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與細看:《珍妮德爾曼》的電影敘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Credit: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Credit: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若要從現代主義的角度去切入《珍妮德爾曼》(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的分析討論,那麼香妲.艾克曼(Chantal Akerman)選擇「再現真實」的方法,便是核心問題。作為一名難以歸類的前衛藝術家,而不僅是電影導演,艾克曼拍攝於 1975 年的代表作《珍妮德爾曼》在女性主義脈絡下的政治指涉與社會批判是顯而易見的,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它在影像表現手法上的激進特質,如何刺激著觀者「閱見」某個正在畫面中持續被論述、被展演的真實?

raw-image

「閱見」一詞並非誤用,我對《珍妮德爾曼》的初步觀察即是它的「可讀性」比起「可看性」高出許多。宛如監視器的靜止鏡頭,對準重複且無趣的日常瑣事,極慢的步調,使得那些成功抵抗了睡意的觀眾,能夠充滿餘裕地瀏覽著畫面中每一處細節,主動地猜想、拼湊、思索可能是符號或隱喻的內容[1]。舉例:第三天的珍妮坐在客廳沙發上發呆的全景鏡頭,桌上的花瓶、牆上的靜物畫與動也不動的珍妮,似乎形成互相指涉的關係。再舉例:珍妮幫兒子繫圍巾的模樣,令人聯想到妻子幫丈夫繫領帶,「夫死從子」的移情作用不言而喻。艾克曼在中後段的情節設計更是讓心思細膩的閱讀者感到層層驚喜:燒糊的馬鈴薯、找不到配對的鈕扣、被占據的下午茶慣用桌、變味的咖啡,層層堆疊起一種大風吹式的錯位狀態,當日常逐漸走樣,珍妮的精神也在緩慢推磨中崩潰。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銀幕上呈現的「變化」相當隱晦,然而在第一次觀看《珍妮德爾曼》時,我竟能立刻發覺不對勁了──她送客時沒打開玄關燈,然後忘記把收納紙鈔的瓷缽蓋上。珍妮的「錯誤」之所以能被觀者快速地意識到,完全依賴此前一絲不苟的、關於「珍妮的一日」的描述。我們閱見了她的紀律、執行家務勞動的精準性、服務業般的母職態度,所以知道她絕對不會忘記關門關燈、也不可能沒有收爐上的菜就趕去洗澡。珍妮人生轉捩點,可說是艾克曼的聰明敏銳、與觀眾的聰明敏銳疊合在一起的瞬間──你必須夠仔細,才能設想、發現這種最幽微、最不知所起的,某個人自我摧毀的方法。

是的,「仔細」──這是珍妮的行事特徵,也是艾克曼選擇再現真實的策略。當一名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被(攝影機)鉅細靡遺地陳述,我們可以從中剖析艾克曼對於影像媒介的反思。《珍妮德爾曼》作為廣義上的劇情長片,艾克曼藉由特殊的鏡頭語言,全然抵抗主流電影的敘事規則:主流敘事強調什麼,她就拒絕什麼。[2]

第一,角色塑造──艾克曼身為一名觀看法國新浪潮電影成長、喜愛高達(Jean-Luc Godard)的影迷,她反對「催眠」觀眾認同角色的方式,而援引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疏離效果(Distancing Effect),迫使觀眾保持情感距離、保持「眼見皆是再現」的高度意識。因此,直到三個多小時的電影結束,我們仍難以了解珍妮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因為她似乎沒什麼情緒與動機可言,更別說了解她的兒子了。第二,虛構時空的完成度──我們可以輕易發現電影刻意不交代母子夜晚出門的目的,相對先前滴水不漏的日常描繪,這個欠缺十分怪異,也讓原本封閉、圓滑的虛構時空出現斷層,刺激觀者意識到「電影的一切都是被選擇的結果」。第三,剪輯策略──主流電影敘事經常使用「對剪」營造對話過程的戲劇張力,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作為故事推進的主動力;而就算暫時沒有對戲,一般劇情電影也會透過分鏡規劃,為觀眾挑揀「觀看的重點」、協助觀眾理解故事的走向與潛在文本。相反地,艾克曼完全不執行這類貼心的算計,《珍妮德爾曼》中的對話往往是中遠景雙人鏡頭一鏡到底呈現,而其餘沒有對話的大把篇幅,《珍妮德爾曼》可說是毫無重點的流水帳,充斥著理應被剪棄、修飾的枯燥段落。

raw-image
當然,承前文所言,艾克曼絕非毫無取捨地側錄式拍攝,風格曖昧的《珍妮德爾曼》乍看遊走於紀實和虛構之間,實則只要仔細觀察,呈現在影像裡的內容皆經過縝密安排。比如第一顆鏡頭的廚房場景,女主角穿著高跟鞋在燒菜,已然如同許多優秀的劇情電影一般,在開頭就將整部片的命題揭示出來──女性,以及不斷擴增的「女職」(女性義務勞動)。珍妮是家庭主婦、母親、妓女、清潔工、廚師、服務生、貴婦,是女主人也是女傭;她位階不明的身分地位(政治與經濟上),使得她成為社會中一個不尋常的多面性角色。珍妮如何勞動以生存?艾克曼藉由簡單的開場,就懸掛好她的提問。又比如,客廳場景那道從窗外透進的閃爍藍光,持續干擾著觀者的視覺,艾克曼直到最後一幕才揭露藍光真正的戲劇效果,也是十分巧妙的鋪排。

還有一點較難覺察,《珍妮德爾曼》多數鏡頭的剪點會放在珍妮出frame之後、進frame之前,保留畫面給純粹的空景一小段時間。我的解讀是,呼應原文片名所包含的「地址」,這部電影的主角應是珍妮也是這棟房子,那些室內空景或許意味著「沒有事情發生而持續運轉的世界」,是攝影機不會對準的地方、無人在乎之處,亦對應珍妮的人生:《珍妮德爾曼》之前,不曾有人述說過的家庭風景與獨處滋味。

raw-image
綜上所述,我認為艾克曼並非「拋棄」主流電影敘事的方法,而是試圖開闢一條與之悖反的路徑。精良的劇情電影盡其所能強調故事的核心重點,而《珍妮德爾曼》則是強調自身的「毫無重點」。當「毫無重點」經由特殊強調,觀者的閱聽模式因而變異:他們不等待誰來告訴他們「故事」,而會主動地去抓取線索、解讀意象,從而迸發與創作者艾克曼之論述核心產生連結的機會。《珍妮德爾曼》是一部要求觀眾思考、而不只是感受的電影;它挑戰像我們這樣熟悉傳統影像敘事的觀眾,去嘗試更深邃漫長的凝視,去感知千篇一律的床墊底下那一顆早已存在的豌豆。艾克曼彷彿有所聲明:觀眾並不比創作者愚笨;若還有誰這樣認為,那他們肯定過時了。這是艾克曼令我激賞的前衛作派,然而回到「再現真實」的討論,《珍妮德爾曼》究竟以其極限形式,再現了什麼樣的真實?

一切藝術作品事關再現。當我思考艾克曼如何想像、再造珍妮德爾曼行至水窮處的人生,有一個事實是難以轉圜的:你無法陳述「珍妮德爾曼」而不瑣碎、平庸、臃腫、冗贅。寫不出回信的珍妮德爾曼,也不知該從何述說自己的生活。相較起艾克曼自導自演的前作《我,你,他,她》(Je, tu, il, elle , 1974)將人物的內部情境提升為行為藝術式的展演,《珍妮德爾曼》對於一個女人的真實,採取更為謙遜的再現策略──盡可能不去提升那樣的生命經歷至「美」的層次。就讓它拖沓,就讓它懸置,一切失序自有邏輯。在那趨於靜止的時空裡,珍妮德爾曼確切存在,遲來的是他者的注視、攝影機的在場。

處身於全然封閉的虛構文本,與不斷流逝的真正現實之間,《珍妮德爾曼》突破傳統電影敘事而再現的真實──我們在爆炸的影像經驗中持續懷疑的真實──指向一個頗為複雜的狀態:真實就在視線與思路的交會底下顯現。多數故事電影讓我們自以為如神般通曉一切,少數則讓我們發現真相:身而為人,始終只能面向世界的局部。當我們看得越仔細、想得越深刻,電影的真實於焉成形、擴大──這是《珍妮德爾曼》帶給我最重要的啟發。


導演 Chantal Akerman(左下)與主演者 Delphine Seyrig(右)

導演 Chantal Akerman(左下)與主演者 Delphine Seyrig(右)




[1] 回應緩慢電影(slow cinema)相關討論。緩慢電影除了為觀者創造特殊的體感經驗(沉思、審美、漫遊……),也包含對抗主流電影節奏、乃至當代影像流速之意識形態。我在這個基礎上梳理「緩慢電影帶給觀者的思考動能」這一塊。

[2] 本文的「主流電影」意指美國好萊塢系統的劇情電影攝製範式,影響全球電影工業的結果。



(全文為 2023 春夏修習「現代電影分析」之課堂作業)

avatar-img
237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午夜先生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天落起霞紅細雨的瞬間,正好是夕陽沉入山丘的時候。一道人影正撐著傘佇立在鄉間小徑上,彷彿在等待著,等待這一整年像輪車駛過石橋一樣過去。
「江湖」指涉的是什麼?如詩歌的韻腳般,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插入「江湖啊!水的流域。」一句。江湖所指,原是灌溉生命、調節能量的自然地景,而引向人的社會後,江湖之詞則可喻為各方勢力匯聚爭鬥的場域──農田於焉是江湖、農業經濟於焉是江湖。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有時候我是這樣感覺的:關於心愛的電影,有好多事情我也不想知道。
不過就是那樣一部電影,出乎意料地同時滿足了我對於旅行和讀詩的需求──回想起來,這不一直是我對於電影的寄望嗎?帶我上路,為我吟詠。擴延我的世界吧,然後,我將誕生一種新的眼光。
我會用這一晚,來記住這一年。無限的感謝,是安溥慣有的長篇論述;而作為觀眾,謝意常常也是說不盡的。
天落起霞紅細雨的瞬間,正好是夕陽沉入山丘的時候。一道人影正撐著傘佇立在鄉間小徑上,彷彿在等待著,等待這一整年像輪車駛過石橋一樣過去。
「江湖」指涉的是什麼?如詩歌的韻腳般,作者在文章裡多次插入「江湖啊!水的流域。」一句。江湖所指,原是灌溉生命、調節能量的自然地景,而引向人的社會後,江湖之詞則可喻為各方勢力匯聚爭鬥的場域──農田於焉是江湖、農業經濟於焉是江湖。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有時候我是這樣感覺的:關於心愛的電影,有好多事情我也不想知道。
不過就是那樣一部電影,出乎意料地同時滿足了我對於旅行和讀詩的需求──回想起來,這不一直是我對於電影的寄望嗎?帶我上路,為我吟詠。擴延我的世界吧,然後,我將誕生一種新的眼光。
我會用這一晚,來記住這一年。無限的感謝,是安溥慣有的長篇論述;而作為觀眾,謝意常常也是說不盡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鍾雪瑩在黃修平導演的《看我今天怎麼說》中的傑出表現,並分析電影中的主題與表現手法。文章提到演員的深刻詮釋和手語的獨特運用,使得觀眾更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掙扎。影片雖然言教意味濃厚,但所用的敘述方式讓人願意思考與關注。
Thumbnail
2024年韓劇黑馬《正年》以1950年代女性國劇為背景,描述一名少女如何在女性劇團中追夢。透過精緻的戲劇手法,該劇探討了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以及女性情感的細膩交織。導演鄭知仁的獨特視角使得這部作品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共鳴。本文將深入分析劇中的隱喻、角色背景和社會意義。
Thumbnail
珍成為了破碎現實的策展人,是隱藏於光影層次中扭曲真相的守護者。這個新角色將她帶到了感知的交叉點,那裡記憶模糊、身份如海市蜃樓般閃爍不定。這不是她的選擇,而是命中註定的一部分,因為她天生具備解讀藏在影像中低語的能力——那些介於清晰與模糊之間的故事。
Thumbnail
嘉寶是默片時代的女神,在那個年代因為不用講台詞,幾乎都是靠臉取勝,而她的美貌更是羨煞旁人,但還是要援引我看過阮玲玉的經驗,沒有演技的話,演默片也是不會成為經典的。 所以在有聲電影出來後,葛麗泰嘉寶仍然維持她的高人氣,片商以「嘉寶說話了」宣傳,繼續擁抱新的媒體形式,擔任一線女星的角色。這部《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用雙面女形容珍妮佛,直觀的說法是指她外表乖巧內心卻無比兇殘,但另一方面,彷彿也指涉了她身心同時處在被害與加害之間的矛盾,那些無助,哭泣,歇斯底里,某種程度而言之所以這樣逼真,也許不全然是演戲,而是她內在痛苦的反應。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說到底我也不是什麼女權擁護者,要從什麼太艱澀的理論來討論這部電影也不可能!但是這部電影的視覺上讓人從不敢直視到從中得到極大的愉悅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鍾雪瑩在黃修平導演的《看我今天怎麼說》中的傑出表現,並分析電影中的主題與表現手法。文章提到演員的深刻詮釋和手語的獨特運用,使得觀眾更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掙扎。影片雖然言教意味濃厚,但所用的敘述方式讓人願意思考與關注。
Thumbnail
2024年韓劇黑馬《正年》以1950年代女性國劇為背景,描述一名少女如何在女性劇團中追夢。透過精緻的戲劇手法,該劇探討了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以及女性情感的細膩交織。導演鄭知仁的獨特視角使得這部作品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共鳴。本文將深入分析劇中的隱喻、角色背景和社會意義。
Thumbnail
珍成為了破碎現實的策展人,是隱藏於光影層次中扭曲真相的守護者。這個新角色將她帶到了感知的交叉點,那裡記憶模糊、身份如海市蜃樓般閃爍不定。這不是她的選擇,而是命中註定的一部分,因為她天生具備解讀藏在影像中低語的能力——那些介於清晰與模糊之間的故事。
Thumbnail
嘉寶是默片時代的女神,在那個年代因為不用講台詞,幾乎都是靠臉取勝,而她的美貌更是羨煞旁人,但還是要援引我看過阮玲玉的經驗,沒有演技的話,演默片也是不會成為經典的。 所以在有聲電影出來後,葛麗泰嘉寶仍然維持她的高人氣,片商以「嘉寶說話了」宣傳,繼續擁抱新的媒體形式,擔任一線女星的角色。這部《
Thumbnail
筆者曾受到《狂舞摯愛》這部作品的鼓舞,一齣跨越歷史的女性舞蹈電影,那時的我就已被史黛芬妮迪朱斯托導演折服,直到去年她的第二部長片《時髦女子》再次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無疑證明了我心中的想法,她是應當受到關注的女導演,尤其喜愛導演這次敘事的優雅從容,以及攝影的細膩捕捉,整體相較於前作更趨成熟,
Thumbnail
用雙面女形容珍妮佛,直觀的說法是指她外表乖巧內心卻無比兇殘,但另一方面,彷彿也指涉了她身心同時處在被害與加害之間的矛盾,那些無助,哭泣,歇斯底里,某種程度而言之所以這樣逼真,也許不全然是演戲,而是她內在痛苦的反應。
Thumbnail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說到底我也不是什麼女權擁護者,要從什麼太艱澀的理論來討論這部電影也不可能!但是這部電影的視覺上讓人從不敢直視到從中得到極大的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