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火來了,快跑》從殯葬業者角度看人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火來了,快跑》

《火來了,快跑》



這本《火來了,快跑》是大師兄的作品,紀錄了他在火葬場看到的各種故事,用幽默且直白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其的經歷,一篇篇的故事也帶著讀者能夠去反思到底人的一生所為何事?以終為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這是本好讀的小品,我相信有看過大師兄網路上的文章的讀者應該對大師兄幽默的口吻並不陌生,題材也十分吸引人,平常人的一生中會去到火葬場的時間並不多,多是帶著點哀傷的心情前往的;這本書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以在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角度,讓大家看到更多不同的面向,有讓人生氣的、有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大師兄以一個不帶評論的角度,讓大家自行帶入情緒,也有個機會好好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掉入同樣的情況中。

就像書中有提到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故事,頭蓋骨重要還是錶重要?離終前希望能夠帶走此生最愛的手錶,但因為骨灰罈空間不足,硬是照著遺願完成的結果反而是換來破碎的頭骨?

又或是家族為了最終的照護問題及遺產、往生者國外國內子女的處事紛爭等等,屍骨都未完全火化就急著爭出個結果,在旁觀者眼裡也替過世的家屬覺得可憐。

選擇海葬的不一定是因為在想念親人的時候就可以去看大海,或是往生者生前喜歡海或是住在海邊,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家人間其實感情不好,只是想要省掉後續掃墓的安排等,這些不同以往的想像的點都特別的有趣。

又甚至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有些問題不可以亂問、不可以多做說明,健康到純白的骨頭,有可能是年紀輕輕就出意外離世的,發黃到極為脆弱的骨頭,想必是有一段跟病魔奮鬥的過程;即使只是單純的骨頭顏色,也會帶給在世者額外的情緒,這也是在火葬場工作的人會避免的。

跟著從冰櫃轉單位去火葬場的大師兄一起學習這些眉眉角角,也再再體會到其實這些儀式真的都是為了在世者的心情著想,不管是跟在世者講燒出來有沒有完整的觀音骨或是讓在世者檢視骨灰罈沒有好好的對準,多出來的小舉止能夠讓在世者多一份安慰,看得也覺得火葬場的大哥們很是溫柔啊。

然後就會反過來思考人生,正確或是事實其實並不完全重要,如何在可接受的限度內讓大家都過得更好;生不帶來的死也帶不走,那汲汲營營在追求的名聲、物質需求也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看過了多少次來不及說的再見,比起過世後的盛大儀式,是不是真的有趁每次見面都能好好地傳達愛、好好地彼此問候?


我是軌軌,是個喜愛讀書的科技業上班族,發現自己如果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等到同事或是朋友請我推薦時,總會支支吾吾講不出理由,最後只能霸氣的說:「反正就是本好書啦!」深感這樣子實在不行,故養成了讀完書進行反思的習慣,希望我的心得能夠讓忙碌的大家鼓起勇氣,勇敢地打開書,省去一些挑書選書的時間,享受讀書的平靜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這是一本記錄Netflix F&R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的文化與公司樣貌漸漸成形的故事,詳述Netflix如何透過尋求最頂尖的人才、培養當責的文化到全權透明的組織反饋,維持企業持續成長茁壯的動能。
這是一本講述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會遇到的困境,和擁抱人工智慧所需要具備的條件,給身在台灣的各位一個思考的方向,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作者是個專門輔導二十多歲族群的諮商師,作者認為在這個初出社會尚屬年輕的年紀,正是決定往後會有什麼樣生活至關重要的時刻,鼓勵這個年紀的人們積極的面對及規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工作觀及愛情觀,來打造幸福的人生。
這是日前在日本紅極一時的「會上錯菜的餐廳」的企劃介紹書,以圖文的方式把各個關係團隊的腳色及相關營運方式詳細的記載在這本企畫書中,如:社福團體、菜單開發的各個餐飲業者、失智的外場員工們、群眾募資的行銷團隊等,從試營運到實際上線的種種細節分享。
這是一本將人們在網路上直接產生的數據轉化成大眾的樣貌的書,透過將通訊軟體的訊息、交友軟體的擇偶條件篩選、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等原生的資料整理起來,好似一場場的田野調查,能夠觀察到不同族群間的關係,進而拼湊出這一世代的普羅大眾。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這是一本記錄Netflix F&R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的文化與公司樣貌漸漸成形的故事,詳述Netflix如何透過尋求最頂尖的人才、培養當責的文化到全權透明的組織反饋,維持企業持續成長茁壯的動能。
這是一本講述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會遇到的困境,和擁抱人工智慧所需要具備的條件,給身在台灣的各位一個思考的方向,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
作者是個專門輔導二十多歲族群的諮商師,作者認為在這個初出社會尚屬年輕的年紀,正是決定往後會有什麼樣生活至關重要的時刻,鼓勵這個年紀的人們積極的面對及規劃,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工作觀及愛情觀,來打造幸福的人生。
這是日前在日本紅極一時的「會上錯菜的餐廳」的企劃介紹書,以圖文的方式把各個關係團隊的腳色及相關營運方式詳細的記載在這本企畫書中,如:社福團體、菜單開發的各個餐飲業者、失智的外場員工們、群眾募資的行銷團隊等,從試營運到實際上線的種種細節分享。
這是一本將人們在網路上直接產生的數據轉化成大眾的樣貌的書,透過將通訊軟體的訊息、交友軟體的擇偶條件篩選、搜尋引擎的關鍵字等原生的資料整理起來,好似一場場的田野調查,能夠觀察到不同族群間的關係,進而拼湊出這一世代的普羅大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透過小小的檢視孔看出去,又一具棺木緩緩進爐來。當火噴出,我靜靜地看著火苗越來越大,「如果還能再看這人世最後一眼,你希望見到誰呢?」我暗問。棺木破開,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死死盯著我……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透過小小的檢視孔看出去,又一具棺木緩緩進爐來。當火噴出,我靜靜地看著火苗越來越大,「如果還能再看這人世最後一眼,你希望見到誰呢?」我暗問。棺木破開,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死死盯著我……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