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作不是一天造成的—讀艾倫斯《卡片盒筆記法》

raw-image



/1

「卡片盒筆記法」在台灣也許並不是那麼流行,有一點最直白的是,他本身的實作技巧並不複雜,但要使得這套筆記系統的內容累積到可用程度卻很困難,也就是說,這套筆記系統的設計之用,在於解決長期寫作任務的動力來源,而較少用在於維持專注力等等的短時間任務。

書的章節分為三大項,包含積累型寫作的基本觀念和原則,卡片盒筆記法的使用情境,以及寫作觀念的澄清(多數是有關學習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都有研究文獻所本)

對我而言,卡片盒筆記法多數仰賴的是對於學術摘要能力的另類運用,再加以思考筆記之間的關聯性,崇尚的是漫漫長起的神經網路的框架,而非一個現有的通關打怪式的主題寫作系統,這個系統本身可以容納千變萬化的內容,而保證其能夠有效的被運用和分類,基本上也只有三大項:閃念筆記(短期任務與想法,像寫在衛生紙上),永久筆記(參考文獻使用,寫在紙上),專案筆記(有效的索引,像是便利貼),這套筆記法本身即包含了價值篩選,畢竟沒有人能夠在一瞬間產生那麼多的永久筆記,必定是從閃念筆記開始。

/2

最有趣的是,這套卡片筆記法,實則上參考了對於早期圖書館沒有數位化時,圖書分類法和學院常用的圖書索引卡片,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林奈這個創造二分法的18 世紀博物學家(因此,我不會說卡片盒筆記法是盧曼這個社會學家獨創的方法,它僅僅只是一個早期常用串聯知識系譜的研究方法,已經行之有年),除了精準抽出一一則筆記,也能夠引出相關的主題;譬如在寫作書評時,能就幾個主題並無直接相關的電影、觀點融合一同提取,並且在下次重複使用,建立起群眾效應。

書中的其內容則是提醒一些學習和記筆記時經常產生的盲點,例如:完全沒有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反而妨礙想法連結、校園的考試筆記和個人的學習筆記是兩回事,避免陷入傳統寫作迴圈的一些誤區。

另外,此書雖然使用的大多是數位筆記工具,但許多人在實踐這一筆記法時,往往會參考在紙筆上實際上會遇到的限制和運用,譬如不可能隨身攜帶一整群卡片盒,那要怎麼在事後添加卡片,並且製作可攜型卡片盒、不可能一瞬間累積那麼多「抄來的」文獻筆記、找出引用來源的重要性等等,以及卡片的實際大小等。(這些問題在書中有一些參考的解決方案)這些在數位筆記上看似優點的存在,在卡片盒筆記法當中,反而是需要去省思的方便之惡。


摘要:

  •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和寫作方法,分為三種筆記:閃念筆記、永久筆記和專案筆記。
  • 永久筆記要用別人看得懂的文字書寫,並用索引編號和關鍵字索引來建立連結。索引編號可以幫助回想筆記的空間位置,關鍵字索引可以幫助搜尋和串連相關筆記。
  • 卡片盒筆記法可以搭配數位筆記工具來實踐,例如 Obsidian。數位筆記工具可以提供超連結、空間位置、白板排列等功能,讓卡片盒筆記法更加有趣和有效。


ref.

  • 索引卡簡史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culture/a19379/a-short-history-of-the-index-car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