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境-談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 蔡文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台灣興起一波戰後現代水墨畫興革思潮,這當中最核心的主軸乃是藉助西方抽象繪畫觀念導入,裂解了水墨畫的傳統繪畫符號,進而開拓出水墨畫脫舊出新的新格局、新樣貌,抽象性的繪畫符號表現也成為現代水墨非常鮮明的現代性徵候之一。今日論及現代水墨表現內涵時,抽象性的繪畫符號表現自然也成為一項無可迴避的重要內涵,同時也是傳統水墨與現代水墨二者之間明顯的分水嶺象徵,具有深刻的時代性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江心靜的水墨創作路徑,顯然她也是依循著此一水墨現代化的脈絡,進行著其個人的水墨創新實驗,她嘗試從抽象性的繪畫符號入手,再加上其個人本身的文學創作背景,以及在著重於二者跨域的加乘作用下,進而帶出她在水墨創作上個人鮮明的特質, 具現代性、抽象性與文學性為一體的當代水墨創作形貌。

「象外之境」是筆者初次觀看江心靜水墨作品時第一個最直接的印象描述。談及江心靜的當代水墨創作,除了外在可見的抽象符號表現形式及自動性技法的操作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蘊含在其作品中一種文學性底蘊,反覆不斷地穿繞其中,進而形塑出她的水墨創作在現代繪畫性徵候之外更為深刻的文本內涵,這顯然與她個人過往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有關,因此,讓她的水墨創作不致流於表象淺碟的抽象形式表達。何謂「文學性」呢?其實,「文學性」自古以來在水墨繪畫傳統中,常是一項重要的表現象徵元素,尤以古代文人畫中的「文學性」是最為鮮明的。元代以後,「文人畫」在當時畫壇大為興起成為主流,也因此而開啟水墨繪畫發展上很重要的一步,終究能成為匯集文學、書法、繪畫、篆刻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現,進一步提升了水墨繪畫表現的人文深度,同時在著重於繪畫書法化、寫意造形表達型態的倡導下,讓傳統水墨繪畫向更為純粹的藝術性表現展開, 提升了水墨畫朝向形而上畫境的表現方向邁進,並以此建構水墨繪畫自身在全球藝術體系中的特色。整體觀諸江心靜近十年來的創作,她經由具流動式的、揮灑式的點、線、面等繪畫符號所建構的具抽象性繪畫場域,並透過線性結構、冷冽藍色色系,以此傳達出一幅一幅具「詩意性」的抽象畫境之作,成為其作品鮮明的辨識形象特徵,而本文中所提及關於其作品中的文學性內涵即是建構在此一具「詩意性」的抽象性畫境之上,在一片湛藍色的詩意性抽象畫境所帶出的繪畫場域中,可觀察出創作者試圖經由顯隱的內外雙重狀態並置,以此召喚出作品本身的內在主體與外在形象的表達張力。

水墨繪畫作為東方繪畫體系中的具鮮明特質的繪畫類型,歷經千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雖有些許波折,但在不墨守於既有觀念、表現形態之下,也一直持續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誠如本文前述之台灣戰後現代水墨興革即是一鮮明例證。時至今日,水墨的表現也在新時代、新觀念的召喚下,不斷地湧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推動著水墨前行。而江心靜以同時身兼文學創作與水墨人的雙重角色,並在跨域的創作觀念思維下,也在這之中靜靜地共同推積著這波新時代水墨浪潮, 且參與其中。繪畫創作的本質並不在於外在形象表現如何,從創作本質而論,形象本身不過是思想觀念之有形中介,且更為重要的是作品本身內在情境或意境表達,這也是作為東方繪畫體系之一的水墨畫很重要的特質之一。因此,今日觀看江心靜的水墨創作時,若僅從其作品外在抽象形式、技巧及色彩的構成來看,反倒無法觀其畫作全貌,其實更為深層的是,在畫作中經由這些抽象符號、色彩的相互交織之下,所帶出的一種有意義、有意味的情境或是境界,才是其創作重心所在,這也是本文中何以揭櫫對她創作的首要印象描述乃「象外之境」之所在, 因此,重點在以「境」為主,「象」為輔,二者在繪畫創作上所呈現的,其實是一種互為映襯的連動關係建構。繪畫表現的成與否,端賴創作者對此二者相互作用的熟捻度,由此觀之,江心靜於她的創作中,顯然已掌握了箇中之妙,而能在創作實踐上信手拈來,進而創造出本文中所言之「象外之境」。預期可見的未來, 在她戮力創作之下,當有更高層次的創作表現,期待之。

2022-江心靜 -思網系列-象外有境 -63 × 110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 -思網系列-象外有境 -63 × 110 cm-水墨設色紙本

2019 -江心靜-思網系列-瀟湘水雲 -142x79 cm-水墨設色紙本

2019 -江心靜-思網系列-瀟湘水雲 -142x79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海洋心象-我心蕩漾- 76×95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2-江心靜-海洋心象-我心蕩漾- 76×95 cm-水墨設色紙本





叛逆少女,不良文青,無法無天的藝術家。 叛逆,騎單車跑了全世界。文青,出了17本書。藝術,辦了11次個展。 當代藝術沙龍的關鍵字 #旅行 #文學 #藝術 #讓天賦自由 #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場精彩的詩歌對話,洪根深教授用詩歌探問江心靜跨界的勇氣,巧妙描繪江心靜的文學跨界藝術之旅,從色彩的漩渦,狂鞭線條到無疆界的創作。 而江心靜則答以跳下懸崖的精神創作,勇敢面對孤寂,以指尖的羽毛翱翔於藝術領域。大師與新秀對話,勾勒出一幅關於創作、自由和藝術精神的壯麗畫卷,將觀眾帶入深邃的心靈境界。
《飛焰萬重山》來自2001秋天瑞典單車之旅。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點燃北國的秋天,旅人的手札/ 以及地平線的海市蜃樓。/ 二十年的空氣,解凍,/ 沾一點墨,暈染山林的氣息,/ 金泥,大方揮灑紅澄黃綠的/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三位國寶級修護師通力合作這件依日式古法製作的《飛焰萬重山》六曲金箔屏風。
江心靜從文學跨界藝術,持續自我的提問。不論文學、繪畫或旅行,她的思考都貫穿生活,美學隨著旅行不斷擴展,並發現抽象畫的探索與寧靜的品質。 心靜閱讀紅樓夢,從文字中感知色彩,想像和遊戲式創作,運用自身直覺、感覺、記憶和經驗,江心靜的抽象和意象視覺形式超越語言,更深刻了解自己,提供內在自省的精神能量。
在老友的書房,看見一尊南宋牙雕黑檀木持珠觀音,法相莊嚴,以詩,以書畫歌詠,期望觀音守護主人闔家健康平安。在風暴的肆虐中,持珠觀音像風中的旋渦,寧靜而堅定地守護著信眾,如同颱風中心的寧靜之眼。塵世間的紛擾如雨點般不停降落,然而持珠觀音只是微笑面對,將煩惱一一洗淨,帶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
本文探討了李白詩中的月的永恆象徵,以及其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比。指出在液態社會中,人際關係變得脆弱且虛幻。引用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的「液態」理論,闡述現代人失去了傳統認同,導致集體焦慮和交流困難。《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討論科技創作和記憶重構,在流動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對話,以達到身心的和諧。
為何跨界十年後舉辦雙主題創作展?天生追求命定狂熱,堅持讀書思考旅行創作,跨界藝術,依然追求真理的詩意提問,作品反映心靈圖像,創造性倫理,流動性社會。中正紀念堂「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是回顧精選展,國父紀念館「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是新作展,探索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給世界的情書,一個祈禱。
這場精彩的詩歌對話,洪根深教授用詩歌探問江心靜跨界的勇氣,巧妙描繪江心靜的文學跨界藝術之旅,從色彩的漩渦,狂鞭線條到無疆界的創作。 而江心靜則答以跳下懸崖的精神創作,勇敢面對孤寂,以指尖的羽毛翱翔於藝術領域。大師與新秀對話,勾勒出一幅關於創作、自由和藝術精神的壯麗畫卷,將觀眾帶入深邃的心靈境界。
《飛焰萬重山》來自2001秋天瑞典單車之旅。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點燃北國的秋天,旅人的手札/ 以及地平線的海市蜃樓。/ 二十年的空氣,解凍,/ 沾一點墨,暈染山林的氣息,/ 金泥,大方揮灑紅澄黃綠的/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三位國寶級修護師通力合作這件依日式古法製作的《飛焰萬重山》六曲金箔屏風。
江心靜從文學跨界藝術,持續自我的提問。不論文學、繪畫或旅行,她的思考都貫穿生活,美學隨著旅行不斷擴展,並發現抽象畫的探索與寧靜的品質。 心靜閱讀紅樓夢,從文字中感知色彩,想像和遊戲式創作,運用自身直覺、感覺、記憶和經驗,江心靜的抽象和意象視覺形式超越語言,更深刻了解自己,提供內在自省的精神能量。
在老友的書房,看見一尊南宋牙雕黑檀木持珠觀音,法相莊嚴,以詩,以書畫歌詠,期望觀音守護主人闔家健康平安。在風暴的肆虐中,持珠觀音像風中的旋渦,寧靜而堅定地守護著信眾,如同颱風中心的寧靜之眼。塵世間的紛擾如雨點般不停降落,然而持珠觀音只是微笑面對,將煩惱一一洗淨,帶來內心的寧靜與喜悅。
本文探討了李白詩中的月的永恆象徵,以及其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比。指出在液態社會中,人際關係變得脆弱且虛幻。引用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的「液態」理論,闡述現代人失去了傳統認同,導致集體焦慮和交流困難。《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討論科技創作和記憶重構,在流動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對話,以達到身心的和諧。
為何跨界十年後舉辦雙主題創作展?天生追求命定狂熱,堅持讀書思考旅行創作,跨界藝術,依然追求真理的詩意提問,作品反映心靈圖像,創造性倫理,流動性社會。中正紀念堂「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是回顧精選展,國父紀念館「雲溪・演算-江心靜創作展」是新作展,探索演算法之外的沈思冥想空間。給世界的情書,一個祈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幅黑白紋路的風景畫,並以詩意的語言描繪出山峰與線條之間的起伏,呈現出靈魂的尋找與寧靜。文章中描繪了時間、故事和心緒交織的情感,給予讀者心靈的觸動。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繪島浮生|現代油畫聯展》,由林聰明、郭艶雅、蔡岱臻三位藝術家,以油畫的方式去呈現山林的豐碩、動物的情感、花季的遞嬗,現場觀展時比預期的還要來得震撼,在作品與作品間彷彿建構起島嶼浮生。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最豐富的色彩誕在藝術家心中,要從黯淡日常的反覆筆觸裡提煉... 萃取最精湛最有果效的色澤與透度。
Thumbnail
江賢二是一位充滿藝術與音樂性的畫家,他的個展將帶給觀眾一場心靈的探索旅程。無論是畫作的色彩、特殊的媒材運用,還是對於大自然的感悟,都將觀眾帶入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的宣傳也聚焦在江賢二回到臺灣後的創作歷程,讓觀眾更瞭解藝術家的內心與成長。喜歡藝術和音樂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場展覽。
Thumbnail
這是對臺灣水墨藝術家簡志剛的個展〈三十六號洞窟〉的觀點分享及理解,藉由觀展的體驗,分享了對藝術家創作風格和理念的見解,作者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對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突破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幅黑白紋路的風景畫,並以詩意的語言描繪出山峰與線條之間的起伏,呈現出靈魂的尋找與寧靜。文章中描繪了時間、故事和心緒交織的情感,給予讀者心靈的觸動。
Thumbnail
前些日子去看了《繪島浮生|現代油畫聯展》,由林聰明、郭艶雅、蔡岱臻三位藝術家,以油畫的方式去呈現山林的豐碩、動物的情感、花季的遞嬗,現場觀展時比預期的還要來得震撼,在作品與作品間彷彿建構起島嶼浮生。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   前言 歐陽修有一組<采桑子>是描寫安徽穎州的西湖,(大陸好像有不少地方都有所謂的"西湖",上次去福州玩了幾天,那兒也有一個西湖,而且,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西湖,湖面清幽,微風徐徐,尤其所放的音樂是古箏,清清柔柔的、隱隱約約的伴隨著在遊客身旁……),他在中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最豐富的色彩誕在藝術家心中,要從黯淡日常的反覆筆觸裡提煉... 萃取最精湛最有果效的色澤與透度。
Thumbnail
江賢二是一位充滿藝術與音樂性的畫家,他的個展將帶給觀眾一場心靈的探索旅程。無論是畫作的色彩、特殊的媒材運用,還是對於大自然的感悟,都將觀眾帶入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的宣傳也聚焦在江賢二回到臺灣後的創作歷程,讓觀眾更瞭解藝術家的內心與成長。喜歡藝術和音樂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場展覽。
Thumbnail
這是對臺灣水墨藝術家簡志剛的個展〈三十六號洞窟〉的觀點分享及理解,藉由觀展的體驗,分享了對藝術家創作風格和理念的見解,作者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對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突破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