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分離〈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照片攝於慈母湖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陽關是絲綢之南路必經的關隘,為寬闊的長路,即使我的獨木橋比較難行,並非坦途之路,也不會因為你的道路寬敞而盲從。現實中我們通常在寬敞的陽關道,卻設身處地地試圖協助他人行走獨木橋,為何阿德勒也認為「課題分離」非常困難?

一位個案和我分享他第一次去看身心科時的經驗,從叫號到進入診間坐著,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奪門而出,原因是身心科醫師在聽聞他長期的憂鬱來自於父母親從小相處不睦時,醫生說:「你成年了,他們的事你管那麼多幹嘛?」當下聽來突兀,個案鼓起勇氣到身心科看診,卻得到這樣不溫柔的答案,想必和原來設想的同理畫面相距甚遠,但仔細想想又何嘗不對,什麼時候我們把自己的壓力放大再放大,概括周圍的重要他人,將人際關係變成自己的責任,仔細想想那些壓力就像天氣般,此時此刻擔心明天是否下雨,也無法撼動氣象半毫,父母之間的議題,確實是他們自己必須面對的,忘記照管自己的傷,卻扛著傷試圖治癒他人,在家庭角色定位上失真。

課題分離,不等於不在乎,讓他們自己面對,是切分出彼此的議題,了解自己能有所作為的部分,知道自己該擔心的區域,超過界線就不該攬在身上,說起來簡潔有力,但做起來總無意間會過分在意,也不該太自責,那樣在意的你,也是真實的感情,真實的自己,沒有一部分該被否定。

盡力就好。

#fujifilm #xe3 #xe3fuji

raw-image


avatar-img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漣漪來自於自找的波瀾 揉碎的心怎麼承得住溫柔款款 溫柔果真是股力量 想覓得一好友知心怎麼這般困難 是自己不好還是彼此不對調 從合而分走錯了道岔 來來來再組座道岔 再從分而合吧   學庸94.01.14
Thumbnail
在Camino的路,經常上山下山佈滿了碎石,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有人選擇結伴同行,受傷了可以互相照顧,像我碰到的一對台灣父女,女兒受了傷,就由父親照顧她,當父親生病了,就由女兒去照顧。在這段三十多天的路程中,不多不少會生病或受傷,那個時候身邊就會慶幸有一個人陪伴。
Thumbnail
在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會面臨時間與距離的抉擇,尤其當父母日漸老去時,孩子們也需要思考如何照顧他們。透過敘述父女間的愛與關懷,讓讀者深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條拼盡全力奔跑的道路,有沒有走錯,有沒有走歪,或是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奔跑,何時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好好的問自己。……獨處時問問,找找最接近的答案是什麼。
Thumbnail
關於自我邊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範圍,敵對這個世界, 而是說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彼此的差異,雙方是否都在舒適關係裡,如果不是,就讓不適合的離開。 關係中最難的是家庭、父母、小孩, 有時候選擇確實會受限於各種經濟、能力、資源, 但你的想法,如何詮釋關係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漣漪來自於自找的波瀾 揉碎的心怎麼承得住溫柔款款 溫柔果真是股力量 想覓得一好友知心怎麼這般困難 是自己不好還是彼此不對調 從合而分走錯了道岔 來來來再組座道岔 再從分而合吧   學庸94.01.14
Thumbnail
在Camino的路,經常上山下山佈滿了碎石,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有人選擇結伴同行,受傷了可以互相照顧,像我碰到的一對台灣父女,女兒受了傷,就由父親照顧她,當父親生病了,就由女兒去照顧。在這段三十多天的路程中,不多不少會生病或受傷,那個時候身邊就會慶幸有一個人陪伴。
Thumbnail
在親子關係中,雙方都會面臨時間與距離的抉擇,尤其當父母日漸老去時,孩子們也需要思考如何照顧他們。透過敘述父女間的愛與關懷,讓讀者深思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