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Umav如何了!EP95 金其琪|媽,怎麼這麼難?衝突與和解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去影展跑一跑就變民族學博士生了!?

來賓|金其琪(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自由撰稿人)


「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最大的衝突,歸根結底是源於什麼?其實就是這些東西啊。歷史上的戰爭啊,不管是什麼,就是這些,它的來源就是關於這些問題的衝突。可是我們都是在很小的日常的實踐當中,可以看到這些衝突,然後你可以去尋求的和解,或許是看似很小很小的一面。

這三部片子就是在講很小很小、非常非常細微的人際互動。」—金其琪


點擊收聽

2023TIEFF單元「衝突中的家園與社群」選取了三部紀錄片,分別是《40步的距離》、《對媽媽說不出口的事》和《媽媽》。《40步的距離》由以色列導演Gad Aisen和Manor Birman合作導演,紀錄了在東正教聚居的以色列中產社區中,一所容納世界各地難民與不同宗教信仰的學校,怎樣在宗教與世俗、新移民與舊移民、開放教育理念與傳統社群的矛盾中,找到生存的方式。《對媽媽說不出口的事》由孟加拉導演Humaira Bilkis執導,故事講述伊斯蘭信仰如何塑造和改變導演的母親,而世俗化的她怎樣一步步理解和接近母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媽媽》是墨西哥導演Xun Sero拍攝自己母親的作品,作為瑪雅原住民,他揭開母親的生命故事,看到家庭與社群中的性別暴力和衝突,最終回到對自身的反思。

raw-image

更多資訊請至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IEFF

🚀【202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IEFF feat. Umav如何了 】宇宙首發!夢幻聯動!🎬 TIEFF是全亞洲辦理時間最久也最大的民族誌影展(2001-)幕後推手來自一群熱血的人類學者!當然也不止人類學,還有許多領域如歷史、音樂、族群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民族誌影片導演們。🌍辦理影展不僅成為民族誌影像工作者的曝光平台,也建立指標性的國際交流,更讓觀眾與影像觀者/工作者/導演們有機會面對面互動討論,更透過影像⋯⋯可能讓某些人生改變!🎤這次Umav將訪談由策展人Teri J. Silvio教授率領的審片與影展推動團隊,並介紹豐富的影片單元。請鎖定「 Umav如何了!」收聽系列訪談~

✨ ✨ ✨

【影展售票資訊與活動】

2023年第12屆TIEFF主題為「媒介/記憶」,目前已在兩廳院文化生活OPENTIX開始售票,10/5-10/8在台北真善美劇院放映,10月9日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舉行線上與實體的影像思沙龍。

The 2023 Taiwa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TIEFF) has partnered with the "What's Up! Umav(Umav如何了!)" podcast to conduct 11 guest interviews, introducing the festival's themes.

This is the longest-running and largest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in all of Asia. 2023 TIEFF themed as “Memory/ Media”, led by curator Professor Teri J. Silvio.

avatar-img
41會員
110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問『家』給你什麼感覺?」 阿德老師是這系列訪談中第一個搶先主持人提問的來賓! 談到其中一部紀錄片的時候,「啊,導演本來是要拍我」「拍你?!」 (所以某部片本來差點變阿德傳的意思)施永德DJ Hatfield教授,既是人類學者,也是一個研究聲音景觀(Soundscapes)的藝術工作者。
「音樂就是有組織的聲音,聲音就是單純,當變成某一種組織,不管是跳舞的人的組織,或者我身為聽者用我的方式去組織它,它就會變成音樂。他變成音樂之後,你對他的理解,又更進一步。那我們在接觸各種不同文化一定是這樣子,一層一層慢慢的認識,那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些民族誌電影很棒的地方」
知名的「林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是嘻哈圈的前輩,現在更是清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大家長、中心主任。這一集訪談融合了人類學的專業以及他在音樂圈的豐富涵養,帶來音樂與媒介在影像議題中的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曾經的幽微也不僅僅只會剎那的再現。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I don’t care how you feel, I do care what you think」,知性與感性必須兼備的人類學家,颱風來的時候,都蘭的家斷水斷電四五天,蔡政良老師也還是要熱血上線受訪錄製播客!
你曾想過影視與民族的關係?視覺與人類的關係?有一種革命是,曾經總是被拍攝那一方,有一天也開始拿起鏡頭⋯⋯讓2023年TIEFF主席的藍美華老師,來跟大家好好解說拍攝民族誌電影與設立影展的深遠意義。也再次紀念胡台麗老師為臺灣的民族誌影像工作帶來的貢獻與啟發。
「請問『家』給你什麼感覺?」 阿德老師是這系列訪談中第一個搶先主持人提問的來賓! 談到其中一部紀錄片的時候,「啊,導演本來是要拍我」「拍你?!」 (所以某部片本來差點變阿德傳的意思)施永德DJ Hatfield教授,既是人類學者,也是一個研究聲音景觀(Soundscapes)的藝術工作者。
「音樂就是有組織的聲音,聲音就是單純,當變成某一種組織,不管是跳舞的人的組織,或者我身為聽者用我的方式去組織它,它就會變成音樂。他變成音樂之後,你對他的理解,又更進一步。那我們在接觸各種不同文化一定是這樣子,一層一層慢慢的認識,那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些民族誌電影很棒的地方」
知名的「林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是嘻哈圈的前輩,現在更是清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大家長、中心主任。這一集訪談融合了人類學的專業以及他在音樂圈的豐富涵養,帶來音樂與媒介在影像議題中的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曾經的幽微也不僅僅只會剎那的再現。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I don’t care how you feel, I do care what you think」,知性與感性必須兼備的人類學家,颱風來的時候,都蘭的家斷水斷電四五天,蔡政良老師也還是要熱血上線受訪錄製播客!
你曾想過影視與民族的關係?視覺與人類的關係?有一種革命是,曾經總是被拍攝那一方,有一天也開始拿起鏡頭⋯⋯讓2023年TIEFF主席的藍美華老師,來跟大家好好解說拍攝民族誌電影與設立影展的深遠意義。也再次紀念胡台麗老師為臺灣的民族誌影像工作帶來的貢獻與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穿越20年的跨性別電影,包括1999年西班牙電影《我的母親》和2017年巴西紀錄片《雷厄提:真實自我》。文章探討了電影的內容,並指出了跨性別議題的時代演變。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TICFF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是亞洲首創專為4~12歲兒童設置的電視電影展,2024第十一屆影展將從3月29日起於信義威秀舉辦實體影展,4月15日起在公視+進行線上影展。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穿越20年的跨性別電影,包括1999年西班牙電影《我的母親》和2017年巴西紀錄片《雷厄提:真實自我》。文章探討了電影的內容,並指出了跨性別議題的時代演變。
Thumbnail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由「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製作,繼2023年首演後,再次於2024南國表藝節演出,以黑色幽默喜劇,引導觀眾思考當代原住民生存、文化傳承困境。監視者、傳承者(被監視者)及外來者,一場權力網絡的形構展開,「泰雅精神」又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很精彩,我恰巧有空看了開場第一場《自畫像:47公里2020》,一部長達190分鐘。導演用二十四節氣講述中國農村的生活,以及回觀自己的成長,還有所謂家鄉的內涵。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TICFF台灣國際兒童影展,是亞洲首創專為4~12歲兒童設置的電視電影展,2024第十一屆影展將從3月29日起於信義威秀舉辦實體影展,4月15日起在公視+進行線上影展。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