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現在東亞秩序現況最大主因事件就是韓戰。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可能不會出現美中敵對、舊金山體制登場、韓美同盟、韓半島停戰體制、日本重返國際社會、兩岸對峙、美朝敵對,至少與韓國戰爭以後的樣子大不相同。 新生社會主義中國的初期體制建設和性質、日本的戰後清算和國家性質、韓國和臺灣的反共權威主義、北韓的極權主義等也應該有很大決定性的不同。
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東亞存在兩個"戰後體制", "二戰後的體制"和"韓戰後的體制"。 在東亞,二次世界大戰遺產和冷戰體制未能克服及解決根本原因是韓戰以後的體制代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體制。 東亞走向永久和平的課題最終取決於韓戰以後建立的體制。 可以說是,整個冷戰時期東亞的國際秩序是受韓戰影響的。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強權之間美中早期關係的事件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或中國的內部革命。中國沒有參加這場戰爭,救援北韓,中國當時也將面臨在台海和中朝邊境與美軍同時面對的危險安全局面。從這方面來看,中國參與韓戰將美國的軍事存在推至38停戰線以南,這是對中國自身安全做出重要的決定。事實上也是中國通過直接參與韓戰、大規模抗美行動、救援北韓所做的付出犧牲,才得以在東亞事務中對蘇聯行使話語權。
而韓戰的結果不僅僅是韓國和北韓的斷絕和敵對、還有中國與台灣的對峙,美國和日本至今對北韓一直保持着史上最長的斷交狀態,兩國自北韓建國至今仍未建交。 韓半島和東亞港口和平其中之一的基礎是美國和北韓的關係正常化,但從這一點來看,至今仍未擺脫韓戰帶來的影響。
幾乎無需特別強調臺灣今日的生存是韓戰下的產物,奠定了中國分裂的事實和最終統一的重要原因是韓戰。 韓戰爆發後,台灣表達了想參加韓戰、收復中國大陸的意願,但由於美國的拒絕而無法實現,韓戰的發生幾乎是保障了臺灣生存的同時,也永遠挫敗臺灣收復中國意志的契機,第七艦隊的出動巡防起到了雙重威懾作用,既阻止了中國對台灣的入侵,也阻止了大陸對台灣的登陸。 台灣僅僅通過建立安全和鞏固分裂就從韓戰中獲得了安全利益,卻也一下子阻止了中國革命的單邊趨勢和失去中國大陸。
韓戰可以說是東亞地區一個很大決定性的契機,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最終劃定的對決界線,也是奠基日本的安保穩定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至少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的時期。在20世紀上半葉,韓國、台灣和日本三個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被納入美國的安全秩序和政治經濟格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現今的東亞國際安全秩序和政治經濟結構在韓戰之後被一一確立,整個冷戰時期東亞的國際秩序都是由於韓戰後的遺緒而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