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投資,我們一般認為是一種比較長線的活動,畢竟很少聽到有人說「我想短線投資…」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我遇過的三類人,觀念上我認為未能完全發揮投資所帶來的好處。
1 情緒主導
投資需要有相當的客觀和理性,理論上一切買賣的基礎都應該為數據和資訊,例如宏觀經濟數據或個股的業績等。然而有一部份人的投資理據卻是建立在情緒為主導的市場行為上。例如貪婪、恐懼和焦慮。
因市場上某些股票或資產的短期暴漲而過度買進,忽略了風險和基本面。
因市場下跌而恐慌,過早或過度賣出股票或資產,忽略了長期投資的價值。當市場回升時,投資者可能會錯失機會。
因市場波動或其他因素而感到焦慮,而做出不理性的決策,例如短期交易或更改長期投資策略。
2 缺乏風險管理
巴菲特的名言,投資的第一戒律,就是別輸。所謂別輸,指的就是風險管理。有一部份人在買進股票時是從來只會想「如果升到這裡這裡,利潤甚豐」,然而從來不會先計算下跌的話會發生甚麼事情。具體行為,包括過度集中投資單一資產、過度高估風險承擔能力甚至過度槓桿等。
過度集中投資單一資產或單一行業,在行情好時自然利潤最大化,但相對而言,下跌的話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沒。
為了追求高收益而過度承擔風險,例如所謂「暴升股」。早前流行的 “Meme Stock” 熱潮,你認為暴富的人較多,還是炒股輸掉所有的人多? 能暴升的股自然也能暴跌,回報和風險永遠常正比。
運用槓桿也是一樣,槓桿只是一個放大鏡,把回報和風險變大變急,本質上是不會對勝率有任何提升。
3 著眼短期利益
這也是最多人逃不過的一關。
投資是長跑,已經不是第一次說。長者說的可能是十年、數十年、甚至像巴菲特說,最好是永遠。又有多少人有耐性去等? 「買收息股卻賺了價差」、「過早賣出百倍股王」、「說是建長線組合但卻每天盯著股價」…身邊總不乏這類人吧?
隨便拿一隻股票來說明,就 Apple 吧。Apple 是強大的企業相信也是入所共知吧?
但真正能靠買了 Apple 就穩定發財的人有幾人呢?
原因很簡單,離不開上面的一堆理由。
五年前 (2018年6月) 的 Apple 一股大約 $47,也是歷史新高。當時已經不絕於耳的是,「蘋果沒創意了」。
同年十月升了 20%+,到了 $58,部份人賺到 20% 已經獲利離場了,畏高。
然後開始大跌,在一季跌了近 40%。上面在「高位」逃掉的人自然被奉為股神云云。
在2019年基本上 Apple 就瘋了一樣的大升,在十月突破 $58 這個前高位後,一直升到 Covid 爆發前的 $82,130%+。
Covid 使它又在兩三個月跌了35%。在二月逃掉的,又是股神啦?
然後,歷史又重演…三月低位在美國暴力救市後在四個月就升了 160%。
此後直至 2022 年頭也沒有甚麼大調整,一直升了 244%。甚麼衰退,甚麼加息,多少人因此沒有入場?
花了點時間,今天又破頂了。
所以呢?
故事就完了,大家如果目前持有 Apple,數字上都一定是贏家。(破頂嘛)
你是贏家嗎? 我是。
不是因為我懂得像上面那堆股神般買進賣出。
而是因為我一直都持有。不管過程,總之我今天是贏的。(Apple 破頂之路算是平順了。 Drawdown 沒有太誇張。)
投資就是這麼一回事。選對了股,買下去,最好的情況下,就持著直至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