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生活整理:靈魂自有它的安排嗎?

8月生活整理:靈魂自有它的安排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Unsplash

Unsplash

這幾天不知怎的,就湧來許多事情,包括學校開課、整理師認證課功課、租房變動等等,感到壓力滿滿,給原本晴朗的8月帶來一片烏雲般。不過這篇文章,我想來簡單說說自己8月的一小點新感悟。

還可以從閱讀生活中獲得什麼呢?


8月因為是等待開學比較清閒的日子,所以有機會多讀書。我讀的類型仍然以簡單生活為主(涉及飲食、工作、人際和理想生活等面向)。如下面所示,我在手機上會簡單記錄兩個要素:每本書讀完的日期和獲取書的途徑(是從圖書館借的,還是從另外購買的)。我想通過這份記錄觀察自己閱讀頻率是否有改變,也順便檢視自己借書和買書的比例

8月閱讀情況:

《理想的簡單生活》(借)3/8
《松浦彌太郎の100個基本》(二手)7/8
《全部皆可拋》(借)9/8
《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借)14/8
《給40歲的嶄新開始》(借)17/8
《理想的簡單飲食》(借)23/8
《要走就他走》(借)23/8
《為了自由20歲就應該捨棄的50件事》 (借)23/8
《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借)閱讀中

在像這樣記錄8月閱讀情況時,我又產生一個新的想法:如果能將每月觀察到的閱讀情況集合一起,我是不是就能拿這份數據來分析自己的閱讀行為了?或許會產生:「喔,原來是這段時間對整理收納、極簡生活開始燃起興趣!」「這個時期竟有這樣的煩惱!」「自己也好過這一口呢」等等。

靈魂自有它的安排嗎?


我回頭看自己從今年4月走到8月尾聲的閱讀腳印,我看到是我的價值觀和生活面貌,因為實踐文章和書本裡的「簡單生活理念」(包括整理思維和極簡生活)而改頭換面,我喜悅感動、激動,卻也惶恐擔憂著,因為我不知道它要把我導向何方。

「靈魂自有它的安排吧。」

我走在路上時常常這樣想,也覺得街上每一個人都是靈魂的一個體現,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與街上行人(即眾生),是「一」的概念,我是他,他也是我。每當想到這一點,一股暖流就流向我的心間。

4月份,我讀到日語會話老師的一篇博客內容,因緣際會下得知《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我過去一路外逐於個人成就和工作表現的視線,因為這本書的契機,而開始轉移回自己居住的空間。

自己對整理收納概念的了解,我想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來的,也可以說是被重新啟動的,因為我對整理收納的喜愛,可以追溯回很小時候。

我記得升小一前後我很喜歡收拾家裡玩具,因此還招致兄弟姐妹的不滿,因為他們還在玩,而我一心想把玩具歸類放好;小學階段,我還會趁媽媽午休,偷偷把晾衣桿上全家人的衣服收回來,折疊好放在沙發上,給醒來的媽媽一個surprise!

回到前面說的靈魂安排,我不知道實踐極簡生活會把我帶向哪裡,只是覺得在這樣一種減法的生活型態中,自己是更為舒適和平靜的。然後大腦卻似乎要我過加法生活,它提醒我:有這個功課要安排時間做呢,有那個任務要緊急處理噢!這樣的壓力,是無法不理會的,只能排遣吧......


avatar-img
Flore Weng 翁嗡的沙龍
63會員
44內容數
在這個地方,我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日常生活行為和價值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四角大輔在他的書中提到「捨棄習慣的住處」,他說, 只要換個生活的場所、工作地點、常去的地方,就能以最簡單的方式拓展「全新的生活型態」,去見識原本看不見的東西、認識原本不會邂逅的人、接收原本不知道的價值觀......只要懷有「想要嘗試」嶄新生活方式的好奇,以及「絕對要實踐」的信念,人人都可以辦到。
最近一個新的生活感悟是: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不止落實於住宅空間,也要實踐在當下每個行為中。 通常我到公共圖書館,會先將當天用到的物品拿出來擺上桌,包括筆電、書籍、筆記本和筆、水杯、耳機、充電線等。東西多的時候,還會多達10件物品,它們全都無聲地坐在自己面前這張說書桌上,而書桌面積其實並不比小學生課
什麼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呢? 動畫裡的「極簡人生」 澀谷直人在他的書和部落格描述過動畫《3月的獅子》主人公桐山零的住宅空間和飲食生活:桐山靈是一位職業將棋手,他的家沒有窗簾,只有1套布團(日本的床上用品)、1張棋盤和其它幾件生活必需品;桐山靈只吃加熱水後3分鐘就料理完畢的杯麵。 這在其
列出「所有物清單」 自從決定9月搬進新的房子後,這一週我開始再次整理和檢視自己的物品,雖然「整理物品」是今年5月實踐極簡生活以來自己持續在做的事情,但也因為「搬到更小的房子 + 離職回歸校園生活」的契機,我再進一步思考「此刻的自己擁有些什麼?」並借此機會,列出一份「所有物清單」。 製作「所有物清
我的每月最低必要生活開銷(2023年9月前) 「你每個月只要有多少錢就能過日子呢?」 這是《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作者澀谷直人在他的書中提出的問題。 我現在在香港過著獨居租房生活,每個月的生活成本在7月中旬離職前是11000港幣(最低估計),其中最大的兩項開支是房租6800元和飲食3000元,
四角大輔在他的書中提到「捨棄習慣的住處」,他說, 只要換個生活的場所、工作地點、常去的地方,就能以最簡單的方式拓展「全新的生活型態」,去見識原本看不見的東西、認識原本不會邂逅的人、接收原本不知道的價值觀......只要懷有「想要嘗試」嶄新生活方式的好奇,以及「絕對要實踐」的信念,人人都可以辦到。
最近一個新的生活感悟是:保持最低限度的物品,不止落實於住宅空間,也要實踐在當下每個行為中。 通常我到公共圖書館,會先將當天用到的物品拿出來擺上桌,包括筆電、書籍、筆記本和筆、水杯、耳機、充電線等。東西多的時候,還會多達10件物品,它們全都無聲地坐在自己面前這張說書桌上,而書桌面積其實並不比小學生課
什麼才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呢? 動畫裡的「極簡人生」 澀谷直人在他的書和部落格描述過動畫《3月的獅子》主人公桐山零的住宅空間和飲食生活:桐山靈是一位職業將棋手,他的家沒有窗簾,只有1套布團(日本的床上用品)、1張棋盤和其它幾件生活必需品;桐山靈只吃加熱水後3分鐘就料理完畢的杯麵。 這在其
列出「所有物清單」 自從決定9月搬進新的房子後,這一週我開始再次整理和檢視自己的物品,雖然「整理物品」是今年5月實踐極簡生活以來自己持續在做的事情,但也因為「搬到更小的房子 + 離職回歸校園生活」的契機,我再進一步思考「此刻的自己擁有些什麼?」並借此機會,列出一份「所有物清單」。 製作「所有物清
我的每月最低必要生活開銷(2023年9月前) 「你每個月只要有多少錢就能過日子呢?」 這是《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作者澀谷直人在他的書中提出的問題。 我現在在香港過著獨居租房生活,每個月的生活成本在7月中旬離職前是11000港幣(最低估計),其中最大的兩項開支是房租6800元和飲食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