態對個人健康的重要性。讓讀者瞭解到積極的思考不僅能影響情緒,還能促進實際的健康改善,進而實現自我轉變。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我們的潛意識是運用吸引力法則的基石。如果我們的潛意識充滿了負面的信念,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思考正面的事物,我們的內在信念仍然會將負面的經歷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因此,要真正有效地運用吸引力法則,我們必須首先清理和轉化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吸引力法則:改變生活的思維運動Q&A中提到,引力法則是一種信念,認為我們的思想和情緒可以影響我們吸引到生活中的事物,包括人際關係、健康、財富等。而呼吸,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行為,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和情緒狀態。 在吸引力法則中,呼吸可以被視為一種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和調整我們的情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心念的力量》一書探討了「吸引力法則」及「安慰劑效應」的科學驗證,闡述瞭如何透過心態改變來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書中指出,對治療效果的預期和理解能夠間接改善身體狀況,並通過實驗證明瞭心態對個人健康的重要性。讓讀者瞭解到積極的思考不僅能影響情緒,還能促進實際的健康改善,進而實現自我轉變。
其實吸引力法則是源於國外的一本叫秘密的書, 我有看過, 他是說你的想法是好的, 吸引的東西就會是好的, 可是這個吸引力法則在我身上沒有用, 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現在已經得了沒有藥可以醫的轉化症的解離式的失憶症, 難道這些都是我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強調心智對現實的影響力,並說明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控制思想、信念和情感來改變生活。作者也有提供實際的運用和心理訓練方式,幫助讀者可以運用技巧提高自信、改善情緒和實現目標。如果你對心理學和如何通過心智力量來影響生活感興趣,那麼這本書是蠻值得一讀的。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我們的潛意識是運用吸引力法則的基石。如果我們的潛意識充滿了負面的信念,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思考正面的事物,我們的內在信念仍然會將負面的經歷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因此,要真正有效地運用吸引力法則,我們必須首先清理和轉化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吸引力法則:改變生活的思維運動Q&A中提到,引力法則是一種信念,認為我們的思想和情緒可以影響我們吸引到生活中的事物,包括人際關係、健康、財富等。而呼吸,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行為,它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和情緒狀態。 在吸引力法則中,呼吸可以被視為一種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和調整我們的情
Thumbnail
年輕時一直覺得心中所想 害怕或不想面對的事 總是會躲不掉的實現 難道我是帶衰人嗎?! 當時只想是種業力也就是因果論 現在知道這是種引力帶來的磁場能量 吸引力是種直覺也是第六感的呈現 是種吸引好壞同頻能量的結果 能量吸引同頻磁場 但不代表其他雷同屬性不相吸 只是頻率小就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