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如何讓「直覺」成為生活最佳幫手!(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林俐(局外人) 諮商心理師

「直覺是上天的恩賜,理智則是忠誠的僕人。但我們的社會卻將榮耀歸功於僕人,而遺忘了恩賜。」 -Albert Einstein

從大腦神經科學的視角,「右腦」掌管直覺、感受和創造;「左腦」掌管邏輯、理性思維,似乎分布上來說,這些「右腦」掌管的軟性能力跟現代社會更為看重的邏輯、理性同等重要,卻常常被處在目前時代洪流中的我們遺忘。

回到我自身的體悟,不要說在面對人生重大選擇的迷惘,甚至短期內的目標和狀態,都曾令我陷入糾結和疑惑中,卡在進退兩難的處境,尤其是當我結束了國考、等待放榜到終於結果揭曉,我甚至感受不到喜悅,事實是我感覺到自己被迫和「不安」共處一室,且其中不乏需要學習跟「不安」的好朋友(如:恐懼、焦慮、自我懷疑等)相處,深深的體驗的內在的匱乏感。

在有了多次辛苦的自我對話後,我發現一切的難受和焦躁,是源自於「我很久沒有真實的靠近自己」,太過專注於現實中的前進卻忘記聽取心靈的建議。現在儘管仍走在過程中,但當我重新擁抱自己的內在直覺,也讓我對此時此刻的生活有了新的體悟和啟發,那些原本怎麼揮都揮不走的不安,瞬間撥雲見日,看見了光亮重新進入生活。

找回「直覺」的方法

學習正確的向內在提問

在諮商中,心理師會透過一些巧妙的方式(如:語言的轉換、內在聚焦、看向期待等),讓當事人能夠看見自己的選擇、看見自己的想要,並且開始能夠為自己的生命負起更多的責任。面對內在的提問,我們也必須先釐清自己的想要是什麼,再向它尋求更進一步的指引。所以,從「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開始轉換成「我想要這麼做,可不可以給我一些提醒?」

提升對感知的覺察

身體的記憶很難被理性的腦覺察,甚至會刻意被忽略,但也讓我們失去了它的連結。透過簡單的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回到此刻,真實的體驗生活,慢慢從思緒的侵擾中獲得休息。

大部分我們所知的正念練習都會有陣痛期,非常痛苦,像是:我這頓飯不能配影片,要專注的咀嚼每一口之類的,但對我來說,務實的快樂我們還是要有的(o.s:我就只剩下吃飯的時候可以看影片了,到底要剝奪掉多少快樂),因此我的做法是小目標+持續,如:這頓飯的前三分鐘,我想要專注在吃飯這件事情就好了(然後就可以愉快地看影片了,YA),然後我們就會漸漸發現,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專注做一件事的程度和時間有很長足的進步和變化。

練習捕捉第一片刻

當我們學會正確的提問以及靠近與身體的連結,那就可以練習打開覺察和感受力,去捕捉提問後的第一片刻身心靈發生了什麼事,這些訊息帶來的回應是什麼。初期我們很難精準的捕捉,因為理性的腦總是會瘋狂地跳出來阻止這一切發生,但重要的是,不要放棄持續的練習,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raw-image

「直覺是個可以培養的空間!」
這是在Jannine Barron的TEDtalk聽到讓我動容的一句話。

其實讓我們感到被困住的往往是不安的情緒和自我懷疑的思考,而我們的直覺就被埋在它們底下。當然,我們可以從一些技巧性的練習,慢慢的靠近自己、靠近直覺,但是要真正的運用它,我們必須相信直覺以及相信自己。

我期待能繼續走在這條路上,真實和敏銳的面對生命, 也希望這系列的分享,能夠讓正在閱讀的你, 有些新的觀點和想法。 祝福我們都能讓「直覺」成為人生的最佳夥伴!


按下追蹤,不要錯過囉!
也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讓更多人接觸「直覺」這件事吧!

-本系列參考資料-

Cesana-Arlotti, N., Téglás, E., & Bonatti, L. L. (2012). The probable and the possible at 12 months: Intuitive reasoning about the uncertain future. 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43, 1-25.

Cacioppo, J. T. (2004). Common sense, intuition, and theory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2), 114-122.

Tonetto, L. M., & Tamminen, P. (2015).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ntuition in decision-making when designing for experiences: contribution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 16(6), 631-642.


👇歡迎追蹤👇看更多精彩內容圖文版
Instagram:林俐(局外人)|諮商心理師|心理專欄作家

那些曾經在家庭裡受的傷,現在讓我們一片一片的將自己拼起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人覺得,直覺的相反是理性、是邏輯分析,但對我來說直覺的反面是害怕失敗、自我懷疑。相信我們都有過直覺的答案清晰,卻被自己的害怕說服的經驗,讓直覺重新被扔回潛意識的海洋中。
「直覺」或者說「第六感」這件事,說起來很不科學且難以量化,但我們又不能否認它真實存在,似乎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會有這樣無法預料的思考或決定,卻反而讓事情有了飛速的進展。
上一篇文章,與大家討論了過度獨立的【成因】和【對關係的影響】,讓我們更清楚的看見過度獨立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儘管要面對過度獨立這樣的關係創傷並不容易,但還是可以透過兩個層面進行練習,幫助自己找回更健康平衡的生活。
當我們希望自己能在日常中做到完全的獨立,而且就算在需要協助時,仍然難以向他人尋求幫忙。在超出負荷時,仍然要求事事都需自己經手、自己完成,真的會把我們逼瘋!
何謂「過度獨立」? 指一個人試圖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完全的獨立,而且就算這麼做對事情毫無幫助,甚至自己已經無法負荷,仍然拒絕尋求幫助和支持。在這樣的反應背後,往往藏著恐懼和對人際的不信任 ,包含:曾經經歷過遺棄或背叛等巨大的傷痛所引發。
關於愛,我們都在期待一個不完美的人,願意和我們共享一段不完美但幸福的人生。因此我想,我們都不該再問愛情值不值得,而是該問我願不願意背負所有愛的原罪,只為換得對方的餘生。
很多人覺得,直覺的相反是理性、是邏輯分析,但對我來說直覺的反面是害怕失敗、自我懷疑。相信我們都有過直覺的答案清晰,卻被自己的害怕說服的經驗,讓直覺重新被扔回潛意識的海洋中。
「直覺」或者說「第六感」這件事,說起來很不科學且難以量化,但我們又不能否認它真實存在,似乎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會有這樣無法預料的思考或決定,卻反而讓事情有了飛速的進展。
上一篇文章,與大家討論了過度獨立的【成因】和【對關係的影響】,讓我們更清楚的看見過度獨立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儘管要面對過度獨立這樣的關係創傷並不容易,但還是可以透過兩個層面進行練習,幫助自己找回更健康平衡的生活。
當我們希望自己能在日常中做到完全的獨立,而且就算在需要協助時,仍然難以向他人尋求幫忙。在超出負荷時,仍然要求事事都需自己經手、自己完成,真的會把我們逼瘋!
何謂「過度獨立」? 指一個人試圖在所有事情上做到完全的獨立,而且就算這麼做對事情毫無幫助,甚至自己已經無法負荷,仍然拒絕尋求幫助和支持。在這樣的反應背後,往往藏著恐懼和對人際的不信任 ,包含:曾經經歷過遺棄或背叛等巨大的傷痛所引發。
關於愛,我們都在期待一個不完美的人,願意和我們共享一段不完美但幸福的人生。因此我想,我們都不該再問愛情值不值得,而是該問我願不願意背負所有愛的原罪,只為換得對方的餘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位計程車司機,如往常般在路上尋找乘客,突然司機看見一位白衣女子,披頭散髮的在路邊招手…..
「陪我去廟裡一趟。」青杳梳著頭髮說:「最近真的很想換工作,我要去問一下菩薩現在的時機適不適合。」問完事後,我輕輕扶著青杳,走向廟庭兩側的花圃泥造。坐下的她一下看向天空,一下又無法自制地低頭痛哭,彷彿說不出的千言萬語只能透過眼淚流淌。我坐在青杳身邊順撫著她的背,靜靜地等待她的情緒平緩。「媽⋯⋯」她喊著
離世的人走之前沒有機會好好道別,我總相信冥冥之中有股神秘力量,祂們會以某種方式來道別。 大衛是姊夫的姪子,原來跟我並不熟稔,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讀國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他就去了美國讀完碩士並在矽谷工作。  後來我赴北加州進修商業管理,獨自一人並無親友在附近,課業壓力大也無暇顧及其他。他偶而
母親對已逝大舅的懷念,隨著她每次述說與哥哥的相處點滴,次次都更加深刻。大舅死後的三次事件,也讓我更加確定,死亡也無法分隔兄妹之情。
在鄉下凡諸事不順或是遇到任何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老一輩第一時間就是去問乩童。但是對於從小受科學教育的年輕一輩來說,與其說是神學或是玄學,我們更傾向他是傳統社會一種心理學的慰藉。但在經過連續兩次的車禍後,我相信了神學的存在。
那天,挖土機已經逼近小樹苗,我沒有工具,情急之下把它連根拔起…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位計程車司機,如往常般在路上尋找乘客,突然司機看見一位白衣女子,披頭散髮的在路邊招手…..
「陪我去廟裡一趟。」青杳梳著頭髮說:「最近真的很想換工作,我要去問一下菩薩現在的時機適不適合。」問完事後,我輕輕扶著青杳,走向廟庭兩側的花圃泥造。坐下的她一下看向天空,一下又無法自制地低頭痛哭,彷彿說不出的千言萬語只能透過眼淚流淌。我坐在青杳身邊順撫著她的背,靜靜地等待她的情緒平緩。「媽⋯⋯」她喊著
離世的人走之前沒有機會好好道別,我總相信冥冥之中有股神秘力量,祂們會以某種方式來道別。 大衛是姊夫的姪子,原來跟我並不熟稔,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讀國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他就去了美國讀完碩士並在矽谷工作。  後來我赴北加州進修商業管理,獨自一人並無親友在附近,課業壓力大也無暇顧及其他。他偶而
母親對已逝大舅的懷念,隨著她每次述說與哥哥的相處點滴,次次都更加深刻。大舅死後的三次事件,也讓我更加確定,死亡也無法分隔兄妹之情。
在鄉下凡諸事不順或是遇到任何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老一輩第一時間就是去問乩童。但是對於從小受科學教育的年輕一輩來說,與其說是神學或是玄學,我們更傾向他是傳統社會一種心理學的慰藉。但在經過連續兩次的車禍後,我相信了神學的存在。
那天,挖土機已經逼近小樹苗,我沒有工具,情急之下把它連根拔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直覺(Intuition),指的是一種不使用證據、實驗、有意識的推理,或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迅速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這篇文章通過分析直覺的原理、研究結果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直覺與經驗、情緒的聯繫,並提出不過度使用直覺以及如何讓直覺成為決策利器等建議。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再一次。 請遵循直覺,這會讓你感覺生活很充實。 觀察自己:當你懷疑、壓抑或違背直覺時會發生什麼? 你會觀察到能量下降、無力或無助的感覺, 以及身體或情緒上的痛苦。 所以,也注意去感受當你跟隨直覺時會發生什麼? 通常結果會是:感到力量增加或者能量自然流動且充沛。 當你與自己合而為一時,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常在很多地方看到、聽到有人說:你要相信你的直覺!用你的直覺力去做、去體驗、去觀察,但是直覺與一般理性思考不同,後天的理性思考是透過一再的學習磨練而出的,理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做利弊分析以便做出最佳的選擇。 但是直覺呢?直覺最大的用處在於:決定自己想不想做、要不要做、適不適合做。
Thumbnail
直覺(Intuition),指的是一種不使用證據、實驗、有意識的推理,或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迅速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這篇文章通過分析直覺的原理、研究結果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直覺與經驗、情緒的聯繫,並提出不過度使用直覺以及如何讓直覺成為決策利器等建議。
在這個矛盾和噪音交織的世界,我們被各種聲音淹沒,從社交媒體的喧嚣到朋友的善意忠告。但你知道嗎?最給力的指南針其實就藏在你自己心裡——那就是直覺。直覺不是什麼玄乎其玄的東西,而是你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用一種超級英雄般的速度,匹配過去的記憶和經驗來幫你導航。 想一想,那些「突如其來」的閃念,那些「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再一次。 請遵循直覺,這會讓你感覺生活很充實。 觀察自己:當你懷疑、壓抑或違背直覺時會發生什麼? 你會觀察到能量下降、無力或無助的感覺, 以及身體或情緒上的痛苦。 所以,也注意去感受當你跟隨直覺時會發生什麼? 通常結果會是:感到力量增加或者能量自然流動且充沛。 當你與自己合而為一時,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