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活體機器人「Xenobot」,突破以往硬梆梆的機器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0年美國佛蒙特大學、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創活體機器人「xenobot」。一般想到機器人都是以鋼鐵、塑料、化學製品等人工材料所製成,但該團隊研發出使用活體細胞並經由AI設計的有機體(computer-designed organism, CDO),目前xenobot已可以做到行走、游泳、搬運物品等能力。[1]

xenobot的誕生

「xenobot」這個名詞取自於常見的模式生物─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和機器人「bot」兩個名詞的合併。[1]xenobot如何被培育出來呢?研究團隊從非洲爪蟾囊胚期中的細胞取出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並像樂高積木一樣人工拼裝出不同組合的細胞團,大致上一顆約0.7mm的xenobot就完成了,一顆似豌豆的細胞團含有5000多個細胞,表面能自然地長出纖毛並在標準淡水中以攝氏4.4度到攝氏26.6度下存活。[1]這些細胞團本身具有來自母體的卵黃血小板供給營養,因此正常狀態下可存活一周多一點點,如果放在有營養液的細胞培養皿上可存活到一個月至多。[1,2]

頂部利用像素堆疊的是AI生成的模型,而底部則是根據AI所生成的結果實際設計出來的細胞團。紅色部分為心肌細胞,藍色部分為皮膚細胞。圖/xenobot lab

頂部利用像素堆疊的是AI生成的模型,而底部則是根據AI所生成的結果實際設計出來的細胞團。紅色部分為心肌細胞,藍色部分為皮膚細胞。圖/xenobot lab

特殊能力一:無腦移動

xenobot的運動是透過纖毛驅動,在顯微鏡下能清楚看到它能以超過100 μm/s的速率移動和轉彎。[2]

在顯微鏡下的觀察xenobot有出現移動和旋轉的行為。圖/參考資料 2,Fig.1

在顯微鏡下的觀察xenobot有出現移動和旋轉的行為。圖/參考資料 2,Fig.1

研究團隊利用兩種光蛋白標記纖毛上的基體和纖毛小根以此觀察到每一個纖毛細胞都指向同一方向,最後讓纖毛細胞可視化來預測xenobot的運動走向。[2]

通過CLAMP-GFP和centrin-RFP兩種蛋白標記纖毛的位置,藉由兩種蛋白的相對位置(黃色箭頭)可以觀察到纖毛朝同一方向。圖/參考資料 2,Fig.2

通過CLAMP-GFP和centrin-RFP兩種蛋白標記纖毛的位置,藉由兩種蛋白的相對位置(黃色箭頭)可以觀察到纖毛朝同一方向。圖/參考資料 2,Fig.2

在這裡我有個大膽的想法,或許未來可以透過電極控制纖毛方向來達到控制xenobot的走向。如果把xenobot的纖毛全去除便會以行走的方式運動而不是游泳,xenobot的心肌細胞有主動收縮的特性使其有前進的動力。儘管這些細胞團是由心肌和皮膚組成,那麼複雜的運動模式還是讓人懷疑xenobot是否有神經系統來控制本體,在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標記神經後發現xenobot的表面或內部完全沒有神經元的存在,因此細胞之間的訊息完全是由化學物質來傳導。[2]

特殊能力二:自我修復

xenobot還有個特殊的能力,也就是自我修復的能力。研究團隊利用手術鉗把一個出生5天的個體割了約個體直徑一半的傷口,驚人的修復能力讓它在損傷後5分鐘就能明顯觀察到損傷部位的閉合並且回復成原來的球形。[2]

個體在進行切割後觀察5、10、15分鐘並在癒合48小時後發現每一個體都有自我閉合傷口的能力。圖/參考資料2,Fig.3

個體在進行切割後觀察5、10、15分鐘並在癒合48小時後發現每一個體都有自我閉合傷口的能力。圖/參考資料2,Fig.3

為了檢測修復後的長期存活率,在損傷後的每一個體都被單獨飼育了48小時,神奇的是每一個體都保有原來的運動活性,沒有一隻是死亡的情況並且持續接下來的實驗。[2]我們對照其他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或許可以利用xenobot作為模型找到特定再生基因的基因調控機制,未來應用於再生醫學上。[4,6]

xenobot和AI蹦出的火花

進化演算法,隨機生成多種的細胞團樣式再篩選出能夠最有效率完成目標動作的細胞團。這些通過進化演算法的細胞團樣式實際上再經由顯微手術人工塑形,來達到與設計近似的xenobot。[3]但在電腦的模擬下還是會和實際情況有所差異,因此這些設計出來的xenobot再次被試驗能否達成目標行為,最終將這些行為和模擬的預測進行比較。

該進化演算法在隨機的設計中運行了99次,最終透過xenobot實際的行為和預測的設計做比較並把結果丟回演算法來優化設計品。圖/參考資料3,Fig.1

該進化演算法在隨機的設計中運行了99次,最終透過xenobot實際的行為和預測的設計做比較並把結果丟回演算法來優化設計品。圖/參考資料3,Fig.1

在AI這個領域已盛行多年,但AI和細胞生物學作結合仍然僅有少數,近期的類器官智慧(Organoid intelligence,OI)發展就是個非常新的一個例子,透過腦組織和腦機介面作結合。[5]然而xenobot是利用AI模擬細胞團各種形狀來實現更有效率的最大化位移。[3] xenobot和OI相異的點在於OI中的類器官在結構以及型態功能上是自然生成的而不被控制,而xenobot在細胞團的形狀以及功能就是利用AI計算出來的。

未來xenobot的應用讓我們多了許多想像空間,也許在不久xenobot就可以進入我們的血管進行投藥,又或者是在汪洋大海中成群結隊搬運微型垃圾。不過在美好想像同時也有許多人顧慮這樣的活體機器人會不會哪一天演變成什麼奇怪的生物?但請放心,這些所謂的CDO在一周後便會自然降解,而且它們並沒有生殖器官,並不會演變成電視上看到的可怕異種生物。所以還是可以期待未來xenobot的發展的。

參考資料

  1. Xenobot Lab. About Computer-designed organisms. Retrieved June 1, 2023, from https://cdorgs.github.io/
  2. Blackiston, D. Lederer, E. Kriegman, S. Garnier, S. Bongard, J. Levin, M.(2021). A cellular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living machines. Science Robotic. Vol 6, Issue 52. DOI: 10.1126/scirobotics.abf1571
  3. Kriegman, S. Blackiston, D. Levin, M. Bongard, J.(2020). A scalable pipeline for designing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PNAS. Vol 117, No 4, Pages 1853-1859. https://doi.org/10.1073/pnas.1910837117
  4. R. A. Bilodeau, R. K. Kramer.(2017). Self-healing and damage resilience for soft robotics: A review. Front. Robot. Vol 4, 48. https://doi.org/10.3389/frobt.2017.00048
  5. PanSci(2023)。人造腦挑戰 AI!培養皿中的腦組織+腦機介面能打敗電腦嗎?。泛科學。https://pansci.asia/archives/366027
  6.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再生醫療產業鏈簡介。擷取日期:2023/7/1。https://ic.tpex.org.tw/introduce.php?ic=C400
avatar-img
22會員
25內容數
歡迎來到鯨球實驗室!我是鯨球,一個熱愛生物的學生。這裡,我會分享關於世界上有趣的生物新知、有趣的故事。無論你是初入門還是已經對生物有所了解,都歡迎各位「鯨友」加入我們的探索之旅!讓我們一起探索、學習,並一同成長!最後只需50元,您就可以成為我們的贊助者,不僅能夠幫助我實現更多創新計畫,還可以獲得專屬的會員福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鯨球實驗室 的其他內容
從學測中逃離出來的高中生們必經過一個猶豫不決的時刻,也就是大學填志願。正面臨選擇障礙時,對該選什麼系感到迷惘時,不仿聽聽老師、學長姐、同學們的建議。然而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念生科,終身科科」,對於生命科學系還是有許多人不解,而我將以過來人的身分和大家分享生科系到底在幹嘛?以及我正在念生命科學系
高二時透過數學老師在講台上用 Desmos 演示出許多數學方程圖形,利用Desmos 讓我們可以把比較困難的數學題目轉化成視覺化的圖形理解。於是我對於這種高級圖形計算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當吸上最後一口氣的鯨魚準備死亡時,另一豐富的生命也即將開展。「一頭藍鯨體重達 90 噸,其組織中可儲存 9 噸碳」(Andrew Pershing,2010),豐富的碳有機質將吸引許多生物攝食,成為了深海中的營養來源之一。 生物學家們把這種鯨類死後接下來的過程取下了一個辭彙,叫做「鯨落」。
從學測中逃離出來的高中生們必經過一個猶豫不決的時刻,也就是大學填志願。正面臨選擇障礙時,對該選什麼系感到迷惘時,不仿聽聽老師、學長姐、同學們的建議。然而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念生科,終身科科」,對於生命科學系還是有許多人不解,而我將以過來人的身分和大家分享生科系到底在幹嘛?以及我正在念生命科學系
高二時透過數學老師在講台上用 Desmos 演示出許多數學方程圖形,利用Desmos 讓我們可以把比較困難的數學題目轉化成視覺化的圖形理解。於是我對於這種高級圖形計算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當吸上最後一口氣的鯨魚準備死亡時,另一豐富的生命也即將開展。「一頭藍鯨體重達 90 噸,其組織中可儲存 9 噸碳」(Andrew Pershing,2010),豐富的碳有機質將吸引許多生物攝食,成為了深海中的營養來源之一。 生物學家們把這種鯨類死後接下來的過程取下了一個辭彙,叫做「鯨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Tengr.ai 圖生圖 咒語:Pick up Robot
Thumbnail
蜥蜴可以斷尾求生,之後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但人類沒有這種再生能力,哪怕只是切斷了一根指頭,也無法長出新的指頭。是什麼原因決定不同物種間再生能力的差異?科學研究有辦法將其他物種的再生能力應用在人體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蜂鳥,體長只有5厘米重量小於兩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揮動翅膀時會有嗡嗡聲,像蜜蜂一樣,所以被稱為蜂鳥。蜂鳥用於飛行的肌肉佔了身體重量的1/3,心跳速度極快,可以達到每分鐘1200次,相當於人類的20倍。           因為心跳快的關係,呼吸頻率也達到每分鍾250次,來提供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Claude.ai生成文稿, DALL.E 生成圖像|科技在不斷推進,但大自然的奧秘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奧。 角色介紹 小棕熊:"小熊"頑皮好動,對世界充滿無限好奇心 博士團隊:頂尖科學家,野心是複製動物本能 AI晶片:高智能人工智能,能夠解讀並複製生物基因密碼……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Tengr.ai 圖生圖 咒語:Pick up Robot
Thumbnail
蜥蜴可以斷尾求生,之後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但人類沒有這種再生能力,哪怕只是切斷了一根指頭,也無法長出新的指頭。是什麼原因決定不同物種間再生能力的差異?科學研究有辦法將其他物種的再生能力應用在人體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蜂鳥,體長只有5厘米重量小於兩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揮動翅膀時會有嗡嗡聲,像蜜蜂一樣,所以被稱為蜂鳥。蜂鳥用於飛行的肌肉佔了身體重量的1/3,心跳速度極快,可以達到每分鐘1200次,相當於人類的20倍。           因為心跳快的關係,呼吸頻率也達到每分鍾250次,來提供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Claude.ai生成文稿, DALL.E 生成圖像|科技在不斷推進,但大自然的奧秘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奧。 角色介紹 小棕熊:"小熊"頑皮好動,對世界充滿無限好奇心 博士團隊:頂尖科學家,野心是複製動物本能 AI晶片:高智能人工智能,能夠解讀並複製生物基因密碼……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