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會有回答:《呼叫愛美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有一篇小說〈童戲〉,以女主角瑪琳的第一人稱敘述兒時參加夏令營時,與另外兩個女孩的回憶:猶如雙胞胎的夏琳,和曾經是鄰居的薇娜。不過在瑪琳的回憶裡,薇娜是一張她想棄置的標籤,她的動作、表情都隨標籤詮釋,此外沒有任何話語,事實上,瑪琳也從未與薇娜有過交談。

  看完《呼叫愛美子》之後,我想到薇娜。但在觀影的過程,看著愛美子用各種可以說是「怪」、而且不算討喜的種種反應,和各種突兀的、過於響亮的聲音,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去付出、去探索這個世界,然後隨著劇情,她和外界的出口逐漸拉長、縮窄,一直前進的她同時也在後退,最終幾乎退進一個屬於她的世界──

  那是我們都經歷過,而且仍然存在的世界。


raw-image

  孟若的作品是細膩堆疊,靜靜劃開人性,讀者是刀,同時是被劃開的血肉;導演森井勇佑則是撕下標籤,展現與孟若不同的溫柔視界,在〈童戲〉小說裡必須沒有聲音、只有模糊形象的薇娜,在這部電影裡的愛美子讓我們真實地看見她大聲的說話,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當她還小,周遭的人──包括父親、哥哥、媽媽──還有餘裕的時候,還能慢慢地引導她,教她這個世界的規則,更重要的是願意陪伴她,或被她陪伴──那是她最幸福的時光。但隨著母親生下來的孩子夭折後,這個家雖然一度努力打起精神,但那個細弱的、愛美子來不及看到、也不知道怎麼做能維持的支撐線,終究在她的善意下繃斷了。當家隨著時光緩緩倒塌,當年和她一起長大的孩子,都進了中學,和大部分人一樣學習察覺周遭的視線,然後調整自己逐步適應學校與社會的規則,只有愛美子依然故我,不認得字,不寫功課,光著腳在走廊踩出響亮的節奏,看著她的家人一點一點的變化:終日躺在床上或背對著她、不發一語的母親,為照顧母親愈來愈疲憊冷漠的父親,學習抽菸離家加入幫派的哥哥,以及,再也不肯容忍她的、她最喜歡的小範……

raw-image

  當壓力與不幸來臨,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在學習成長與適應的同時,原本寬廣細緻、獨一無二的視界,不知不覺隨之緊縮消逝;原本可能坦承的事實,變成心照不宣才不會讓真相化為傷痛,一旦成形就會無限擴大染汙的祕密。愛美子沒有祕密,除了沒有人想懂得的,使她成為說不出口的祕密本身;她周圍的異聲,彷若是她無法讀懂隨著時光愈加密集的線弦,逼近她的世界經由撥弄變成噪音;她無法用言詞表達出來的感受,化為只有她能看見的幻影。雖然「知道」窗檯上的聲音可能是夭折的孩子回來,但她還是會怕,然後用更響亮的歌聲試圖安慰自己,讓聲音與幻影連同恐懼成為最真實的陪伴……


raw-image

  愛美子的孤獨是一種極致的、走不出去、別人也無意進來的孤獨。曾經,爸媽為她買了好多生日禮物,她先用照相機為家人拍照:保持微笑比YA的父親,維持單腳展翼的哥哥,和堅持要整理好頭髮的媽媽,和不及等她「準備好」、自始至終都沒入鏡的愛美子。和再怎麼表現厭惡,還是只喜歡小範一樣,愛美子也關注母親的痣,哥哥的禿頭,和父親的近視眼鏡,只是這次沒有人再耐心地讓她明白:即使有那些「缺陷」,他們還是他們,畢竟愛美子的「缺陷」太明顯了,而願意看見她的人太少,最後乾脆視而不見,以免跟著掉進深不見底的孤獨與恐懼。即使她付出的愛成為小範揭曉的祕密後,變成鮮血淋漓的傷害,或許她仍舊不明白,沒有經由規則呈現、沒有納入對方足以理解與承受的感情,那無形的傷害不亞於她長久未癒的疼痛──只是有時,我們要怎麼樣才「足夠」知道?

raw-image

  愛美子不知道的不僅於此。當她即將跟父親搬到奶奶家轉學時,鄰座有一個同學,總是幫她指出小範寫的字,善意提醒她因為入幫派的哥哥休學,她要小心接下來會遭受更嚴重的霸凌;這次在愛美子問他:我很噁心嗎?我想知道我有哪裡噁心。這位同學原本告訴她至少有百個之多,要一個一個寫下來還是一條一條說給她聽,她說:就用說的吧,他停頓了一會,看著愛美子,然後道:

  「算了,這是我的祕密。」

  然後他要愛美子不要忘了他。

  或許是我的誤解,但這是我想要記住的、溫柔的、發自內心的告白──即使一心執著小範的愛美子,可能一生都不會理解。

 

raw-image


  無論如何孤獨,愛是屬於愛美子自己的,生命也是。當父親告訴愛美子,她之後要跟奶奶住,而他要離開的第二天凌晨,被所有家人捨棄的愛美子從奶奶家門口的框來來回回跳,然後慢慢跳離那個框,慢慢地來到海邊。那裡有好幾艘船,船上有曾經陪伴過她的亡魂,以及死神。

  祂們向她招手。

  小小的、身體有一半被海浪浸濕的愛美子,舉起了手向祂們揮手。

  祂們也揮手,然後船慢慢離開。

  有大人來到海邊,看見持續不動的愛美子,告訴她這個季節的海水仍然很冷,快點離開,她回頭大喊著說:

  「我沒事的!」

raw-image


  我沒事的,沒事的。

  即使那麼怪,無法進入這個世界的線弦,無法辨識進來的噪音;即使拿著對講機,不停喊著:「こちらあみ子、応答せよ応答せよ」,就像那顆拋上去後就沒有再落下的橘子般,只有自己的聲音,

  可是會沒事的。

  無論沒有,或者有什麼願意、或者以什麼樣的方式回應,愛美子一定都可以、自己各式各樣的方式繼續前進。

 

raw-image

 

avatar-img
114會員
213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買電影票時,我一時忘了片名,抬頭往上看才確認。看完也就知道:他們只有之前,沒有之後。   《之前的我們》由韓裔美籍導演席琳宋(Celine Song)初次執導,鏡頭、細節與對話有著驚人的細膩,比起愛情,或許更接近導演將移民經驗的得與捨,梳理出回首故土的不得與不捨。   (內文有雷)
  第一次去看的時候,從未想過不懂音樂、更不了解爵士的我,居然後來共看了八次。   (內文有雷,推薦看過《BLUE GIANT 藍色巨星》Dolby Atmos 版再讀)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可說是三大神級組合。故事以三幕劇、四種不同的視角去鋪陳情節,在各自認知落差與偏見的影響下,觀眾只能跟著角色「不知道」,再自行從細節去理解、拼湊最接近事實的狀況。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以免影響觀影體驗)
《元素方城市》善用了四種元素的特質,說了一個經典但完整的故事,輕巧的放入親子關係、族群認同、移民與性別議題,固然結局能在預料之內,但劇情細節的鋪疊與轉折保有皮克斯動畫細緻有趣的特色,充滿了驚喜,是適合暑假閤家與戀人伴侶一起觀賞的電影。 (內文微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雙手的溫柔》是摩洛哥導演瑪莉安圖澤尼第二部劇情長片,奪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亦代表摩洛哥角逐2023奧斯卡國際影片入選前15強。這是個悲傷中有溫柔,溫柔裡有悲傷的故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在買電影票時,我一時忘了片名,抬頭往上看才確認。看完也就知道:他們只有之前,沒有之後。   《之前的我們》由韓裔美籍導演席琳宋(Celine Song)初次執導,鏡頭、細節與對話有著驚人的細膩,比起愛情,或許更接近導演將移民經驗的得與捨,梳理出回首故土的不得與不捨。   (內文有雷)
  第一次去看的時候,從未想過不懂音樂、更不了解爵士的我,居然後來共看了八次。   (內文有雷,推薦看過《BLUE GIANT 藍色巨星》Dolby Atmos 版再讀)
  日本電影《怪物》由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可說是三大神級組合。故事以三幕劇、四種不同的視角去鋪陳情節,在各自認知落差與偏見的影響下,觀眾只能跟著角色「不知道」,再自行從細節去理解、拼湊最接近事實的狀況。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以免影響觀影體驗)
《元素方城市》善用了四種元素的特質,說了一個經典但完整的故事,輕巧的放入親子關係、族群認同、移民與性別議題,固然結局能在預料之內,但劇情細節的鋪疊與轉折保有皮克斯動畫細緻有趣的特色,充滿了驚喜,是適合暑假閤家與戀人伴侶一起觀賞的電影。 (內文微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雙手的溫柔》是摩洛哥導演瑪莉安圖澤尼第二部劇情長片,奪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亦代表摩洛哥角逐2023奧斯卡國際影片入選前15強。這是個悲傷中有溫柔,溫柔裡有悲傷的故事。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薇絲瑪自就這樣聽著老奶奶訴說著她的故事。那孩子是她唯一的孫子,原本她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兒子事業有成娶了美麗的媳婦,生下可愛的孩子,她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原本可以在幾年後養老,最後安詳地闔上雙眼。 但卻在那一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男人。 村莊原先是歡迎訪客的,純樸的村莊充滿善意,於是接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愛瑟自小不受父母疼愛,站在兩個貌美如花妹妹旁邊, 又瘦又高,臉色蒼白,病人模樣的愛瑟就是醜女孩。 父母忽視她的存在,不允許她參加任何活動。 連媽媽整理心愛的玫瑰花圃,都拒絕她幫忙。 愛瑟的生活就是看小說,刺繡,縫紉,打補丁,煮咖啡。 父母已有心理準備,這個女兒注定要孤獨終老。 有天愛瑟去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本片最大的記憶點正如海報呈現愛美子的大特寫:她的整個臉龐塞滿銀幕,將她從周遭的世界抽離出來,沒有背景、沒有陪襯,輕蹙的眉頭使她像極了奈良美智畫作中的小女孩,睜著大眼望著景框/畫框外的世界;這個不算有表情的表情包容著許多詮釋,純真、疑惑、好奇,思考甚至沒有思考什麼,她更像是這個世界運行與周遭物事的旁觀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Thumbnail
薇絲瑪自就這樣聽著老奶奶訴說著她的故事。那孩子是她唯一的孫子,原本她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兒子事業有成娶了美麗的媳婦,生下可愛的孩子,她原本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原本可以在幾年後養老,最後安詳地闔上雙眼。 但卻在那一天,他們遇見了一個奇怪的男人。 村莊原先是歡迎訪客的,純樸的村莊充滿善意,於是接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愛瑟自小不受父母疼愛,站在兩個貌美如花妹妹旁邊, 又瘦又高,臉色蒼白,病人模樣的愛瑟就是醜女孩。 父母忽視她的存在,不允許她參加任何活動。 連媽媽整理心愛的玫瑰花圃,都拒絕她幫忙。 愛瑟的生活就是看小說,刺繡,縫紉,打補丁,煮咖啡。 父母已有心理準備,這個女兒注定要孤獨終老。 有天愛瑟去
Thumbnail
...神獸濃縮娘親的八點檔故事...婦女勵志篇...
Thumbnail
本片最大的記憶點正如海報呈現愛美子的大特寫:她的整個臉龐塞滿銀幕,將她從周遭的世界抽離出來,沒有背景、沒有陪襯,輕蹙的眉頭使她像極了奈良美智畫作中的小女孩,睜著大眼望著景框/畫框外的世界;這個不算有表情的表情包容著許多詮釋,純真、疑惑、好奇,思考甚至沒有思考什麼,她更像是這個世界運行與周遭物事的旁觀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