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微雜談:寫在奧本海默影片完成之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果要說Oppenheimer(奧本海默)這部電影讓我學到什麼。

那大概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跟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這聽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做起來其實比想像中還要難。

因為人是富有情感的動物,而有情感自然就會有情緒,所以很常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都會以情緒為主導,也就是這個東西我喜不喜歡。

如果只是不喜歡,那可能就還好,但萬一是討厭的,情緒就會有極高的機率衝上來,這時候我們的人生經歷所養成的價值觀跟看法,就會形成一種強烈且不容侵犯的立場,就像便當放三色豆,還有芋頭加進火鍋裡一樣,不行就是不行,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當然上述這些東西或許還可以當作是一個梗在玩,但要是把芋頭跟三色豆換成更敏感的事物,例如政治立場或性別意識,那可能就不是討價還價而已,而是要把你消滅消滅再消滅了。

史特勞斯因為奧本海默的一句歧視言論,於是不爽奧本海默,認定奧本海默就是看不起他,一定有跟愛因斯坦講什麼,所以他不相信奧本海默的說詞,加上同位素事件的羞辱,造成他對奧本海默非常嚴重的成見,於是認定奧本海默就是沽名釣譽的卑鄙無恥之徒,所以用盡一切心力要毀掉奧本海默的聲譽。

但我們都知道,他看到的只是奧本海默的其中一面,甚至他也不知道奧本海默當時的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大,而秘密聽證會上詰問奧本海默的的檢察官,還有出來指控奧本海默的那些人,他們其實也都只是看見他的其中一面而已。

這其實很像目前的網路風氣,也就是,某A在長篇大論之中講了一句什麼讓人不開心的事情,而某B因為認為這句話跟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相牴觸,所以覺得不開心,於是用自己的價值觀跟立場去判定某A就是有問題,然後開始對某A進行撻伐甚至是公審。

但實際上某B看到的也只是某A的其中一面,甚至有可能某A根本就不是那個意思,或是某A只是在扮演一個角色,但只是剛好那句話觸動了某B的敏感神經,於是某B的情緒直接衝上來,立場瞬間架起來,槍口對準某A,毫不猶豫的就直接開下去了。

可問題是,某B真的了解某A嗎?我們真的了解那個讓我們看起來覺得不舒服或討厭的人嗎?

站在某A的立場,我們肯定會覺得某B莫名其妙或是斷章取義,搞不清楚狀況就亂開槍。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某A,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就是那個某B。

因為人生歷練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我們對某些特定的事物,都會認為他「應該」要是什麼樣子,而這個「應該」就會讓我們特別容易聚焦在某些讓我們不適的內容上,於是在看到「不應該」的狀況下,情緒就會瞬間被牽動,而因為不了解也不願意去了解,所以就用立場進行最簡單的正邪二分。

因此一點小小的錯誤,甚至有時候只是單純的誤解,或是根本就不怎麼樣的一件事,在情緒的影響之下,就會被無限放大成一種罪惡。

前陣子是枝裕和導演的最新電影《怪物》,講述的也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raw-image

媽媽看到兒子受傷,兒子說自己被老師霸凌,於是媽媽到學校去質問老師,但學校的教職員卻都只想應付了事,而霸凌兒子的老師更是一臉不在乎,甚至還當著媽媽的面在吃糖果。看到這邊大概都會覺得這個老師毫無悔意,如果是真實事件就肯定會上新聞頭條燒個三天三夜(也真的是燒了沒有錯)。

但事實上,老師之所以吃糖果,是為了要緩解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且老師也沒有霸凌兒子。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兒子碰到了一件無法啟齒的事情,一件在我們看來很正常,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法被社會所容許,講出來會被嘲笑霸凌的事情,於是在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的狀況下,他選擇說謊保護自己,傷害了老師。

在媽媽的眼中,老師是怪物,在老師的眼中,學生跟家長是怪物,在這群小孩子的眼中,他們是不被這個社會所接受的怪物,但其實全員都是受害者。

就像蘇珊桑塔格當年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所說的:「如果必須在真相和正義間作選擇,那麼我會選擇真相。」

因為正義這個詞往往會夾雜著某些意識形態,夾雜著某些人的觀念和慾望,也會受到利益的驅使和利用,所以有些人會打著正義的旗號,給他人或某些群體帶來傷害和痛苦。

而正義這個詞同時也帶有民族性,帶有既得利益者的價值取向,有被竄改利用的可能,從而使得正義變得因人而異。

但真相卻永遠只有一個,他脫離了闡釋,如果被操弄和捏造,那也不是真相,真相永遠會保持自己的立場,因為真相是靜態的唯一的,不受人的觀念與意識的操弄,真相更關乎直接的形式,而不是闡釋的內容。

有時候碰到一些看起來不太舒服,跟自己立場或價值觀相違背的事情時,稍微冷靜一點,思考一下,把視野放廣一點,別總是被特寫跟剪輯引導情緒。

如果你討厭那些喪失職業道德的無良新聞媒體,那就別用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因為你看到的不會是事情的全貌,只有為了煽動情緒而被刻意放大的衝突。

BTW,如果你喜歡《奧本海默》的故事,那或許可以去試試看《怪物》,會帶給你同樣直擊內心深處的震撼,不過前提是要有場次啦QQ

視聽語言/編劇結構/編導創作 電影/動畫/影集/戲劇 一個喜歡探索故事的編導實習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民主思想的開放,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由於體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教育的長期影響,少數群體因為權益受損或遭受歧視而發起抗爭的運動,在世界各地也早就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而在網路爆炸的現在,更有各種政治正確的運動在發生。 但也因為資訊傳播速度非常的快,潮流的變化速度幾乎快
從1月13日到7月7日,歷經了半年的時間,霹靂玄蒙紀終於畫下句點,這部打破霹靂以往偶像至上的風格形式,主打人性衝突的作品,雖然有著各種令人驚喜的亮點,也造就了許多足以載入史冊的名場面,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明顯可見的致命缺點。
隨著民主思想的開放,對於多元文化的包容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而由於體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教育的長期影響,少數群體因為權益受損或遭受歧視而發起抗爭的運動,在世界各地也早就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而在網路爆炸的現在,更有各種政治正確的運動在發生。 但也因為資訊傳播速度非常的快,潮流的變化速度幾乎快
從1月13日到7月7日,歷經了半年的時間,霹靂玄蒙紀終於畫下句點,這部打破霹靂以往偶像至上的風格形式,主打人性衝突的作品,雖然有著各種令人驚喜的亮點,也造就了許多足以載入史冊的名場面,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明顯可見的致命缺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在台灣,【芭比】是7/20上映,【奧本海默】是7/21日上映,但是在美國,這兩部片是同一天,也就是7/21上映。因為很久沒有兩部大片廠的重點電影一起聯映,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叫作「芭比海默 (Barbenheimer)」的新詞,產生了許多迷因梗圖。
《奧本海默》是根據2006年卡伊柏德(Kai Bird)和馬丁J.舒爾文(Martin J. Sherwin)所著作的傳記小說改編;這本書獲得普立茲獎,主要是馬丁J.舒爾文花費25年時間收集奧本海默的相關史料,以及訪談素材所匯集而成的著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這部<<超難搞先生>>電影是在描述主角奧托深愛一輩子的妻子生病過世後,如何面對哀悼期間的生活? 解析演變成這樣極端個性的情緒背後,未被消解的情緒,反應在失控的飲食行為,以及需要哪些營養素,才能讓快樂濃度活絡起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當臺灣爆發一例保姆虐待幼兒的慘案,多角度思考保姆與社會問題所帶來的議題,以及人們信任身份的迷思,與法蘭克.包姆的《綠野仙蹤》中的設定展開對應。
Thumbnail
就職場的角度來看,奧本海默與史特勞斯是兩個典型的人,奧本海默專業能力很強,卻沒有把關係經營好,而史特勞斯,專業能力或許普普,但認真勤奮,又長袖善舞,尤其擅於向上管理,對這兩人,你或許有你自己的偏好,但職場本來就是團隊合作,而團隊成員裡,最最重要的是你的老闆,做好關係的管理,本來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
Thumbnail
集政治、歷史、道德標準、人物與科學理論於一身的作品。《奧本海默》帶到了時代片/傳記片中所需要的各個面向,同時也讓各個面向缺一不可,使電影即便有著三小時的片長卻沒有流水帳拖泥帶水之感。
Thumbnail
《奧本海默的故事》是諾蘭導演的歷史紀錄片,描述了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間的故事,以及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影片細緻地呈現了建造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後來反對核武器使用的心路歷程。觀影者在觀賞影片時,對日本人民產生無比同情,並深切希望這個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
Thumbnail
這部<<超難搞先生>>電影是在描述主角奧托深愛一輩子的妻子生病過世後,如何面對哀悼期間的生活? 解析演變成這樣極端個性的情緒背後,未被消解的情緒,反應在失控的飲食行為,以及需要哪些營養素,才能讓快樂濃度活絡起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諾蘭鏡頭下的奧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Cillian Murphy飾)很立體,不只橫跨三個時間軸;1940年代從組織人才到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沙拉摩斯進行人類首次核試驗-「三位一體」(1945年7月16日)、1954年的原子能委員會調查、及1
Thumbnail
當臺灣爆發一例保姆虐待幼兒的慘案,多角度思考保姆與社會問題所帶來的議題,以及人們信任身份的迷思,與法蘭克.包姆的《綠野仙蹤》中的設定展開對應。
Thumbnail
就職場的角度來看,奧本海默與史特勞斯是兩個典型的人,奧本海默專業能力很強,卻沒有把關係經營好,而史特勞斯,專業能力或許普普,但認真勤奮,又長袖善舞,尤其擅於向上管理,對這兩人,你或許有你自己的偏好,但職場本來就是團隊合作,而團隊成員裡,最最重要的是你的老闆,做好關係的管理,本來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個性決定命運。長達三小時的電影,看完卻還意猶未盡。 電影主角當然是奧本海默,有些麻煩是自找的。自以為可以不受框架限制,自以為只是單純交友,自以為的信任判斷,自以為的幽默,自以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人的任性,終究還是會帶來後果。太太Kitty的片段極少,但無比重要,尤其在最後的聽證會中是最強力的反擊,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