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在做居家護理師時,有一次收了一位個案,是一位高齡95歲的爺爺,由女兒主動向我們申請,因為爺爺尾底骨有一個浸潤傷口,而且反覆破皮,久久無法癒合,故申請居家醫療與傷口照護指導。
第一次收案時,案家就是一家隱身於社區裡的柑仔店,拉開玻璃拉門,印入眼簾的是,架上販售著紅標米酒、醬油、醋、散裝米、糖、飲料....等,商品數量不算多,但基本日常的商品,看得都感到格外親切,但無人坐櫃看店,女兒領著我們到店面後方的房裡,眼見一位很瘦的爺爺的躺在醫療床上,睜著小小的眼睛打量著我們,體弱但散發出非常堅毅的精神,他有一位印籍看護在側看顧。
收案時評估下來,爺爺不只是傷口問題,更明顯的也有營養不足與肌少症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女兒才告知,爺爺許多天都不太想吃東西,每次餵食配方奶,都只喝少量,喝幾口就不喝,水也是不太喝,另外,討厭翻身,外傭妹妹要幫他翻身他都不願意。再與女兒討論後,因為現實條件是,壓瘡傷口要養好,除了每日傷口換藥,例外白天時每兩小時翻身與營養與水分攝取也是關鍵之一,但女兒認為父親年事已高,也不想讓他放鼻胃管,只求他傷口可以癒合,最後,在女兒表示經濟方面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建議使用自費的傷口敷料與皮膚保護噴膜,因為傷口的位置在尾底骨,恰恰就在排泄物容易沾到的地方,而且爺爺幾乎都臥床包尿布,另外建議使用氣墊床,營養部分,先請醫師抽血驗營養狀況與肝腎功能。另外現場評估爺爺喝水是否容易嗆咳,爺爺吸了一小口水,見他吃力地吞下一口水,後來咳了幾聲,看來爺爺連吞嚥功能都退化了,於是建議女兒去藥局買食物稠劑,並告知使用方式。
後來,第二次訪視時,爺爺坐在輪椅上顧著柑仔店,爺爺雖然重聽,有有些失智症的症狀,但坐在前檯顧店,他顯得格外有精神,後來女兒告訴我:"雖然爸爸失能了,柑仔店沒有收掉,因為這家店是爸爸退休後開的,在社區也有些老顧客,算是爸爸的精神寄託,爸爸年輕時在大陸經歷過飢荒,再苦的日子都過過了,很努力地拉拔我們長大,如今我只希望爸爸可以快樂一些。"後來,我拿起架上的一罐醬油,問爺爺多少錢,他告訴我價錢後,我付了錢,他請外傭去拿塑膠袋裝起來遞給我,爺爺不苟言笑的淡定的將商品遞交給我,但他眼裡閃爍著成交的光芒。
雖然最後,這個個案收案不到一年就回天家了,於睡夢中走了,算是可以預期,因為爺爺走之前的幾個月,他就已經反覆發燒、咳嗽有痰,雖我們都建議家屬要送爺爺去掛急診,女兒都想用退燒藥在家裡撐一下,吃了藥好像又好些,後來是女兒至醫院看診拿藥回去給爺爺吃,女兒不想讓爸爸去醫院折騰而且爺爺也說不想去醫院,但至少在生命的最後,爺爺有一家柑仔店,在熟悉的地方安詳離去。
很多事,在居家護理裡,我們往往提供專業評估下的建議,至於家屬是否要執行,只能尊重,因為每個家庭都有他們的極限與考量。但如果爺爺最後在醫院走了,這樣的結局或許對家屬來說更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