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不去上班的那天》:小鬱來臨後的另一種可能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最終,我們從「正常」落下。

當社會給予我們維持正常的一切所需,我們為何仍茫然於感受、匱乏於正常之外、焦慮於那份無法被滿足的空虛?這份情感黑洞從何而來,又該往何而去?正常與不正常間的暴力始於此,一旦我們陷入困頓、落下腳步,被無止盡向前又向前的社會能量拋棄時,油然而生的疲憊和空洞將我們從正常驅逐,趕向那屬於不正常的化外之地,由黑暗豢養──因為感受到自體的被「丟棄」,所以更加「焦慮」;死與不死的差別就此浮現,而我們都想著解脫。

「小桃是個平凡的女孩,下班會和朋友唱歌,偶爾住在郊區的父母會叫她回家吃飯,她有自己的興趣、會在聚餐的時候想避開鹹豬手趕快回家⋯⋯換言之,她是正常的社會人。」畫外音如此描述著小桃,電影中所敘事的「正常」是和他人無異的生活型態和模式,是關於我們如何把自己安置在集體社會裡,維持著至少能被理解的「尋常」。有時,保持無異,至少會是讓他人覺得舒心的事。

但在工作和群體生活之外的小桃,其實一直都很想死。

在靈魂之外層層疊疊的是無盡的生活,陽光被黑暗淹沒,死亡如影子般黏附在生活之上,無能為力之下,割開皮膚後,小桃才能看見微光喘一口氣──她知道自己從社會定義的「正常」脫軌了,而她急於擺脫。但除了死亡之外,還有何處可為出口?又有誰能聽她訴說?畢竟自己的煩惱之於世界是那麼渺小且無所謂。

這樣的她,一部分的心已經死了,肉身卻依然活著。

電影英文片名《Momo and the Seven Papagenos》來自日本,指那些曾經考慮自殺,最後卻選擇活下去的人們:如果死對抑鬱者來說是一種輕盈,那在殺死這具身軀之外的選擇,又應該是什麼模樣?活在憂鬱的「不正常」底下,小桃只是眾生相的一格縮影,她如常上班、下班聚餐、假日和好友聚會,將生活維持在正常的基準線之上:但對於生活,她努力維持著昂首闊步的模樣,偶然低頭才發現,自己仰賴的「正常」從來不曾是安穩的土地,而是一條細直的鋼索,被狂風吹得顫顫巍巍。

原來自己和土地的距離在不知不覺間早已遙不可及,視線所及的事物之渺小會把自身的悵然若失無限放大,原來以為應是向陽的時刻,定眼一看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是那道光線背後的漆黑陰影──原來,我一直都不快樂。

raw-image

*向陽社會裡的憂鬱背光

都市是這樣的:摩肩擦踵的心理欲望與脹大的夢想,在空氣中相互較勁著、競爭著,看是什麼樣的夢才真正屬於這個時代;但活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裡,人人生理上都是洩了氣的皮球:對競爭疲勞、對感官疲勞、對工作疲勞,努力在名為社會的巨大叢林中摸索著,傴傴向前行、向生活討生活。

當社會的集體意識已經來到了無止盡的向前追求,生活便成了軌道,我們在其中像石頭不停地滾動:這場幾乎成為無意識的向前奔跑,是生活的形式、體制的理所當然,因此我們各個寧願活在自我構築的溫室裡,寧願軌道外的空白是視線一瞥的極瞬,而非是凝望下的無限延展。

在潛意識裡,我們都明白那種擴張是荒蕪的蔓延、直視靈魂的倦怠,過度滿溢的社會所對比的是自我內在的虛無,憂鬱會由此而生。

想起韓炳哲在《倦怠社會》中的一段論述,提起關於憂鬱和悲傷的差別是「悲傷和客體之間有強烈的原欲連結,憂鬱卻沒有客體這個對象,因而無所適從」。小桃僅是載體,她是巨大的、秩序化的現代社會背後的縮影、向陽社會裡的憂鬱背光──急於向光時永遠不會知道內心的空虛與迷惘有多龐大,直至佇足轉身時才被自我倒下的身影壓傷。文明創造出來的浮夢僅是外殼,當我們陷入憂鬱且試圖爬梳關於「正常生活」是從哪裡開始出錯時,才會發現原來我們努力維持的正常和追尋的夢,是巨大且躁動的空無。

這是一場夢的破滅,而我們從鋼繩落下,重重墜地。

從小桃不去上班的遠行開始,電影的主軸就不再是正常社會的視線範圍,隨著小桃的墜落,鑿出了地底的隧道。在那裡,是一個個尋求生命「意義」的影子、是被社會淘汰的不正常:自給自足的失業者、找不到人生目的的田中先生……同為靈魂的被擊落者,他們帶有一股自卑的溫柔,和不合時宜的自我凝望。

遇見他們,小桃的目光漸漸開始從社會的集體性轉到自我本身:關於我應該從何而去、關於死亡的想像、關於生活,這一切都在若有似無間起了變化。死與不死之間、光與暗之間,是小桃背著自身的念想走在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找尋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每一次的落足是和黑暗共眠、和悲傷同枕,她學會了在闃黑的夜裡點一盞暖暖的燈給自己,並輕輕拾起四散的靈魂碎片,將其重新組裝:因憂鬱而從天空落下的身,都在土與土之間掘出了光。

在這趟旅途裡,田中先生的寂寞住進了小桃的視線。原本這趟離職後的旅行,只是想找到能在痛苦中享受生命的人,卻意外地有了「旅伴」:一個同樣失落的枯井、相似的匱乏。他們的脆弱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能暫緩的安身之處,當小桃點亮了帳篷的光,是照亮了兩個溺水的潮濕靈魂。

微光下的拼拼湊湊從而組合出了一座跛了腳的宇宙。即使是鏡頭外的、四散的失落靈魂也在這裡相遇相依,找到在這樣龐大的社會陰影之下能喘息的空間、能和自己的落寞獨處的短暫時刻,最後才拾起行囊,各自持續、緩慢地向生活行腳。

raw-image

*落下,然後承接。

電影之後,想起今敏《妄想代理人》(2004)中的自殺三人組,因為各自人生的失敗和孤獨,他們約定了一場死亡之途。這趟「死亡」,開啟的是一趟遠行,他們步出城市、踏進森林,從前一天的白日游進下一次的日出。好幾度他們彷彿已經抓住了死亡,死亡卻一再地從指縫間溜走,直到這份黑暗在不知不覺間被彼此接納、擁抱及安撫,漸漸地,活著有光,生活不再是俯拾即是的死亡碎片。

憂鬱沒有消失、靈魂仍有時會無處安放、社會的躁動也無止無盡,這場浮夢的幻滅映照出我們的不堪與悲觀、並帶來了一次的社會性死亡。我們從滾輪落下、從正常的範疇裡被透明化、在化外之地漂浮著──但在這樣的憂鬱和匱乏裡,除了死亡,是否存在著另一種可能?在《不去上班的那天》末了,我們在面對自我、觸碰誠實之後,感受到死亡之外的治癒和不再侷促,原本困頓的靈魂隨著旅行的步伐漸漸明朗。原來生活的光與影在我們對自我誠實之後,究竟是溫柔的:在正常之外的蠻荒之地,我們直視、並且試圖重構。

raw-image
劇照提供/公共電視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raw-image

𝟮𝟬𝟮𝟯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 Best of INPUT

▚ 免費入場,額滿為止 ▞
台中場|𝟭𝟬.𝟮𝟴 - 𝟭𝟬.𝟮𝟵 台中市政府集會堂
台北場|𝟭𝟭.𝟬𝟯 - 𝟭𝟭.𝟬𝟱 中油國光會議廳
高雄場|𝟭𝟮.𝟬𝟭 - 𝟭𝟮.𝟬𝟯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際會廳
影展資訊| 請由此去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集中營旨在讓一個人變成非人。透過食物的剝奪、高壓的勞動環境與日夜重複的壓迫和暴力,促使人在當下已經遺忘死亡就在眼前,只得專注在當下的存活。此一看似違反了人之本性的邏輯,瓦解了生而為人的存在意義,也消滅了一個人言說的能力。
看《蒼鷺與少年》是從第一分鐘就開始的驚喜:那場火災,所有背景人物灰黑、歪斜、慌亂和恐懼滿溢,是不曾見過的新畫風,連真人爬木梯的姿態都像《魔法公主》裡的魔物般張狂,讓我看到宮﨑駿的毫不示弱,沒有要收斂的意思。於是我在社群上說:比起安全而無力的創作,看到這樣霸氣超展開、充滿活力的故事,我真是開心一萬倍。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時至今日,我們有幸能閱讀到宮﨑駿所帶來的一篇篇別具意義的故事,看見他屢次將自己燃燒殆盡所創造出來的無與倫比的畫作,這次得換觀眾們,細心地展開並閱覽《蒼鷺與少年》這部導演宮﨑駿的私人手扎。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火焰是溫暖的、劃過天際的流星是永恆的,就連沾滿雙頰、滴落桌面的果醬都飽含著無限的愛意。
當短影音鋪天蓋地地潛進我們的生活裡,對說故事的技法產生大大的影響,此次參加種子新星獎單元的,恰恰是正在被這股潮流塑形的一代。從選材來看,他們更懂得抓住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有限的篇幅裡,給予重擊!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集中營旨在讓一個人變成非人。透過食物的剝奪、高壓的勞動環境與日夜重複的壓迫和暴力,促使人在當下已經遺忘死亡就在眼前,只得專注在當下的存活。此一看似違反了人之本性的邏輯,瓦解了生而為人的存在意義,也消滅了一個人言說的能力。
看《蒼鷺與少年》是從第一分鐘就開始的驚喜:那場火災,所有背景人物灰黑、歪斜、慌亂和恐懼滿溢,是不曾見過的新畫風,連真人爬木梯的姿態都像《魔法公主》裡的魔物般張狂,讓我看到宮﨑駿的毫不示弱,沒有要收斂的意思。於是我在社群上說:比起安全而無力的創作,看到這樣霸氣超展開、充滿活力的故事,我真是開心一萬倍。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時至今日,我們有幸能閱讀到宮﨑駿所帶來的一篇篇別具意義的故事,看見他屢次將自己燃燒殆盡所創造出來的無與倫比的畫作,這次得換觀眾們,細心地展開並閱覽《蒼鷺與少年》這部導演宮﨑駿的私人手扎。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火焰是溫暖的、劃過天際的流星是永恆的,就連沾滿雙頰、滴落桌面的果醬都飽含著無限的愛意。
當短影音鋪天蓋地地潛進我們的生活裡,對說故事的技法產生大大的影響,此次參加種子新星獎單元的,恰恰是正在被這股潮流塑形的一代。從選材來看,他們更懂得抓住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有限的篇幅裡,給予重擊!
我相當喜歡幾部作品中乍現的靈光和優秀的想法,但同時也因為它們過於短暫而感到失落。有些作品若是在劇情片的討論下,我認為是相當優秀的,但是在實驗電影類別競賽中則失去了它的優勢。總之,很欣喜能夠看到臺灣學生實驗電影在數量上和內容上的成長,也期待這些力量能夠持續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花朵盛開時渴盼凋萎 熊膽工廠裡 母熊撕碎小熊再自殺 人都能被刑求到想丟掉身體 也許應該讓想走的好好走 想活的好好活 沒有誰能替別人呼吸 承受各種感覺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我們害怕面對未來,也害怕面對自己』 這是一部以愛情和友誼為主題的小說,探討家庭背景、社會價值觀對年輕人的影響以及心理反應。男女主角的複雜情感糾葛讓人思索何謂正常,以及對自我展現和被愛的恐懼。此外,書中的對話反映了父權主義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以及探討個人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和社交接納的問題。
Thumbnail
  我想會與這部電影有直接連結,產生最大的憧憬和感動的人,大概心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憧憬著這樣的生活,這樣規律平靜的生活。而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也許是不得不的逃跑,不得不有的壓抑和溫柔,不帶批評的,這確實是一種遁逃,而就算那真是最終的美好,自己也還不是時候。這是個危險,才必須時刻提點,一個將他人生活去脈絡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花朵盛開時渴盼凋萎 熊膽工廠裡 母熊撕碎小熊再自殺 人都能被刑求到想丟掉身體 也許應該讓想走的好好走 想活的好好活 沒有誰能替別人呼吸 承受各種感覺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