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追問我為什麼喜歡他,
我感到很難說清楚,只好回答:
「因為是他,因為是我。」
噢,你們都在這裏
要怎麼形容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友誼?
逝世超過60年的法國文學家阿爾貝·卡繆,在他那首經常被引用的《秋是第二個春》的詩裏面說:
不要走在我前面,我不一定追隨;
不要走在我後面,我不一定帶領;
請走在我的身旁,成為我的朋友。
人生長河之中,遇到旁徨悲傷歡欣的瞬間,可以想到的:「喔,你們都在,你們還在」的對象,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友情可以有好幾個發展的對象,愛情的世界只能容下兩個人,三個人就太過擁擠。剛被慶祝百年誕辰的張愛玲在《愛》裏面說得好: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友情可以複數,愛情不能分享。但是,男人跟男人之間的友誼,也有可能出現「你也在這裏」的唯一。遇到這種情況,法國文學家蒙田在他那本探討人生的經典之作《蒙田隨筆》裏,是這麼形容的:
若有人追問我為什麼喜歡他,我感到很難說清楚,只好回答:「因為是他,因為是我。」
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蒙田說:「人生自古就有四種友誼: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
但是,「在我所謂的友誼中,心靈互相融合,且融合得天衣無縫,再也找不到連結處」的只可能有一個。
只能有一個的同性知己,那不就跟張愛玲定義的「愛」有了交集?
答案也許是,也許不是。在蒙田的例子裏,他所珍惜的朋友死掉之後,他終生都在緬懷他。在兩年前很受到歡迎的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裏,蒙田的名言則被拿來安慰男主角。
1983年炎熱的義大利鄉間,24歲的美國博士生結識了17歲的少年,兩人發展出同性之愛的戀情。最終,少年跟洞察到事情發展的父親說:
我們隨時就要道別。突然間,我生命的一部分就要被帶走,再也不會歸還。
在大學教授文學的父親,引用蒙田「因為是他,因為是我」的說法,希望年輕人可以用不同角度來理解這段熾熱的激情。
按照原著小說裏的描述,兒子想到的卻是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裏,女主角解釋自己為什麼愛上不能愛的對象的原因: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我的天,真想見你
年長男子對於可以當弟弟的男子的友情,很多時候的確是因為對方很像他自己。
時間是1925年5月,地點是巴黎的美國流浪者酒吧,人物是28歲的費滋傑羅和25歲的海明威。
幾周之前,費滋傑羅剛發表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心要投身文學創作的兩個男人一拍即合,動不動就在通信裏說:「我的天,真想見你。」
除了談文弄藝,他們見面就是大量的飲酒。海明威後來回憶這段交往說,對費滋傑羅而言,酒精是致命的毒藥。但連他自己,很多時候也不能沒有這東西。
著有《瓦爾登湖》的美國自然主義文學家梭羅,20歲的他跟愛默生開始成為好朋友時,剛從哈佛大學畢業,34歲的愛默生已經是成名的作家。
梭羅得到愛默生終其一生的友誼和鼓勵,對他而言,愛默生的友情是「偉大靈魂中流露出的愛」。當愛默生去探訪生病的梭羅時,他覺得「此時此刻,生活像夏日的海水一樣美好。」
友誼之樂是積極的
西方文學跟生活當中的男人友情,似乎都比較像平靜水面下的激流。
說起中國的案例,除了相互扶持的「管鮑之交」,還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訓以外,我們馬上會想到的是,充滿動感的「莫逆之交」和「刎頸之交」。
事實上,武俠小說和古惑仔電影裏面的義氣兄弟,甚或是日本動漫裏面經常出現的「熱血」夥伴,感覺也都很動人。
散文大家梁實秋在《論友誼》裏倒是提醒了我們:「規勸乃是朋友中間應有之義」。同時,他也強調了中西文化對於友誼的共通理解:「友誼之樂是積極的」。
不管男人或女人,人人都需要朋友,特別是可以心心相應的好朋友。
因為是他,因為是我。請走在我的身旁,成為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