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二),奇異生活的開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移居紐西蘭和前一次台北搬到新加坡不一樣。新加坡除了語言隔閡不大以外,新加坡的安家瑣事,一切有當地公司同事代為打點,包含大兒子的小學入學安排。總的來說,輕鬆順利。

我們在紐西蘭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當地的基本資料,除了去旅遊過一次以外,對紐西蘭幾乎完全陌生。當時網際網路還不盛行,一切應該知道的當地常識只能看旅遊指南,黃頁和地圖,那就是我們"奇異生活"(Kiwi Life)的起點。

安家的首要任務就是買房。和其他城市一樣,地點就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走進不動產仲介公司,首先就要求給一張當地的地圖,然後主動提問。

問題一,華人聚居的區域在哪裡?房仲很快的在地圖上畫出三個大圈圈。問題二,當地的一所叫Waikato University在什麼位置。馬上又是一個大圈圈。然後就問,這幾個圈圈以外的哪幾個區域是治安良好,居住品質比較好的。很快又是幾個圈圈。最後,我的要求很簡單,請房仲把最後這幾個圈裡頭的待售地產資料給我,我自己每一戶去看,主要看周遭環境和物業的外觀。

大約一天的時間,我們就看過五到六個物業,也看中其中的兩個。這時請房仲約好看房,詳細檢查內部裝修。於是,三天之內就簽訂合約,等待幾天內從原先暫住的汽車旅館正式搬入這個新家。

新家是歌德式磚牆雙層獨立屋,有幾十年的屋齡了,座落在一個小高地。佔地不小,前院是下斜的草地,視野很好。後院分兩部份,有草地和泳池。再來;又是一塊窄長的草地,鄰接著一個長條狀小果園。隔著後院的籬笆;有個S型的下坡步道,大約十來米長。到底部就是一個綠樹圍繞的平底窪地; 是一片不小的草地,和一條小溪流。

這個像個大碗的小盆地是六戶人家共享的一個公共空間。有鄰居放著一個大號彈跳床,左鄰右舍的小孩可以在那裏盡情彈跳。那片草地的大小,要搭幾個帳篷露營也是不錯的,只是沒人會想在那裡喂蚊子。往回看自家的方向,幾棵大樹不規則的擠在一起。我就想著;要不要蓋個樹屋給小孩?這是電影裡得到的靈感,當然沒有具體的計畫,那只是新鮮感當下的幻想而已。

回想還沒南遷紐西蘭時,滿腦子都是田園生活的圖像,這時都具體的呈現在眼前,心裡也暗暗為兩個兒子高興。

avatar-img
190會員
27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的童年時光對他們很重要,對父母更是珍貴,任誰都想好好把握。只是,偏偏孩子的童年;就處於父母正在為事業拼搏的階段。至於該如何平衡,就成了每個年輕家庭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了。 當年旅居新加坡一年多以後,覺得當地的都會型生活步調和孩子的讀書環境;跟台灣實在差不了多少。幾經思考;覺得應該找一個比較理想
孩子的童年時光對他們很重要,對父母更是珍貴,任誰都想好好把握。只是,偏偏孩子的童年;就處於父母正在為事業拼搏的階段。至於該如何平衡,就成了每個年輕家庭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了。 當年旅居新加坡一年多以後,覺得當地的都會型生活步調和孩子的讀書環境;跟台灣實在差不了多少。幾經思考;覺得應該找一個比較理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探索紐西蘭最南端的城市Invercargill時,我被這裡的熱鬧氛圍和獨特魅力所吸引。城市中充滿了「最南端」的商店,如星巴克和麥當勞,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在蓮花樓的交換住宿中,女主人與她的女兒共同營造出溫暖的家庭氛圍。這段旅程不僅讓我深入了解當地家庭生活,更留下美好回憶。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紐西蘭是充滿學生時期記憶的地方,選擇裸辭第一站去紐西蘭,主要是想找回剛畢業時,追求夢想而堅定的自己與勇氣,再來是已經10幾年沒回去了,這中間還經歷了2011年南島大地震,不知道災後重建的如何。 這次選擇Air New Zealand的豪華經濟艙,台北直飛奧克蘭,當在台灣checkin的時候,就發現
兩年前出發前往大洋洲短宣,包括前往澳洲、斐濟和紐西蘭這三個國家,當時和太太的隨身行李,就各自只有一個大和一個小的行李箱,連同一個不算大的背囊,我們便渡過了七個多月遊歷三個國家及好幾個城市的旅程了。那時候大多數時間是住在當地教會弟兄姊妹的家中,雖然暫住的房間不算太大,卻覺得綽綽有餘……
Thumbnail
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由於碰上2023年新加坡移民潮(許多香港白領、及大陸富人由於政治及經濟因素搬到新加坡),新加坡的房租迎來一波飆漲,原本的shophouse給我漲了50%房租,我憤而離開,接著幸運的找到了這個位在兀里的condo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探索紐西蘭最南端的城市Invercargill時,我被這裡的熱鬧氛圍和獨特魅力所吸引。城市中充滿了「最南端」的商店,如星巴克和麥當勞,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在蓮花樓的交換住宿中,女主人與她的女兒共同營造出溫暖的家庭氛圍。這段旅程不僅讓我深入了解當地家庭生活,更留下美好回憶。
Thumbnail
旅行, 一直都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渴望。 它總是帶給我許多難忘美好的回憶與經驗, 每次的旅行,也帶給我許多的成長與不一樣的啟發和靈感. 就讓我娓娓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吧! ——————————————————————— ✈️香港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出國旅行,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我記得是和家人
紐西蘭是充滿學生時期記憶的地方,選擇裸辭第一站去紐西蘭,主要是想找回剛畢業時,追求夢想而堅定的自己與勇氣,再來是已經10幾年沒回去了,這中間還經歷了2011年南島大地震,不知道災後重建的如何。 這次選擇Air New Zealand的豪華經濟艙,台北直飛奧克蘭,當在台灣checkin的時候,就發現
兩年前出發前往大洋洲短宣,包括前往澳洲、斐濟和紐西蘭這三個國家,當時和太太的隨身行李,就各自只有一個大和一個小的行李箱,連同一個不算大的背囊,我們便渡過了七個多月遊歷三個國家及好幾個城市的旅程了。那時候大多數時間是住在當地教會弟兄姊妹的家中,雖然暫住的房間不算太大,卻覺得綽綽有餘……
Thumbnail
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由於碰上2023年新加坡移民潮(許多香港白領、及大陸富人由於政治及經濟因素搬到新加坡),新加坡的房租迎來一波飆漲,原本的shophouse給我漲了50%房租,我憤而離開,接著幸運的找到了這個位在兀里的condo
Thumbnail
從INSEAD畢業之後,我順利在新加坡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職工作。在論理想的工作地點時,很多中華區的打工人都會把在新加坡找到工作、移民新加坡當作目標。 低所得稅、更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又是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城市,是很多人選擇的理由。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