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是「戰士」(warrior),還是「顫士」(worrier)?》


在國高中升學考試中,常看到黑馬型考生及書卷獎得主馬失前蹄的兩極現象?


在漫長人生路途中,我們不會一試定終生。


但如果我們若能深入了解自己是屬於「戰士」(warrior)還是「顫士」(worrier)的人格特質,我們就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競爭)跑道,繼而在職場或學業競賽跑道中發光發熱。


根據2010年由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教授、偕同台灣大學醫技系胡忠怡教授、和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庭吉及博士生葉庭光、林明曄共同進行的研究團隊報告,發現科學學習成效可能與COMT基因有關。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縮寫為COMT)是種促使dopamine(多巴胺)回收分解的酶。

 


dopamine(多巴胺)俗稱為快樂激素,因為「多巴胺」主要負責大腦傳遞開心及興奮情感訊息。

 


「戰士」(warrior)型人格者之所以考試時能臨危不亂,是因為面對壓力時,體內會分泌COMT「快酶」,幫助「戰士」型人格者快速地清除多出來的dopamine(多巴胺)。

 

相對地,在無壓力的日常生活中,「戰士」(warrior)型人格者表現平凡且缺乏積極性,因為COMT快酶讓「戰士」提不起勁。

 

「顫士」(worrier)型人格者之所以會表現失常,是因為面對壓力時,體內會分泌COMT「慢酶」,讓「顫士」型人格者無法立即清除多出來的dopamine(多巴胺),因此出現「馬失前蹄」令人扼腕的狀態。

 

相對地,「顫士」(worrier)型人格者在日常生活中,因為COMT慢酶讓「顫士」充滿幹勁,並且「顫士」(worrier)型人格者平日智商及認知能力勝於同儕。

 

如果這項學術研究是可以重複檢驗的真理,我們就可以想想自己是屬於「戰士」(warrior)還是「顫士」(worrier)的特質?

 

了解自己的優劣點後,就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短跑或慢跑的跑道。在跑道上的發光發熱,始於深知如何發揮自己最大的競爭優勢。





 

參考資料連結

1)https://pr.ntnu.edu.tw/ntnunews/index.php?mode=data&id=8654&type_id=74

2)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62001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Jenny Hs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