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保羅即基督宗教──《保羅與耶穌》讀後筆記

基督宗教即保羅,保羅即基督宗教。保羅的神學觀支配了新約聖經大部分內容。」(《保羅與耶穌》,頁50)
「耶穌永遠是基督信仰的中心,但影響歷史最深遠的那個『耶穌』,乃是保羅的『耶穌基督』,而非歷史上實有的那個耶穌。這裡存有雙重反諷。保羅成為決定日後基督宗教面貌的最有影響力人物,甚至比存在於歷史裡的耶穌還有影響力,但他也是等著人來發掘的人物,即使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亦然。保羅用他所謂公義、和平彌賽亞王國降臨地上的信息,將耶穌轉化為追求在天國得到來世拯救之宗教的象徵。我們所有人,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間,都是保羅的繼承人,因為保羅所造的基督和其天國的特徵,塑造了基督文明。」(《保羅與耶穌》,頁47–48)
基督信仰的締造者,是耶穌,還是保羅?
主日學大概是這樣教我們:耶穌來到世上,彰顯上帝拯救世人的計畫,取代猶太教。十二個使徒在他死而復活後開始創立教會,保羅一開始迫害他們,但一次神秘的經歷後,他也皈依為基督徒。保羅的使命是向外邦人傳福音,以彼得為首的十二使徒則向猶太人傳福音,兩者合作無間、互相扶持,為此後延續千年的基督宗教奠基基礎。
然而,事情應該不是這麼一回事。
二十年的空白基督教史
聖經研究學者塔博(James D. Tabor)在《保羅與耶穌》一書中寫道,我們現今所認識的基督信仰,很大程度是「保羅的基督信仰」,而非耶穌與其最初使徒的「猶太人版基督信仰」(以耶穌的兄弟雅各為首)。事實上,耶穌死後二十年,保羅開始在小亞細亞、希臘傳道,寫下給各教會的書信,宣揚他所認為的耶穌基督福音,但這二十年發生的基督教史,幾乎不為人所知。因此,作者整理史料、抽絲剝繭,重構保羅前後基督信仰的樣貌,並指出雅各派與保羅派的張力與衝突。
很顯然,最後保羅贏了。他徹底改造耶穌及最初使徒所傳揚富政治性的「神國─彌賽亞統治」,將其轉化成「已開始但還未完成」的「新誕生宇宙靈性家族」,以特殊的洗禮與聖餐觀,宣告不分猶太與外邦人都能與基督的靈性身體相連(大家都成為了「小基督」),並將重點放在來世與榮耀的基督一同掌權,參與世界的審判。
當把新約倒著讀,會嚇到吃手手
我們都習慣以「合情合理」的方式照書卷編排的順序閱讀新約:四福音書介紹耶穌的福音,使徒行傳交代初代教會史,保羅與其他使徒的書信闡釋基督信仰的教義,最後以令人著迷的啟示錄畫下句點。
然而,歷史學家讀新約是「倒著讀」:先有保羅書信,才有福音書。說得更激進一點,保羅的神學思想,影響福音書作者對耶穌的理解
作者舉例,聖餐禮中的「吃耶穌肉、飲耶穌血」是來自於保羅「與耶穌的神秘聯合」之神學思考,而非真的出於耶穌的口中。事實上,身為猶太人,耶穌一定會對這種禮儀大感詫異(喝血是不潔淨)。反之,在最後的晚餐,耶穌應是期待來日在神國重聚時的「彌賽亞宴席」。然而,路加福音的作者巧妙地把兩種思考結合在一起,先講彌賽亞的宴席(路22:15–18),再講吃身體喝血的意義(路22:19–21)(仔細看,耶穌舉了兩次杯,其實不太合理)。
這顯示出,福音書的作者除了有自己的資料來源,也淺移默化地受到保羅思想的影響。畢竟,在福音書完成著作(70–110 A.D.)前,流傳最廣的是保羅的書信(50–70 A.D.)。
所以,耶穌真正的教導長什麼樣子呢?本書並未直接給予解答,但可以確定的是,讀《雅各書》會比《羅馬書》更能貼近耶穌本人所宣告的福音。有沒有開始吃手手了?有興趣可以看看作者爬梳的脈絡。
在思想、政治、書面上獲勝的保羅
對猶太教有好感的外邦人(敬畏神者),會比較喜歡保羅。畢竟,我不用恪守摩西律法、潔淨條例、行割禮,只要用信心告白自己的信仰,既可被接納進神的大家庭裡。而且,不覺得這比較吸引人嗎?
「其實,你們藉著信,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神的兒女。你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不再分為奴的自主的,不再分男的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26–28)
反觀雅各派的基督信仰因為兩次的反羅馬暴動(66–73、132–135 A.D),招來羅馬政府的強力鎮壓而四散各地,讓支持猶太人奮鬥大業之思想越來越不受百姓歡迎。
隨著保羅書信、福音書、使徒行傳的出現,保羅的神學幾乎成為基督信仰的主流詮釋,尤其是使徒行傳的作者有意推崇保羅、視猶太人為敵人、並親羅馬。這一神學正統經過新約聖經的編排取得支配的地位,再透過君士坦丁皇帝的支持,主宰了過去1900年教會的神學基礎。猶太教成為異端,且我們對猶太團體的認識,大部分來自保羅派對其詮釋的偏頗內容。
總言之,保羅的神學一定有其吸引人之處,但其所講述的福音,相較於雅各派的猶太基督信仰,已離耶穌的本意太遠。作者認為,這仍
「取決於人對保羅的異象經驗和他因此宣稱與耶穌直接交談的說法看重到什麼程度。要用探究史實的方法盡可能找回耶穌和其最早期追隨者的生平和教誨是一回事,而探討保羅對宇宙性天上『基督』的神學性詮釋,則是另一回事。」(《保羅與耶穌》,頁274–275)
所以,我們不妨來想想,當我們下次要帶人信耶穌的時候,是信「耶穌」,還是信「保羅的耶穌」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