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背包旅行時,我好喜歡走路。
一個人就從住的地方,走路去有機超市、去找公園曬太陽、去附近的圖書館跟書店、去市集找東西吃、去當地的景點晃晃。
也很多時候,只是漫無目地的走。
閱讀《就是走路》這本書,讓我回想起今年5、6月在歐洲的時光。
這世界告訴我們,要快、要抄捷徑、要有效率。
走路相對於開車、搭車,是一個沒效率、花時間的移動方式。
但卻是能讓我在被生活推著前進的同時,保有內心的思考空間,和自己開展更多的對話。
就像電信廣告的廣告詞:「世界越快,心則慢」
如果不慢下來,怎麼能確定現在的生活是自己喜歡的?怎麼知道一直前進的目的地是別人希望你去的,還是內心真正想去的?
在歐洲時,每天走路,和台灣所有的一切抽離。
放下那些我擔心焦慮的,腦袋沒有停留在過去發生的事情,也沒有思考回台灣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更不用去管週遭人對於一個已經超過30歲的成年人的期待是什麼,辭掉穩定的工作不做下一步要幹嘛?
就只是,好好的走當下的路。
這樣的心境和這本書的作者描述的是一樣的。
❝走路時,一切都慢了下來,世界變得更柔和。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我不做家事、不開會,也不讀稿。我不趕時間,自由自在。有幾分鐘或幾小時,家人、朋友、同事的看法、期望和心情,全都變得不再重要。走路時,我成了自己生活的中心❞
一個人走路跟一群人走路是不一樣的。
自己走路,不用遷就於別人,能開展更多的自我覺察,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在正念的課程中,我們透過正念行走,練習怎麼有意識的留意當下的步伐。
從腳的抬起、放下、腳尖腳跟怎麼跟地面接觸、身體的其他部位肌肉怎麼在走路時配合支撐平衡、走路時的呼吸變化、腦海中出現什麼念頭、當下有什麼情緒.....這些細微變化,我們都練習清楚覺察。
而我發現,一個人怎麼走路,往往反映了怎麼過生活。
也許生活的忙碌很難讓現代人無時無刻都走得從容自在,但至少,一天當中抽出3分鐘,也許是從家裡走到搭車的地方、也許是從公司一樓要上去到辦公室、也許是在爬樓梯的時候、也許是中午吃午餐買便當的路上、也許只是上班的時候去裝水上廁所....
這些零碎的時間,把自己暫時從腦中還在想的待辦事項抽離,也暫時放下手機,就只是好好體驗一下,專心走路的感覺是什麼呢?
❝有時我覺得自己像隻猴子,一天到晚想著在不同事物之間跳來跳去。為了不去想每天等著我的繁瑣工作,我決定專心爬每一層階梯。平靜地舉起一隻腳往前伸,再放下。一次只專注一步,不去想下一步。❞
如同《就是走路》這本書作者的分享,專注在腳下每一步,可以幫助我們在忙碌中創造一個平靜自在的空間,讓自己能喘口氣,讓心休息,和自己的身心好好在一起。
| 書本資訊 |
📒《就是走路》
作者:厄凌‧卡格 Erling Kagge
出版社: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