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只是《我們》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版於 2008 年,是社運工作者顧玉玲長年以來在 TIWA(臺灣國際勞工協會)接觸外勞而寫下的一篇篇貼身報導的第一本書(第二本《回家》我尚未拜讀),當時在臺灣的外勞以菲律賓籍居多。關於外勞,我們多少總有一些不正確的刻板印象,他們與我們大多數人沒有交集。作者帶我們窺見外勞的真正面貌,一洗他們的「冤屈」,幫助我們看到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也應當受尊重。

書一開頭就提到台菲聯姻,除了行政程序繁瑣以外,還要突破各種障礙,包括跨文化的差異,以及婚後實際遇到的危機;還有因為種種原因而逃跑的外勞,若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干犯法律又必須活得偷偷摸摸只為躲警察?此外,外勞所受到的歧視,在本書可見一斑,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不只是關乎「地位」。本書也切身由臺灣身障者角度來看勞雇雙方囿於政策不夠全備而衍生出的無奈。

作者藉由訴說一個個獨一無二活潑生動、有時也有一點沉重的故事,娓娓道出這群外籍移工的夢想委屈,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營,透過書名不卑不亢地告訴我們,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權利追求幸福的人。讀完這本書,當我再看到外籍移工,眼光將因為多了那麼一點點理解,而多出那麼一點點悲憫。「我們」對於臺灣社會的貢獻是一樣的。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作者藉由訴說一個個獨一無二活潑生動、有時也有一點沉重的故事,娓娓道出這群外籍移工的夢想委屈,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營,透過書名不卑不亢地告訴我們,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權利追求幸福的人。讀完這本書,當我再看到外籍移工,眼光將因為多了那麼一點點理解,而多出那麼一點點悲憫。「我們」對於臺灣社會的貢獻是一樣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