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Pixabay
「碳權」(Carbon credit)白話文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權利」,根據規定以 1 公噸碳排放量為一計算單位,單位為二氧化碳當量(C02e)。
不只將碳排放量數字化,讓國家或企業或使用者或投資客有依據計算減碳總量,同時也將碳權商品期貨化,並且透過交易系統為碳排定價,並列為一種金融衍伸性產品,同時達到控制碳排放量的總量,以達到最終目的 [ 節能減碳 ] !!
在還沒有碳權這個概念以前,全世界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不需要付出成本,導致全球的碳排不斷上升。但近年來碳權概念從歐盟到台灣,改變了台灣現有機制跟上國際政策,讓排放碳必須付出成本,而不是可以隨意排放。
其中分為碳稅、碳費(Carbon Tax)是使用排放二氧化碳服務或商品時課徵稅額與徵收費用,兩者沒有太大差異。
碳費預計2024年上路,首波將被徵收碳費的企業,目前是以年排放量大於2.5萬公噸以上共2百多家的碳排大戶進行收費。目前收取碳稅國家有加拿大、英國、新加坡、北歐五國、日本等,稅收可增加整體政府財政收入;台灣是利用碳費,由環保署執行並將收入專款專用,預計 2024 年上路,屆時碳排大戶(含半導體、鋼鐵及用電加製程達標業者)收取碳費,這項收入會用於成立氣候基金,發展低碳與負排放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
目前知道的時間為預計在今年的7~8月成立台灣碳交易平台,目前全世界的碳交所有: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歐洲能源交易所(EEX)、韓國碳交易市場(KETS)、中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排所)、日本東京證交所(TSE)及新加坡氣候衝擊交易所(CIX)以上,等7~8月完成設立登記後,有機會在第三季即可進行國際碳權交易囉!!!
可以分為碳權 / 碳捕捉 / 碳盤查分別是以下
碳權 : 是指 二氧化碳排放 的 權利
股票 : 華紙、正隆、榮成、農林、寶隆
碳捕捉 : 是指 收集二氧化碳的技術
股票 : 國產、台塑、台泥、永光、中華化、東聯
碳盤查 : 是指 企業營運或產品產生的碳排量,含三大範圍:直接排放、能源間接排放源、其他間接排放源
股票 : 中華電信、遠傳、資通、叡揚
關於股票部分可沒有推薦喔,只是依照事實整理呈現出來,沒有叫各位衝進去買喔!! 關於成立碳交易所,節能減碳是對我們大家都好的事情,但是相對需要花大錢去改善的企業主來說,是一個對公司不小的負擔,也會擔心到時候成本還是會回歸到消費者跟使用者,所以感覺東西還有的漲價的呢,希望漲幅不要太誇張就好,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還是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