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屈不撓,永不放棄|海明威《老人與海》的啟示

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文字風格獨特,包括喜用簡潔短句與日常口語、對話如同電文、淡化小說背景、動作描寫洗練、呈現人物的內心獨白,以及著重視覺和觸覺等等,一般咸認,以這樣的風格來處理中短篇小說,可謂如魚得水,是以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說要比長篇小說出色得多。

1952年,海明威於《生活》雜誌發表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其藝術成就登峰造極,贏得一致好評,不像《旭日又東昇》、《戰地春夢》、《戰地鐘聲》等先前長篇名著之褒貶不一。海明威隨即於1954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為:「由於他對小說藝術之精湛──這點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中表露無遺──同時亦由於他對當代文體之影響。」足見《老人與海》在海明威創作生涯中所代表的特殊意義。海明威曾提及,其寫作大抵遵循「冰山手法」──只呈現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剩餘的部分留待讀者探索玩味,《老人與海》則將此一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小說所蘊含的象徵意義,最是令人激賞。

《老人與海》描寫的是古巴老漁夫桑蒂阿哥,曾經風光一時的討海人,可是如今年紀大了,捕到的魚越來越少。喪妻的漁夫全身都衰老了,不過,他經驗豐富,海藍色的眼珠子依然很有精神,暗示其生命堅韌,對人生並未失去信心和希望。

小說中,桑蒂阿哥已八十四天一無所獲。這天,桑蒂阿哥帶著年輕朋友馬諾林替他準備的魚餌,獨自駕駛小艇出海。終於,一尾超級馬林魚上鉤了,老人充滿信心,毅力驚人,克服了割傷、抽筋、飢餓、疲勞、熬夜……等一切痛苦,和這尾大魚搏鬥了足足三晝夜。老漁夫幾乎累死,總算戰勝了大敵,將牠綁在船舷,拖回漁港。未料,死魚的血腥味沿途召來各種鯊魚的輪番攻擊、嚙食,儘管老人竭力護魚,終歸無效。等到回抵港口,只剩下大魚十八呎長的骨架,以及令人欲哭無淚的光榮勝利。

老漁夫深信,自己若執意打敗某一個人,他一定能成功。這個堅強的信念,充分展現在他與大魚搏鬥三天三夜的過程中,由於他永不放棄,贏得了勝利的桂冠。當他完成任務,綁在船邊的大魚卻慘遭鯊魚攻擊,扯裂軀體,於是他後悔殺了馬林魚,真希望這只是一場夢,但他依然勇敢地告訴自己:「人可以毀滅,卻不能挫敗。」發誓要與鯊魚鬥到死為止。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放棄的驚人毅力,怎不教人動容?

海明威透過悲劇英雄──老漁夫桑蒂阿哥,帶給我們人生的啟示。失敗雖不可避免,人生的悲哀即使難以擺脫,唯只要憑藉謙遜、忍耐、勇氣和決心,奮戰不懈,堅持到底,終能超越有形的悲劇,贏得精神上的、最後的勝利。

──原刊2021年12月9日《國語日報》文藝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