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第一次非常近的凝視死亡。
那天,我和先生本來快快樂樂地要去迎接我們的雙胞胎女兒,然而,那一天,卻成為我人生中最絕望的一天。我的其中一個孩子沒有活下來,我同時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也一邊處理此生截至為此最大的失落。
作為一個心理師,我一直在想我要不要記錄下我這四年如何走過喪女之痛,真的有人會看嗎?有人會因此得到慰藉嗎?我該如何和我另一個女兒愛瑪談論生命和死亡呢?因為曾經這麼近的凝視死亡,我甚至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個世界了,我要如何讓我活著的女兒了解她的媽媽,並且知道我對她深深的愛和祝福。
我最近很喜愛的一本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提到了我這幾年來人生中一個很大的生命議題:死亡(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心中很大的生命議題或是恐懼)。作者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說:
覺察死亡能使讓我們活得更完整,而且焦慮不但不會增加,還可以減少。
對於很多人來說,死亡最可怕的不是那個結果,而是臨近死亡的那個過程。然而,對我而言,死亡本身並不可怕,我擔心的是我的離開會對年幼的女兒造成的影響。我是在生了女兒之後才開始學著正視死亡這件事。
我們擔心的其實不只是「死亡」這件事,而是擔心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死亡」是心理學界知名學者兼精神病醫學家歐文・亞隆(Irvin Yalom) 歸納的四個人生終極關懷中的其中之一。死亡是人們經常壓抑的恐懼,通常這種恐懼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高。而我們擔心的其實不只是「死亡」這件事,而是擔心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藉由寫作,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我的思想、我對女兒的愛,還有我對世界的祝福能有機會被保留下來。寫作是一種存在的象徵。
我希望你們都能夠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我對你們的關愛與祝福
另外一個讓我想要開始創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能留下些有用的知識給我的當事人、那些沒有資源去找心理諮商師的人、還有我親愛的家人朋友。我從小就是一個感受力很強的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會選擇從事這個行業的原因之一。在從事諮商工作時,我和我的當事人一起見證與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頓悟與療癒時光。有些當事人在晤談室內處於一種我們心理師稱為「淹沒」(flooded)的狀態,也就是神經系統超載,而無法真正體會或記憶我們探討的內容,我希望有一個機會去幫他們記錄下來,以便往後的回顧。通常我每個書寫的主題都會是他們的「痛點」(也可以說是「人生議題」),而我發現這些「痛點」其實也是很多人的痛點,與其就讓它過去了,何不書寫下來給有需要的人參考或是使用呢?
書寫也是我的自我療癒時光
在寫作中,我發現我常常處於一種心流的狀態,很容易忘記時間,常常一回神就已經半夜了。對我來說,寫作的過程除了十分的療癒之外,它也能幫助我統整自我以及回顧、紀錄我所熱愛的諮商工作。開始使用方格子這個平台是因為我的網站正在更新、架設部落格中。某天晚上,我突發奇想那我何不自己先找一個喜歡的平台開始寫呢?方格子簡潔還有容易操作的介面讓我的寫作變得容易。我特別感謝這個平台,讓我增加了一些我從來沒想過的機會。
這就是我創作的決心:出於愛、出於對人生和我的當事人的負責、還有對其他有相似經驗的家長和朋友的人性的善意。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您分享,並請標明出處。All rights reserved.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ilychutherap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