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俐(局外人) 諮商心理師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 沒理由的感覺到狀況不對,而臨時更改決定(或沒更改,但真的出問題)
👉 理性告訴你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但內在聲音卻跟自己大聲抗議
「直覺」或者說「第六感」這件事,說起來很不科學且難以量化,但我們又不能否認它真實存在,似乎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會有這樣無法預料的思考或決定,卻反而讓事情有了飛速的進展。
直覺和隨心所欲有時候對於我們之外的其他人而言,看不出差異性,因為行為上多少都有一點「做自己」的任性感,但對我來說,兩者的不同來自於-「內在聲音」的部分。直覺比起隨心所欲更像是一種強烈且堅定的指引,而非單純衝著本能生活的衝動。
用比較科學的說法,「直覺」本身蘊藏著我們經歷的過往經驗與各式狀況的收集,讓我們在尚未用腦袋清楚意識到之前,就先發送了一個決定的訊號,且這樣的能力在一歲的嬰兒身上就可以發現,他們會透過直覺對未經歷過的單一事件進行預測。
心理學相關的研究中,直覺思考通常會與「決策」或「偏誤」等內容掛鉤。如果說直覺本身是一種快速未經精細處理的收集判斷過程,那麼當然也有失準的時候,但這也不代表它不重要,而是我們在面對內在的直覺時,需要先跟一些狀態進行切分。
本能屬於我們與生俱來用以協助我們存活的產物,也是直覺的組成成分之一。在面對威脅時,本能更傾向立基於「過往雷同的經驗結果」而引起的自動化反應;直覺則不只收集「雷同經驗的結果」還結合了包含對於當前環境的感知、區辨不同等內容參雜,所以有時候本能上覺得危險的狀況,直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直覺是一種通過潛意識這條路徑,所進行的感知(覺知)」回到早期,人類生存的原始環境,有太多的事情難以預料,無法透過五感慢慢收集資訊,也更沒有時間依循邏輯和理性,這時候就是直覺派上用場的時候,雖然它不夠完美,但它蘊含智慧在其中。
「我好害怕,所以我覺得這樣做不好!」當我們的內在是用這種方式在傳達訊息時,並不是直覺對我們的忠告,而是焦慮在掌舵。若是來自直覺的訊息更可能像是:「我不要這樣做!」、「離開!」它直接而堅定,不會透過恐懼和不安的方式跟我們溝通,而是以通往「安心」與「適合」的指引來開啟對話,儘管直覺給出的答案可能讓我們覺得很唐突和怪異。
在心理學領域,「直覺」是個神秘而充滿爭議的存在,有人覺得是怪力亂神,有人對它深信不疑。「直覺力」或者說直覺所帶出的「內在指引」,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存在,所以也想盡可能的用更有條理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這件事。
我相信「直覺」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藏,然而生活的過於吵雜,往往造成我們與自我的疏離,而埋沒了直覺的重要。因此,這系列文章,除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直覺的重要」以外,也想談談「干擾我們直覺發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訓練和運用直覺」。
所以無論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來了解「直覺」,
希望都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同!
按下追蹤,不要錯過囉!
也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讓更多人接觸「直覺」這件事吧!
下篇:「直覺力的敵人:如何避免這三個壞習慣帶來的干擾」
下下篇:「Magic!如何讓直覺成為生活中的最佳幫手!」
-本系列參考資料-
Cesana-Arlotti, N., Téglás, E., & Bonatti, L. L. (2012). The probable and the possible at 12 months: Intuitive reasoning about the uncertain future. Advances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43, 1-25.
Cacioppo, J. T. (2004). Common sense, intuition, and theory i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2), 114-122.
Tonetto, L. M., & Tamminen, P. (2015).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intuition in decision-making when designing for experiences: contribution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oretical Issues in Ergonomics Science, 16(6), 631-642.
👇歡迎追蹤👇看更多精彩內容圖文版
Instagram:林俐(局外人)|諮商心理師|心理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