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米蘭昆德拉與《身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 2009 年讀完《身分》寫下的,因為昆德拉之死,自己找出來看了一下,覺得也還可以,就是有點繞來繞去的,有點假意的賣弄,我寫的讀後、閱後總是有這個問題,不願意劇透,大概也只有看過的人知道我在寫甚麼。

  可是這時間點不重新拿出來發布的話,或許再也不會有人看到這篇文章了。若說金庸死去就像一部分的國中的我死去,那昆德拉就是某一部分的大學嗎?當然實際上複雜得多,赫拉巴爾、村上春樹、日系小說們,ptt share 版下載的許多歌曲、日劇與動畫、王家衛、東方神起、浦澤直樹。在人生後來的時光,我又持續地喜歡過許多不一樣的東西,一路隨意撿拾、卻又沿途丟棄。

  剛好主題又是「身分」,現今我寫的字,有人願意花錢購置,因此能夠算是「作家」了嗎,可是這些創作,又與我對「作家」的浪漫想像,還有好多的差距。成為一個所謂的職場作者的我,其實是自知沒有力量變成崇慕的人,只能努力做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與那邊靠近一點。

  我過去不是看甚麼商管書、職場書的人,就算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自己的內核是浪漫的,盡一些漂浮的東西,偶爾想要展示這一面,但又覺得,這對於任何人都沒有意義,那就藉著昆德拉之名任性一回吧。


  有一種矛盾,是異或同的矛盾, 在人群中,特別被注意或是不被特別注意,都有人恐懼。我們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同時又擔憂與別人完全一樣。

  「 異」也許代表了驅逐、隔離,或者不那麼嚴重的——孤獨; 而「同」卻暗示了平凡、無聊、內涵的貧乏。

身份》裡寫了香黛兒與尚馬克,一對戀人:       

他愛戀的眼光安慰不了她。因為帶著愛意的目光,是一種孤立的目光。 兩個相愛的人在別人的眼中是隱形的:這是種憂傷的孤獨,預示了死亡。 唉,可是現在她所需要的,不是一雙愛戀的目光,而是陌生的、露骨的、 帶著淫欲的眾多目光漫泛而來,而且這些目光注視她的時候,不帶同情心 、不帶鑑別性、沒有溫柔、沒有禮貌、無可抵擋、無可避免。 這種目光把它維繫在人類社會裡。愛戀的目光則把她從世界抽離。

  選擇繞著他們談論身份這個題目,或許是這個原因,「 戀慕的目光是漠異化的目光」,在眾生中選擇、認定就是那個人,而不是另一個。那人不能夠被取代, 除去臉孔之外,軀殼內囿著的靈魂、思考、欲望,亦不能夠被取代吧!?

  尚馬克從沙灘上將別的女人誤認為香黛兒開始開始,一次一次, 他質疑於這種漠異化目光的可靠性, 究竟眼裡映入的那人的種種(異於世界上所有人而因此讓我們戀上的那些), 真的,是那人真實的面貌嗎, 而我們愛的是那人,或是我們眼裡認定的那人的某一種面目罷了呢?

  如果在愛情裡——最應該與眾不同的愛情的視線裡, 身份仍然是如此混沌難辨的形體,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將自己(或某個人)與世界切割開來?確認自己是個有特定、個人意義的個體?   

秘密是最具共通性、最平凡、最會一再重複,而且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身體和身體的需要、身體的疾病、身體的癖好,例如便秘、月經。我們 之所以會很不好意思的隱藏這些私人的秘密,並不是因為它非常的個人 化,而相反的,是因為它很悲哀的完全不個人。

  「身份」的其中一種意義,是同化與異化並存又拉扯的的。 因為人都是上帝隨便製造出來的,必須不斷眨眼皮的粗糙玩具, 就像美麗新世界裡頭,大量地、重複地存在著的愛普西隆一樣。而試圖反抗這種非獨特性的尚馬克,變成了社會的逃避者, 可是在某些時候他這種反俗的可笑,還是會被窘迫的拆穿: 無論如何,他還是很難脫離人群,也不能擺脫與別人相同的,會眨眼睛的這個機制、這個身份。

  香黛兒把匿名愛慕信藏在她的胸罩下,「她的胸罩,突然,讓她覺得是女性特有的庸俗、愚蠢。」 香黛兒遭遇的是女性共通的某種欲望(「男人都不看我。」) 而她覺得這是隱密不可宣揚的、是羞恥的。慾望共通,而愛情獨特,企圖隱藏同而聲揚異, 這是否也是一種對於同化的反抗?

  小說最終在不速之客造成的混亂中,她不可告人的俗氣慾望, 仍不免被尷尬地掀開,散落一地。 香黛兒從前夫的家庭(一切都開誠布公,連性都毫不掩遮)逃離,到與尚馬克在一起 從共同集體生活到愛情,是對同化的否定與對漠異化的嚮往, 然而在故事中更多的,是她不得不面對拋不棄的、與別人相同的自己, 諷刺地是,最後,她從尚馬克身邊出走,她丟棄獨特性(來自戀人的身分) 也丟失了身分。



raw-image


米蘭.昆德拉《身分》

皇冠出版

avatar-img
596會員
67內容數
翻轉公職寫自媒體經營觀察、重新認識職涯的過程及嘗試,適合對於「只當過公務員」的人辭職後如何活下去感到好奇的,或者「希望有天不要當公務員」的人,以及還不確定要做甚麼、如何知道要做甚麼的人。至於免費內容,請搜尋翻轉公職網站、podcas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翻轉公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辭職之後,過得很開心,卻反而開始心理諮商。
很特別的一句話,但公職體系很少在說,建議大家把這句話放到生活中!
行政學有一個章節是在討論「決策途徑」,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決策,通常是在衡量了所有可能性、正確估算了所有的成本效益之後,選了效益最大化的那個選項,這是最理想的公共政策,稱為「理性決策」,但真實情況卻是不理性的「垃圾桶決策」。 其實我們的生涯決策,經常也是垃圾桶決策模式呀!
改變時希望所有條件只能變好、不能變差。這件事看似理性,其實也不太理性。很多時候,這樣的評估忽略了一些未來的彈性、一些未曾體驗的快樂,而反映了人生中的不自信與恐懼。這篇文章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給你聽(越解釋愈複雜)。
本篇為 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邀請「翻轉公職」個人品牌創作者克莉爾撰文,分享他如何從穩定公職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斜槓多職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及職涯諮詢師。對不一樣的職場工作、創作生活有所嚮往,正在思考如何踏出下一步,克莉爾的過來人分享,絕對能讓你對於找出個人品牌定位、經營自媒體有更清楚認識。
對於工作目標、工作價值的認同,雖然無法用任何金錢等物質衡量,但他卻是工作中、或說維持工作熱情非常重要的一環,「認為自己做的事毫無意義」、「認為自己對社會或組織沒有任何價值」是讓人在工作中痛苦不堪的因素之一。
辭職之後,過得很開心,卻反而開始心理諮商。
很特別的一句話,但公職體系很少在說,建議大家把這句話放到生活中!
行政學有一個章節是在討論「決策途徑」,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決策,通常是在衡量了所有可能性、正確估算了所有的成本效益之後,選了效益最大化的那個選項,這是最理想的公共政策,稱為「理性決策」,但真實情況卻是不理性的「垃圾桶決策」。 其實我們的生涯決策,經常也是垃圾桶決策模式呀!
改變時希望所有條件只能變好、不能變差。這件事看似理性,其實也不太理性。很多時候,這樣的評估忽略了一些未來的彈性、一些未曾體驗的快樂,而反映了人生中的不自信與恐懼。這篇文章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給你聽(越解釋愈複雜)。
本篇為 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邀請「翻轉公職」個人品牌創作者克莉爾撰文,分享他如何從穩定公職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斜槓多職創作者、自媒體經營者,及職涯諮詢師。對不一樣的職場工作、創作生活有所嚮往,正在思考如何踏出下一步,克莉爾的過來人分享,絕對能讓你對於找出個人品牌定位、經營自媒體有更清楚認識。
對於工作目標、工作價值的認同,雖然無法用任何金錢等物質衡量,但他卻是工作中、或說維持工作熱情非常重要的一環,「認為自己做的事毫無意義」、「認為自己對社會或組織沒有任何價值」是讓人在工作中痛苦不堪的因素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百年孤寂》的阿瑪蘭塔 《我輩孤雛》的莎拉·韓明絲 《白癡》的納斯塔霞 這三本小說的三位女性,是我永遠重要的她者。 韓明絲是那個永遠散發孤兒氣質的女性,因此所謂的「勢利」只是某種成長中慣性的,以抓取浮木來確認安全感的防禦機制;納斯塔霞是美麗的瘋子,因為早早就被當成名利場的戰利品,所以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她會羞恥會自責,使她在本質上已經與Charlie不一樣了
Thumbnail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