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身體界線,該由父母做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接小孩放學去醫院回診的路上,我眼見著前方一位爸爸趁停紅燈的時候,開始從坐在後方的小女孩的小腿開始捏起,接著是大腿、腰⋯⋯,然後被小女孩一手推開才停手。
我被這一幕震懾到,也有感於當身為父母的我們大聲疾呼要教導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的同時,我們自己是否做到了尊重孩子的身體?
雖然我不至於覺得這位父親是在騷擾自己的女兒,但我確實覺得這種恣意捏小孩身體部位的「逗弄」行為非常輕佻,基於人的自然反應都是不舒服且抗拒的。
等到了醫院在候診的時候,竟然又輪番看到一對母女及父女彼此打對方的身體嬉鬧,可以感覺得出來家長的心情是有些許不悅的,但仍然沒有嚴厲阻止孩子不斷打自己。這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原來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可以如此不尊重父母?而父母竟然對於孩子打自己的行為也不認為是一件大事?
不管是一開始看見的父親捏女兒的身體,或是在醫院目睹的親子打鬧,我認為都親子之間都嚴重缺乏身體界線的意識,倘若父母沒有正視這個問題,其實就很容易讓孩子在未來遇到危險的時候無法提高警戒。
身為父母,打從孩子一出生,非必要絕對不會亂碰觸或逗弄孩子的身體,也極度討厭任何人以「可愛」之名摸或捏小孩,我認為都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為,而自己也沒有興趣亂碰觸別人的孩子。
我總是告訴孩子,即便是父母,除了洗澡之外,沒有必要是不可以亂碰觸你的身體,只要你覺得不舒服就一定是有問題,一定要立即出聲反應。
倘若我們希望孩子不要被性騷擾,身為父母的人是否應該要先拿捏好親子之間的身體界線呢?而不是讓孩子對這些肢體動作習以為常,誤把不當的碰觸當成親密的象徵。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5會員
1.1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還記得那天晚上又氣又急得把孩子送到急診室,因為孩子與長輩視訊的時候把棉被蓋在自己身上而不小心往後傾倒撞到頭破血流,而當下正是疫情嚴峻之時,醫護人員皆全副武裝並戒慎恐懼,幸好經過醫師檢查過後表明傷口不需要縫,但回家之後的例行換藥才是考驗的開始,每每想到當時的情景實在揪心不已,卻也慶幸苦盡甘來。 《來日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當貓化身為神籤,而葉子上面的字詞則是神諭,這樣的心理暗示能觸動你嗎? 當我看著七部短篇小說都「恰巧」有難得一見的神籤(貓)出現,忍不住懷疑這是否為神社為了讓參拜的人感受到被祝福而刻意安排的橋段呢? 當一個人得知自己獲得某種千載難逢的好運時,也會暗自深信未來的生活肯定會有些什麼改變,而小說中每個收到神
每當有人知道我喜歡閱讀,總是帶著訝異的語氣對我說:「現在大家都看網路資訊了,會看書的人真的很難得了啊!」或是表明自己有閱讀障礙,露出一副懊惱又佩服的神情。 確實,身為一位年資頗深的嗜讀者,也有感於時代科技的演進,現代人為了講求效率而優先選擇觀看網路上的資訊與影像,至於書本上的文字對許多人而言,是學生
前兩天假期,除了依照慣例帶孩子出門參與活動之外,看不慣家裡玩具一團亂的先生展開了再一次的收納整理行動。 在整理的過程中,小孩是全程參與的,先生也會一邊問孩子這個東西還要不要?倘若還需要的話要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平時沒有在玩的玩具一旦面臨取捨,就會油然而生捨不得丟棄的心情,就好比我們試圖要
還記得那天晚上又氣又急得把孩子送到急診室,因為孩子與長輩視訊的時候把棉被蓋在自己身上而不小心往後傾倒撞到頭破血流,而當下正是疫情嚴峻之時,醫護人員皆全副武裝並戒慎恐懼,幸好經過醫師檢查過後表明傷口不需要縫,但回家之後的例行換藥才是考驗的開始,每每想到當時的情景實在揪心不已,卻也慶幸苦盡甘來。 《來日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每個人都是由無數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形塑而成,而那些快樂與悲傷足以強大或削弱我們的內在力量,於是我們偶爾徜徉在幸福歡愉中,也可能墜入幽暗的黑洞裡無助掙扎。 《每一天的覺醒》這本書的作者馬克是一位詩人,也是曾經被母親錯待、被任教十八年的學校解僱、失去一根肋骨、結過兩次婚、從癌症裡重生的倖存者,他以日記的方
當貓化身為神籤,而葉子上面的字詞則是神諭,這樣的心理暗示能觸動你嗎? 當我看著七部短篇小說都「恰巧」有難得一見的神籤(貓)出現,忍不住懷疑這是否為神社為了讓參拜的人感受到被祝福而刻意安排的橋段呢? 當一個人得知自己獲得某種千載難逢的好運時,也會暗自深信未來的生活肯定會有些什麼改變,而小說中每個收到神
每當有人知道我喜歡閱讀,總是帶著訝異的語氣對我說:「現在大家都看網路資訊了,會看書的人真的很難得了啊!」或是表明自己有閱讀障礙,露出一副懊惱又佩服的神情。 確實,身為一位年資頗深的嗜讀者,也有感於時代科技的演進,現代人為了講求效率而優先選擇觀看網路上的資訊與影像,至於書本上的文字對許多人而言,是學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父親與兩名孩子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女兒學習跳繩與弟弟被打到的事件。父親用耐心和愛心安撫孩子們的情緒,並探討了孩子們的特質和行為背後的原因。本文強調了接納孩子獨特特徵的重要性,並鼓勵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整個過程不僅是父愛的體現,也是對於理解和同理心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昨天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經手一個案件審查,是一個憤怒的父親要控告自己的弟弟強制性交自己未成年8歲的小女兒,這起人倫悲劇讓已經多年看過許多案例的我們還是感到非常吃驚,小女兒要稱這個禽獸為叔叔,這名加害人利用協助忙碌的哥哥接送女兒為由,長期趁機將小朋友帶到賓館等隱密地點為各種變態行徑,事情是在小朋友表示身體
早上我回家我兒子上樓來告訴我:奶奶和爸,不斷的用道德、情勒想要綁架他,要他聽話開車載他爸去豐原,上次台中行,我兒子就很抱怨了,今天又來一遭! 兒子跟我講,講對人了,我是專門對付這種人的~!我在這方面下過功夫... 我打給我先生,告訴他:沒門,自己想要去,自己處理,不要丟給別人,別人say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分享每晚為幼兒子女按摩腳並聊天的親子溫暖時光。從捏腳開始,慢慢延伸到按摩全身,母女兩人共享著親子之間無價的小時光。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位父親與兩名孩子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女兒學習跳繩與弟弟被打到的事件。父親用耐心和愛心安撫孩子們的情緒,並探討了孩子們的特質和行為背後的原因。本文強調了接納孩子獨特特徵的重要性,並鼓勵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整個過程不僅是父愛的體現,也是對於理解和同理心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昨天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經手一個案件審查,是一個憤怒的父親要控告自己的弟弟強制性交自己未成年8歲的小女兒,這起人倫悲劇讓已經多年看過許多案例的我們還是感到非常吃驚,小女兒要稱這個禽獸為叔叔,這名加害人利用協助忙碌的哥哥接送女兒為由,長期趁機將小朋友帶到賓館等隱密地點為各種變態行徑,事情是在小朋友表示身體
早上我回家我兒子上樓來告訴我:奶奶和爸,不斷的用道德、情勒想要綁架他,要他聽話開車載他爸去豐原,上次台中行,我兒子就很抱怨了,今天又來一遭! 兒子跟我講,講對人了,我是專門對付這種人的~!我在這方面下過功夫... 我打給我先生,告訴他:沒門,自己想要去,自己處理,不要丟給別人,別人say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在公共場合,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的機會,遇到孩子過於活躍時,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立刻制止?或許,透過溫柔指導和正面溝通,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更多。 以身作則,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教育。當我們在他人面前謙卑示範,孩子學習到的,遠比單純的「不要」來得多。 一起探索如何在肯定中引導,讓孩子學會
Thumbnail
分享每晚為幼兒子女按摩腳並聊天的親子溫暖時光。從捏腳開始,慢慢延伸到按摩全身,母女兩人共享著親子之間無價的小時光。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