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推薦] 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遠流(2021)

書名: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作者:洪愛珠
出版:遠流出版(2021/04/01)
字數: 74,822 字

簡介

∣ 她的老派,是養成,是本性,也是鄉愁 ∣

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
 
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
 
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
 
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

∣ 她的少女,是好奇,是清亮,是真的喜歡 ∣

「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
 
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
 
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讀後感

2022-07-22

去年入手,今年終於趁著讀墨台灣馬拉松開書。去年討論度很高,也得獎,朋友也給了好評,前陣子開書閱讀還是很驚喜,居然這麼好看。也跟我本來想的不太一樣,我原本以為就是講一些買東西的日常,沒想到還講了很多家人事與食物的作法。我不太去菜市場,連在超市買菜也是偶爾,大約只在外租屋時會去買菜買食物,但在家裡由於不下廚,買菜也輪不到我,最多就是醬油或其他東西用完,臨時去添購。也都是有牌子標籤可循的物品,菜市場挑菜、水果行挑水果,幾乎輪不到我。

 

即使是我這樣不上菜市場也不下廚的微老派女子,讀來也很親切。她寫跟外婆、媽媽或奶奶出門購物,哪些點心要去哪些店,滋味甚好,也寫市場或是老店獨有的人情,像是在媽媽離去後,買東西回家祭拜,市場老闆娘知道原因,不斷提點注意事項。我也想過若是爸媽那輩不在,我自己大約無法應付所有的祭拜事宜,連何時要拜拜、拜祖先都會忘記,更別提該準備什麼,我完全沒概念。我不下廚,但我以前也看著家中人下廚,或者阿嬤還在時,過年過節幫忙做粿,端午綁粽子,清明弄潤餅。阿嬤不在後,慢慢大家也不做這些事,備料辛苦,吃的人少,不如去買現成。

 

她寫這些吃食作法與感情非常真摯,連帶也勾起我對從前的一些記憶。當然與她提到的舊日情境相差甚遠,但就是這樣想起了,一件接一件。小時候沒有實感,但長大後發現如果沒有婚喪喜慶等紅白事,實在很難有什麼可以把一群人聚在一起,當然有時親戚同聚一堂免不了問近況,也是一個困擾。但要想起那麼多親戚一起出現,還真的就是紅白事,尤其是白。

忘了是看那一段,突然想起國小六年級寒假,曾祖父過世,長住美國的小姑婆回台灣奔喪。曾祖母那時還有體力,很在意負責顧靈堂的晚輩吃吃喝喝或者聊天談笑不成體統,姑姑們多年後還會說起此事。某天下午,小姑婆突然說起市場旁邊一攤臭豆腐、糯米腸。她說以前讀書下課,有時曾祖父就帶她到市場旁邊吃喝一頓再回家,突然好想再吃一次糯米腸。在場的有我與小姑姑,也被說得嘴饞。我跟小姑姑就上街買了,三個人吃得很滿足。現在想起這件事,那時我們三個人簡直擁有無敵星星,根本不怕被罵。曾祖母不會罵曾孫輩的我,小姑姑是孕婦,嘴饞很正常,小姑婆多久沒回來,吃點小吃很合理。但是因為此書想起的人事物,也多半都回不來。在我大學的時候,阿婆將店面交給年輕人,糯米腸還可以,臭豆腐與泡菜變成一場悲劇。再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換到隔壁那條路開店。門口擺著一塊立在地上的招牌寫著市場阿婆,小字寫著臭豆腐、麵線餬、糯米腸,但店直到現在從來沒開過。

 

輯一到輯四寫的多半是在地食物,即使非北部人,但有些東西在其他地方也會出現,如米苔目。我從小到大都光顧同樣的冰店,冰店最初只是路邊的攤子,底下的水溝每到製糖季節,還有糖廠排出的廢水味,不能說好聞但也不是惡臭,是一種奇妙的糖味。前陣子太熱還是去剉一碗冰回來,最常吃的就是綠豆粉圓冰,偶爾加粉粿。從前阿嬤或媽媽會煮綠豆湯,再去跟老闆買米苔目回來加,夏天吃很棒。有一陣子換口味點了烏梅或巧克力其他口味,但吃來吃去還是覺得綠豆粉圓就夠了,也不用厲害的煉乳,因為老闆煮的糖水已經夠甜了。

 

〈輯五南洋旅次〉多半在講東南亞的事,最感人是〈暹羅航道〉一篇。寫了媽媽生病後,安排了一次到泰國訪世交長輩,提及兩家族之間感情緊密,家中哪些事物來自對方。不只寫物也寫情。這也勾起我一些回憶。作者提及蔡叔公或他的長子總會帶來「五塔行軍散」或「猴桃標白藥油」。五塔行軍散我是有印象的,我的小姑丈是泰國僑生身分來唸書,他還在時,我家也有,我們都稱它「五塔散」。若是腸胃不適,大人就會說去吃個五塔散。以前因為有五塔散,所以不特別買張國周或金十字。姑丈不在之後,五塔散就從我家絕跡。

 

不過在〈暹羅航道〉後的幾篇,大部份跟她旅行比較相關。於她仍是一份情,對我的感觸就沒那麼深了。但這本真的是很真摯的書,推薦。


作者簡介 

洪愛珠
 
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台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作品入選《九歌一○八年散文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淘之樂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