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美國版「一帶一路」登場?

圖為2023年4月27日,在鐵路合肥貨運中心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吊車司機將中歐班列集裝箱吊運到列車上。(新華社)

圖為2023年4月27日,在鐵路合肥貨運中心合肥北站物流基地,吊車司機將中歐班列集裝箱吊運到列車上。(新華社)

9月9日,美國、印度、沙特等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場邊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

根據美國白宮公布的諒解備忘錄內容,IMEC的參與者包括美國、沙特、歐盟、印度、阿聯酋、法國、德國與意大利,各國預計共建兩條獨立走廊:連接印度和波斯灣(又名阿拉伯灣,Arabian Gulf)的東部走廊,以及連接波斯灣和歐洲的北部走廊。走廊將以連通港口海運的鐵路為主體,輔以鐵路沿線的電力、清潔能源和數字化建設,各國政府也將為走廊建設提供技術、設計、融資、法律和監管標準等相關支持。

據諒解備忘錄所述,IMEC的目標大致有二:第一,確保區域供應鏈安全,增加貿易准入,改善貿易便利化,促進貨物和服務在歐亞之間穩定流通;第二,為印度、阿聯酋、沙特、約旦、以色列和歐洲走廊周遭國家創造就業機會,同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亞洲、歐洲和中東的變革性一體化。

白宮也指出,簽署諒解備忘錄僅代表各成員國的政治承諾,還不到國際法條約的層級,但各方將在未來60天內舉行會議,制定一份附帶時間表的行動計劃。而雖說IMEC尚未建成,部分外媒卻已將其稱作「新香料之路」(the New Spice Route),認為這是能與中國「一帶一路」分庭抗禮的存在。

平心而論,這一判斷有其基礎,卻也可能見樹不見林。

歐亞運輸的真實情況

首先,從運輸的角度來看,IMEC的目標確實類似「一帶一路」:建成貫通歐亞的運輸走廊,推動貨物與服務的流動。但觀察歐亞運輸結構,如果美方目標真是打擊「一帶一路」,那麼現實可能遠比美國想像的複雜:鐵路不是開通就必然運量滿載,還需機遇、政治的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國際鐵路聯盟(UIC)2017年發布報告,船舶運輸是歐亞貨運的主要途徑,佔比90%以上;鐵路運輸雖在2014年後迅速成長,包括運營列車數從2014年的308列增至2016年的1,777列,運輸量也從25,000標準箱(TEU)上升至 145,000標準箱,卻依舊不敵海運。截至2017年,鐵路運輸僅佔歐亞多式聯運市場份額中的1%。

而其原因,與歐亞海陸貨運的競爭力差距有關。自2011年起,海運集裝箱的運價大幅下降,相對高價的鐵路自然不受青睞;此外,鐵路沿途過境點與海關的等待時間、繁瑣流程,同樣勸退不少潛在客戶;最後,貧弱的沿線基建、不穩的運輸可靠性、相對低落的效率,也讓不少貨主望而卻步。

幾年過後,上述負面條件或有改善,歐亞鐵路貨運的劣勢卻依舊存在。根據國際鐵路聯盟(UIC)2020年初發布報告,鐵路運輸雖有成長,包括年運營列車數增至4,400列,運輸量也上升至345,000個標準箱,其佔比依舊遠遜海運。

不久之後,歐亞鐵路運輸迎來意外機遇: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後,海空運費飆漲、艙位供不應求,歐亞鐵路因可分段運輸、乘務無需隔離檢疫等優勢,成了海空運外的替代方案。以中歐班列為例,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數據,2020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24萬列,發送113.5萬個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50%和56%;2021年1月至5月,中歐班列開行5,991列,發送57.3萬個標準箱,同比分別增長49%和58%。

但即便有疫情的意外機遇,歐亞鐵路運輸的佔比成長依舊有限。2022年疫情趨緩、俄烏戰爭爆發後,海運的價格優勢再度回歸,陸運則因戰爭與制裁而風險激增。往復之間,歐亞鐵路的疫下榮景難繼,即便不劇烈衰退,也顯然無法再維持此前的高成長。考量這一背景,美國此時突然宣布進場,究竟能對歐亞鐵路運輸起到多少作用,自己又能獲利多少,前景其實相當不確定。

再來,要以鐵路為基礎建構經濟走廊,所謂「鐵路」究竟是現有路線,或是規劃另建新線,白宮公布的諒解備忘錄未有說明,或許60天後公布的行動計劃將會揭露。但兩種方案的作用重點有所不同:若以現有鐵路為主,那麼便是希望穩扎穩打,也就是針對歐亞鐵路運輸沿線基建不足、通關與海關程序複雜這點進行改善,長期下來,確實有助提升歐亞鐵路的運輸優勢,只是速度應也相對緩慢;若另建新線,便是相對大刀闊斧的做法,但收效同樣無法立竿見影,且相當仰仗施工各方的工程能力與效率。

且簽署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中,至今沒有巴基斯坦與伊朗,這便引發另一問題:連接印度和波斯灣的「東部走廊」,究竟要如何建成?確實,即便沒有IMEC,歐亞鐵路運輸中也早有從印度出發,經巴基斯坦、伊朗到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再通過保加利亞斯維倫格勒口岸進入歐洲的路線;只是IMEC的立意明顯是要強化走廊沿線基建、降低通關障礙、提高運輸效率,那麼就需要沿線國家的政治配合,不論是批准工程項目、修改法律或簽署協議。

但巴基斯坦明顯考量對華關係不願貿然參與,伊朗又因被美制裁而不可能加入,如此一來,「東部走廊」在連接波斯灣前,便只有印度一個國家。那麼所謂「東部走廊」,或許就是在印度直接出海,以海運連結波斯灣的沙特與阿聯酋;而印度內部鐵路與口岸,或許可因IMEC有所強化。只是將所謂「東部走廊」限縮為「印度走廊」,其實也就無法真正改善以印度為起點的歐亞鐵路運輸,更遑論推動沿線國家的「變革性一體化」。

同理,沙特、阿聯酋兩個波斯灣國家本不在歐亞鐵路運輸的主線上,如今美國要建成連接波斯灣和歐洲的「北部走廊」,其實最快方式還是協助沙特、阿聯酋建成連通伊朗的海底隧道或跨海鐵路大橋,再通過伊朗位處歐亞鐵路的地利之便,連結至土耳其或高加索,再進入歐洲。

但如前所述,伊朗因為政治原因,基本上很難加入IMEC,那麼號稱要連接波斯灣和歐洲的「北部走廊」,如果不是像前述假設的「印度走廊」,僅強化個別國家的基建、鐵路與港口建設,接著直接轉入海運,恐怕就必須建設從沙特繞過伊朗、進入土耳其的鐵路新線,但這可想而知會是相當艱鉅的挑戰,且初期營收會有很大困難。

中國已經是歐亞運輸巨人

此外美國還需考慮一個現實問題:中國已是歐亞鐵路運輸的巨擘,華盛頓身為後至者,若真想以IMEC打擊「一帶一路」,恐怕會相當艱辛。

例如前面提到,歐亞鐵路運輸在2014年後迅速成長,其主因就與中國在「一帶一路」項目下,積極建設與推動中歐班列有關,而這一過程的投入,又可區分為北線、南線。

其中,北線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哈薩克線(經霍爾果斯或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口岸)為主體,是歐亞鐵路的運輸主力,佔比整體板塊的90%以上,也是中歐班列的主要路線;南線則泛指經哈薩克其他口岸、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土耳其等國家,再經保加利亞的斯維倫格勒口岸進入歐盟的路線,此線因基建相對貧弱、鐵路覆蓋面積不足而表現不佳。因此,中國對北線更多是採經濟支持,例如對中歐班列的持續補貼;對南線則是補貼之外還有「一帶一路」下的基建投資,例如強化鐵路沿線基建與碼頭、嘗試開闢經伊朗與土耳其的新線等。

正因如此,業界近年評估歐亞鐵路前景時,「中國補貼」便成了重要指標。而這一指標的變動,源於中國近年的政策變化:希望減少對中歐班列的補貼。其原因是,中歐班列雖逐年成長,卻衍生不少亂象,例如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政治業績」,以空箱增加中歐班列的開行數,甚至不惜推出巨額補貼,以爭搶他區貨源。因此中國財政部從2018年開始,便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歐班列補貼標準:以全程運費為基準,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2022年開始取消財政補貼。只是之後新冠疫情爆發,補貼取消的政策便持續後延。

但希望中歐班列回歸市場機制、不再依賴補貼,依舊是中國的政策主軸,所以在削減中歐班列補貼外,如今的中國也開始推出新措施:增加對東部港口鐵海聯運的補貼。例如2023年4月15日起,西部地區出口貨物從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報關,再以鐵路運輸至天津港,將有鐵路運費全程降價30%的優惠;寧波港對於鐵路運輸至港口的貨物則有單箱補貼,最多高到135元人民幣;部分中國的港口還執行同港同價政策,即從沿海港口可免費鐵運至內陸港,例如廈門港和贛州港,讓內陸貨主從內陸港發貨和從沿海港發貨享同樣價格。而上述政策,被認為可能擠壓中歐班列的市場份額,只是後續成效還有待觀察。

而在運輸業界看來,只要中國減少對中歐班列的補貼、轉而增加海運補貼,歐亞鐵路運輸的成長增速便可能下降,還可能發生貨運流量的重新分配,其中相對脆弱的南線將會首當其衝,因為這一線路的市場份額本就嚴重不如北線,基本上是依賴補貼與基建,才能逐漸成長為今日規模。因此只要中國持續降低對中歐班列的補貼,未來恐怕會有更多貨主選擇相對可靠、實惠的北線,讓南線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

從這一視角來看,IMEC想在排除中國參與的情況下,另闢歐亞鐵路運輸幹線,本身就是相對不現實的構想;更不要說IMEC還因美俄交惡、美國制裁伊朗等因素,直接放棄了已有完整基礎的跨西伯利亞北線、已有現成雛形的印度經伊朗至土耳其線,選擇在「南線中的南線」、「邊陲中的邊陲」進行開發與強化。其結果,即便是以大量資本建成了分段的鐵路與經濟帶,也充其量是對「一帶一路」進行補充,成不了所謂「歐亞大陸Game Changer」。

或許可以這麼說,美國提議IMEC,從一開始就是政治考量凌駕經濟收益,也就是為進一步拉攏印度、挽回日漸疏美的海灣阿拉伯國家,華盛頓不惜在此下重本臨摹「一帶一路」,援助各國鐵路、電力、清潔能源和數字化等相關建設。平心而論,這一提議對希望強化基建的印度、正在布局後石油時代多元經濟的沙特與阿聯酋來說,確實頗具吸引力,其會選擇加入也屬正常;只是其結果,或許就是讓個別國家得到基建項目與鐵路建設,但撼動不了既存的歐亞運輸格局,沙特等國更不會因此退出「一帶一路」,畢竟多元的大國互動就如基建項目,總是多多益善。

原文發表網址:

2023.9.15

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 美國版「一帶一路」登場?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134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