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電影前需要做功課嗎?

評《怪物》之前的另類討論(?)
評《怪物》之前的另類討論(?)
揚威康城影展的《怪物》吸引了很多平時對是枝裕和或坂元裕二沒興趣的「路人觀眾」,大家都愛說以「白紙」狀態入場,意想不到地好看;另一邊廂對兩位幕後有熟悉的觀眾,好評如潮下卻略為失望,想起這個問題——
看電影前需要做功課嗎?
有些人喜歡事前不接收任何訊息,以「白紙」狀態入場,有人喜歡事前做足功課,無論故事大綱、演員導演編劇訪問都不放過,任何影評都看了才進場…網友們是哪一派呢?
個人準則:視乎看戲的「目的」,或者稱之「為誰而看」。
(1) 如果只是單純「聽說拿了獎」「聽說導演很有名」「聽說很受歡迎」而入場,比較適合什麼都不做,以「白紙」的狀態去看。
畢竟沒有很強烈要期待什麼,亦不需要太多分析,感想可以很簡單,請相信你的身體反應就夠了。
(2) 有特定目標(例如主角某演員、某導演、某編劇,或者某外景地等等),帶著期望而看的,還是先做一些功課比較好。
不需要看太多訪問(比較適合事後看),反而是先了解故事內容,如果是改編類型先了解原著(就算會改得面目全非);如果未能「即時」欣賞,風評也可以留意一下。
當然不宜細閱太多,以免先入為主,但既然在乎的是「人」,無論是一面倒讚美或批評,又或者業界狂讚、坊間狂踩,甚至不同族群對喜惡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心中有數之下去看,感受會比較平穩,頂多出現「沒外界說得那麼優秀/糟糕」而已,起碼能夠把感受單純集中於「我覺得…」。
尤其如果為視之為「偶像」的「人」而看,更加要當心他挑選劇本(演員)、拍攝風格(導演)及劇本風格(編劇)與自己的口味是否有衝突,畢竟總會出現你喜歡(他)的作品,跟他本人喜歡的完全相反。免得「期待落差」讓偶像令你失望(?!),還是好好地做期「期望管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