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神會摸摸你的頭,說你做得很不錯──專訪《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紀錄人王耿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後簡稱《蘭陵40》)宣傳的文字裡,金士傑的提問不只朝向蘭陵劇坊的團員們,也猛地刺入了每個觀眾的心──「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當這不只是問你的名字與身分,更是問你的所愛、所恨、所懼、所悔,你說得出是哪些故事,積累成了今日的你嗎?

這個問題,《蘭陵40》裡有很多段不同的解答。團員們各自在過往的表演裡抽取了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故事帶上台,坦然地揭出真實世界裡自己的切片,但《蘭陵40》作為一部紀錄片,所記錄下的不僅只是舞台上的演員,也將台下那些尚不夠坦然、不夠完整、不夠成熟的演員的故事,切實地留存了下來。

不同世代間的故事或許仍會有些相似,而無論是哪個時代,那些用力活著的人,都令人嚮往。「人竟能這麼『活生生』地活著!」四十年前,第一次看完蘭陵劇坊表演的王耿瑜在回家的路上感嘆著,並因為那樣的震撼而轉了系、就此改變自己的一生;四十年後,我們再問,他想向過去與未來的自己說什麼?有無後悔?

「不管是面對過去的自己或者是未來的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活生生地活著。」他笑了笑,那笑,是從容且快樂的。

*蘭陵的變與不變

Q:首先,想請問您一開始拍這部片時,是否有預想要怎麼呈現呢?

王耿瑜(後簡稱王):其實我真的只是一個記錄、整理的人,並不是創作影像的人。一開始我的起心動念就是覺得這些從二、三十歲認識的人,在近四十年後,能夠聚在一起、排齣戲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就覺得好想要把這些美好的時光給留下來。直到前年找到了 1983 年演出時拍的帶子,才覺得,好像這是老天爺有一些安排、給我一個 hint,讓我要完成這個東西,然後才剪出了現在的版本。

唯一我覺得比較有意識的安排是片頭與片尾,金寶(金士傑)騎腳踏車。他來排戲每天都騎著腳踏車,到現在都還是,十來分鐘就到了,我有一天就跟金寶說:「你什麼時候出發?我可不可以過去拍?」我也沒有叫他重來,他就從他家等紅綠燈開始,騎過橋,走該有的路線,而我只是在旁邊錄下來。

這段畫面它代表了很多意思,這就是我們的「過程」──這些人好像從來都沒有變,世界可能變化了很多,但是這些人的人格特質,其實一直都沒有變,這是我覺得蘭陵最寶貴的地方。

蘭陵劇坊演出照

蘭陵劇坊演出照

Q:《蘭陵40》以四十作為一個分界點,這段時間以來,您是否覺得蘭陵的這群夥伴有什麼改變了的地方呢?

王:蘭陵其實現在已經是不存在的團體了,但這群人還是在一起,它以一種非常「蘭陵」的精神存在著。這些人的個性就是大家都喜歡玩,戲劇就是 Play,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它不是功課、不是一個工作,是大家覺得好玩,所以跟大家分享。

我覺得這些人的基本個性都在這邊,每十年大家會回來演一齣戲,蘭陵三十是演《新荷珠新配》,蘭陵四十是《演員實驗教室》,不知道蘭陵五十會演什麼戲,但這些人都在這。四十年好像很長,世界也變化得很快,在那個用室內電話的年代裡,要見一個人就是要騎個腳踏車去找他,而我們做了劇場,甚至拍了電影。

四十年,好像變化很大,但其實有些事是沒有改變的──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大家會回來是因為大家信任金寶,也信任彼此,所以才願意把自己一些不堪的故事給說出來,並且決定勇敢地去面對它。

蘭陵劇坊排練照

蘭陵劇坊排練照

「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

Q:關於「為什麼你是現在的你?」的這個大命題底下,其實還有更多更細節的提問,那時大家收到金寶老師的問題清單後都要一一作答,並從中發展出自己適合表演的內容,想問您的那段表演是從哪些題目發展而來的呢?

王:我的表演只有後半段有放進《蘭陵40》的紀錄片裡,而舞台版的前半段是在談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不喜歡被「看見」,因為從小就很高,很容易被看見,我就覺得都不能做壞事,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笑)。包括那時候金寶找我們要回去演戲,我其實很排斥,因為我後來這些年都是做電影的幕後工作,習慣待在攝影機後面,對要上台演戲、要被看見這件事,其實掙扎很久,所以,我表演的一開始就是談我不喜歡被看見;我喜歡拍照,因為躲在相機後面,我就覺得很安全;我喜歡寫筆記,因為躲在筆記本後面,我就覺得很安全。這是我前半段的回答。

八月底接到金寶的電話,那時候我媽媽剛去世,我回嘉義正準備著媽媽告別式的照片。告別式需要很多媽媽的照片,我在翻相本時才發現,媽媽在照片旁寫的字。後來,我回到排練場就把這一段跟大家分享,金寶馬上就說,「那你就說這一段」。

我自己覺得這一段的出現其實是某種很神秘的經驗,它在那個時間點出現了。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媽媽所想像的人生中,這個女兒的人生軌道之外有一個岔題路線出現了,經歷了這麼久以後,重新回看,也算是跟媽媽有一個告解,或也是某種懺悔。

在那段文字裡,媽媽寫說,她在我身上學習到忠於自己的選擇,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是快樂的。在這一段日子裡頭,我雖然不是在她原本的想像上發展,但是她看到我一直都在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基本上我每天都很快樂。每天都很快樂是很厲害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是你選擇的,即便會遇到一些卡卡的東西,但是你還會是很欣然的。我覺得她看到我的快樂,所以也欣然地接受、並參與我的生活。

raw-image

Q:您提到您其實不是個習慣被「看見」的人,好奇您是怎麼克服這樣的不喜歡,而決定上台表演的呢?

王:面對眾人講話是很有壓力的,我會發抖,連小時候老師叫我起來念課文,我都會發抖。雖然這是自己的故事,但是要怎麼講出來,而且要每次講出來都像是第一次,演跟不演之間的拿捏,包括眼神、心情、手的擺放,在你的有意識跟無意識之間要怎麼去做都琢磨很久。其實我真的不是一個好演員(笑),我也因為知道自己是這樣,所以我的表演選擇了比較像紀錄片的形式,這也符合我是一個紀錄片工作者、影像工作者的身分。

Q:無論是身為表演者,或是身為拍攝者,您是否會擔心觀眾對您創作會有什麼感受呢?

王:這次在做《蘭陵40》的時候,我一路在拍、一路發現它可以長成千百種樣子。就跟片中趙自強說的一樣,沒有什麼生涯規劃,他就是不小心撿到了劇團徵人的報紙,烏龜(黃哲斌)也是考完聯考、剛搬新家時,在報紙上恰巧看到的,蘭陵劇坊的這群人是在陰錯陽差的狀況下聚集起來的。

我覺得人生基本上也是這樣,包括這部紀錄片或是所有的創作。因為一切一直在變化,你經歷的人生、他經歷的人生都非常不同,在這 90 分鐘裡,每個人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或對話都不同,也跟各自的人生階段有關,就會對哪幾段是有相應的感覺。感受當然是自由的。

*昨日、未來與「我」

Q:《蘭陵40》回顧了過往的表演,對您而言,我想也是一次對個人生命經驗的回顧,您現在回看過往的自己,是否覺得相較過往更了解、確認了些什麼呢?

王:以前年輕的時候,「我」會長得很大,現在的「我」是一個很小的我,這應該是我此刻認識到的。我覺得在中年、大概 40 歲以後,開始進入到所謂人生的折返點時,就會開始回頭看,比如前幾年我做《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也是我有機會再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參與台灣新電影,拍《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可是那時候我還年輕、不懂,只是覺得很有意思,樂於做一個小螺絲釘,所以我也是透過做《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30》的紀錄片去了解原來所謂的新電影、與這些創作者是在做什麼,或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什麼。我覺得透過這些,我漸漸把年輕的時候,並不太清楚的事情找到了一些答案,同時去認識自己是怎麼長大的。

Q:回憶起您剛加入蘭陵的那段時光,你覺得蘭陵對您的成長過程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王:代表的意義,當然就是能夠認識自己。像紀錄片裡游安順說的,那時候吳靜吉博士會帶大家做很多劇場遊戲,像是滾海浪,就是人肉地毯,男的、女的、男的、女的,大家隨意躺在地上,閉著眼睛滾過去。我從小在嘉義出生長大,80 年代、18 歲來到台北讀書,當我這樣子跟不同的人有肌膚之親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真是不了解我自己──光是身體碰觸這件事,對我來講就非常陌生。但來劇場就得要把自己很多東西掏出來,不管是生命經驗也好,或是對自己認識的淺薄,在這個時候都會被發現。

吳博士曾經有一次讓我們圍成一圈,就問大家有沒有手淫過?大家沒聽清楚,交頭接耳,博士接著說:「顯然我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沒有把這兩個字發音清楚。」接著,他就用注音符號再次拼音提問。一個博士、大學的教授,在戲劇的遊戲課程裡是會這樣提問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過往生活經驗沒有接觸過的,但是因為在劇場裡,我們必須去認識自己,也去信任彼此。

蘭陵劇坊排練照

蘭陵劇坊排練照

*後記:關於禮物

在電影的相關文案裡提到,《蘭陵40》實際上是王耿瑜送給老友的一份禮物,收了禮物、看了電影之後,我不禁好奇劇坊的朋友們是否有提過什麼回饋或感想?王耿瑜說,他收到了兩個回覆。

一是來自趙自強,他說,在看片子時才想起他過往曾經跛腳一段時間。「可能每個人都在過日子,過了就過了,也就忘了。」透過這部片,他把人生的某一塊跟某一塊連上了,可能記起了某一段被遺忘的過去,或者有一段記憶也在轉瞬間被遺忘。王耿瑜補充:「這也是紀錄片好玩的地方,因為劇場就是朝生暮死,只有當下,演完就沒有了,但紀錄片就是把所有東西拍下來,留存在那個以前叫膠卷、現在叫檔案的地方。」

另一個回覆來自十七。金士傑在片中說過一句話,是希望死後神能摸摸他的頭,說你這件事做得不錯,那件事,應該就是劇場吧。而十七告訴王耿瑜:「你也是有被摸頭的人喔!」

四十年後,我是否說得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又為何是那樣的自己?芸芸眾生,或許都希望有誰能來告訴自己,有件事做得不錯。而那人不必是神。

raw-image

採訪、撰稿:黃于真
文字整理:廖翊帆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攝影:ioauue
全文劇照提供:牽猴子影業、蘭陵劇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畢竟我也曾經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演員,現在可以看得清楚每個演員的每個人生階段有他不同的課題要做,有他自己的表現方式。」而懂得看人,也能幫助到自己的表演:「我們當然希望在現場所有人都可以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幫助每一個演員,大家一起達到更好。」久了,也就能感受到誰跟誰是用真心交陪、誰跟誰只是檯面上的關係了。
項婕如可說是在一演戲後就愛上表演,立志要當演員的。當然她也知道演員的工作與經濟極不穩定,於是便開始了勤奮的打工生活。護校專業的她跑去當說故事姊姊、陪讀姊姊,也陪孩子練琴,每天朝九晚九,住校又在打工處解決三餐的她,很快地就為自己攢了 20 萬,這才勇敢踏上演員之路。
《夜,散步》既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物登場,就單純地跟隨導演的鏡頭走在夜晚的首爾。導演時而駐足於溪邊,時而穿行於月光下的小巷和樹林,風景之上還會浮現出導演親自畫的插畫和朝鮮時代文人的詩句。當這些陌生的拼圖拼湊在一起,瞬間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氛圍,為觀眾帶來了電影式的新體驗。
「我不想為愛美子做診斷,如果把她當成了一個病例,就意味著我們是世俗的角度在看待她,她當然會成為一個怪人。如果從更本質的角度去描繪一個人的存在,愛美子是奇妙而非奇怪,相反地,我認為社會的反應才是最奇怪的。」
曾敬驊的 2023 年能見度高,除了依然是廣告與活動的寵兒,作品也不少。首先是四月在疫情電影《疫起》中飾演 921 倖存者,接著在奇幻喜劇影集《不良執念清除師》中飾演有陰陽眼的書法世家後代;而在農曆七月鬼門開之際,他在領銜主演的《我的麻吉4個鬼》裡又再度「與鬼共舞」!
對高偉晏而言,他追求的不是聲音本身的「完美」,而是讓聲音設計能用聽覺說故事。導演能掌握的是故事的主軸與架構,關注的聲音是角色的台詞與戲劇整體,但聲音設計所追求的,是讓故事裡的環境與物件也加入說故事的行列。
「畢竟我也曾經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演員,現在可以看得清楚每個演員的每個人生階段有他不同的課題要做,有他自己的表現方式。」而懂得看人,也能幫助到自己的表演:「我們當然希望在現場所有人都可以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幫助每一個演員,大家一起達到更好。」久了,也就能感受到誰跟誰是用真心交陪、誰跟誰只是檯面上的關係了。
項婕如可說是在一演戲後就愛上表演,立志要當演員的。當然她也知道演員的工作與經濟極不穩定,於是便開始了勤奮的打工生活。護校專業的她跑去當說故事姊姊、陪讀姊姊,也陪孩子練琴,每天朝九晚九,住校又在打工處解決三餐的她,很快地就為自己攢了 20 萬,這才勇敢踏上演員之路。
《夜,散步》既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物登場,就單純地跟隨導演的鏡頭走在夜晚的首爾。導演時而駐足於溪邊,時而穿行於月光下的小巷和樹林,風景之上還會浮現出導演親自畫的插畫和朝鮮時代文人的詩句。當這些陌生的拼圖拼湊在一起,瞬間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氛圍,為觀眾帶來了電影式的新體驗。
「我不想為愛美子做診斷,如果把她當成了一個病例,就意味著我們是世俗的角度在看待她,她當然會成為一個怪人。如果從更本質的角度去描繪一個人的存在,愛美子是奇妙而非奇怪,相反地,我認為社會的反應才是最奇怪的。」
曾敬驊的 2023 年能見度高,除了依然是廣告與活動的寵兒,作品也不少。首先是四月在疫情電影《疫起》中飾演 921 倖存者,接著在奇幻喜劇影集《不良執念清除師》中飾演有陰陽眼的書法世家後代;而在農曆七月鬼門開之際,他在領銜主演的《我的麻吉4個鬼》裡又再度「與鬼共舞」!
對高偉晏而言,他追求的不是聲音本身的「完美」,而是讓聲音設計能用聽覺說故事。導演能掌握的是故事的主軸與架構,關注的聲音是角色的台詞與戲劇整體,但聲音設計所追求的,是讓故事裡的環境與物件也加入說故事的行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講到如何持續待在這個行業的原因,龍男笑笑地回答:「怎麼維持住的(拍片)?因為我不會其他事情。」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衝著自己的好運與一股傻勁,能夠以一種「阿Q精神」欺騙自己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面臨不一樣的困境與得手優勢。在歷經解嚴與經濟起飛年代的小莊認為這年齡層的這群人正好像跨越綑緊的橡皮筋與瞬間鬆弛的界線,又或是「關籠許久的野獸突然被放出」,有股燃燒不完的衝勁,再加上資金充裕,整個大環境是願意為了訓練人才、培養人才的經驗……
Thumbnail
綠光劇團的「台灣文學劇場」,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去年改編小說家鄭清文的作品《清明時節》,尤其難忘金鐘視帝游安順的演出。游安順飾演看似內斂的已婚中年男子,實則內心藏著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當他發現自己承擔不了責任,也無法一輩子在美夢之中,選擇讓自己消融在自造的岩漿之中再無法返還。游安順的精彩,在於明明不是
第十章 羅城 王鎮聽了發出一聲驚疑,簡道乾細說那天看李美玉的下陰部覺得性經驗應該頗多,後來請人調查他有從事伴遊含通告之類,後來法醫也證實他有不符合年齡的豐沛性經驗,逐而去調查他平時的生活,而王又靈也有當酒店小酒的經驗,這是目前兩案共通的地方⋯ ‘穩重了許多,跟以前不一樣!’就在王鎮這樣想著簡道乾
Thumbnail
連刷三場唐美雲青年團《曲判記》,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不可思議的點在於以前的我,一場戲若是要再觀賞第二次,大概也要間隔半年或一年以上吧!這次竟然在短短的三個禮拜內,就連看三次全程由小唐果演出古路教科書必學版《曲判記》。 由臺北保安宮追劇至高雄中山堂劇場,對於一般大眾必定感到疑惑?戲碼皆是相同,
Thumbnail
康爹康爹 看了戲,要明白,人生是一場戲 人老了,要服老,別總是與天爭 你這樣只顧自己坐穩龍椅抱美人 可是比古代昏君鬧烽火台還不如 要知道!你偏寵信美人國的美人 這叫愛國如小寶我,如何能忍? 啥?小寶雖然很逗,但忠肝義膽 不然七位夫人不會陪我八星報喜 話說,我跟損友一支玫的崇星教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不斷思考,勇於挑戰… 演員金賢珠就這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兩位演員都有超過20年的演戲經驗,意外地這次兩人第一次合作。採訪中他們以絕妙的對話,一面融和現場氣氛,一面告訴我們拍攝現場的插曲…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講到如何持續待在這個行業的原因,龍男笑笑地回答:「怎麼維持住的(拍片)?因為我不會其他事情。」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衝著自己的好運與一股傻勁,能夠以一種「阿Q精神」欺騙自己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面臨不一樣的困境與得手優勢。在歷經解嚴與經濟起飛年代的小莊認為這年齡層的這群人正好像跨越綑緊的橡皮筋與瞬間鬆弛的界線,又或是「關籠許久的野獸突然被放出」,有股燃燒不完的衝勁,再加上資金充裕,整個大環境是願意為了訓練人才、培養人才的經驗……
Thumbnail
綠光劇團的「台灣文學劇場」,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去年改編小說家鄭清文的作品《清明時節》,尤其難忘金鐘視帝游安順的演出。游安順飾演看似內斂的已婚中年男子,實則內心藏著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當他發現自己承擔不了責任,也無法一輩子在美夢之中,選擇讓自己消融在自造的岩漿之中再無法返還。游安順的精彩,在於明明不是
第十章 羅城 王鎮聽了發出一聲驚疑,簡道乾細說那天看李美玉的下陰部覺得性經驗應該頗多,後來請人調查他有從事伴遊含通告之類,後來法醫也證實他有不符合年齡的豐沛性經驗,逐而去調查他平時的生活,而王又靈也有當酒店小酒的經驗,這是目前兩案共通的地方⋯ ‘穩重了許多,跟以前不一樣!’就在王鎮這樣想著簡道乾
Thumbnail
連刷三場唐美雲青年團《曲判記》,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不可思議的點在於以前的我,一場戲若是要再觀賞第二次,大概也要間隔半年或一年以上吧!這次竟然在短短的三個禮拜內,就連看三次全程由小唐果演出古路教科書必學版《曲判記》。 由臺北保安宮追劇至高雄中山堂劇場,對於一般大眾必定感到疑惑?戲碼皆是相同,
Thumbnail
康爹康爹 看了戲,要明白,人生是一場戲 人老了,要服老,別總是與天爭 你這樣只顧自己坐穩龍椅抱美人 可是比古代昏君鬧烽火台還不如 要知道!你偏寵信美人國的美人 這叫愛國如小寶我,如何能忍? 啥?小寶雖然很逗,但忠肝義膽 不然七位夫人不會陪我八星報喜 話說,我跟損友一支玫的崇星教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不斷思考,勇於挑戰… 演員金賢珠就這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兩位演員都有超過20年的演戲經驗,意外地這次兩人第一次合作。採訪中他們以絕妙的對話,一面融和現場氣氛,一面告訴我們拍攝現場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