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些商品都是突如奇來的念頭!我做了台文磁鐵~

raw-image

不是某日突然想起還有熱縮片可以玩,也不會想把一些本來畫過的圖印製成壓克力之後生產成商品。但做成壓克力,需要找廠商,和一些「變成商品」成本與時間的計算,要怎麼販售、要如何定價,但好像就是很少想到要賣給誰!

那日在Facebook觸擊好時,貼上了第一批印製的商品後,反應頗熱烈,便想到,那些用熱縮製作的,形狀、大小、顏色都不好拿捏,又想「真的去印製」應該要畫些什麼?如果做成磁鐵黏在冰箱,先來做點「食物」吧!

但究竟從哪裡冒出「要寫上台語文的拼音」應該是早先就跟朋友有提過像台語文的字卡,應該都是有某些商機的吧!但說「商機」並不是真的覺得「啊!這一定很多人會買」,某一方面還是覺得語言這件事,需要放進日常,就好像學外語,其實能有機會「開口說」學得一定比「只有聽」來得快,至於認字和寫,就是更進階的事了。

比起認真和拼字,我的台語口語和聽力還是好得很多,而且跟越熟的人對話,我越能不由自主地放鬆來說台語。(朋友還笑說:快啦你快跟我說台語,我可以練台語。)倒是母親太常跟我說台灣所謂的國語,讓我經常覺得她怪怪的,然後我要直接用台語與她對話,才能讓她把語言切回台語。(我跟姊姊倒是常常我說台語,她回國語。不過日常的對話其實是多是國台語交雜的才是。) 

*只是除了回家吃飯我真的很少開口說話!去傳統菜市場倒是幾乎都是說台語。

印了四款的台語文磁鐵,都是原先我已經畫過的圖,再補上其他小圖,像是牛奶補了杯子,雞蛋補了蛋和蛋殻,麵包倒是沒什麼補,就是多複製幾個XDDDD,而「青菜 tshenn-tshài」這個在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解釋成「泛指綠色或其他蔬菜。」的詞,我還是加了幾個「不是綠色」的蔬菜。主要是在我的台語口語交談裡,「青菜」就是泛指所有肉類與水果以外的菜,比如母親說:「多吃一點青菜。」並不會特意指「青色的、綠色的」,基於這個理由所以畫了幾個不是綠色的蔬菜。

但認真來說「單一菜名」,我確實有很多不會說,或是早年並不常見,市場沒有賣,像是「櫛瓜」這種近年才很多的東西,我就不會讀。(下次去市場問。)

這四種食物是日常常見的食物,也是一般人經常會使用到的詞。麵包的發音確實是「胖」,但可以稍微懂得它是由哪幾個拼音組成的,不是注音的「ㄆㄤˋ」,教育部的辭典查出來會有「麵包」這兩個字的讀音,但我似乎從小也沒聽過有人用「mī-pau」來直譯「麵包」兩個字,多半還是用源自日語的「パン」來泛指這些用麵粉烘培出來的食物。

牛奶和雞蛋應該是很少人會用中文字替代台語發音來寫,似乎也找不太出來可以替代的字。就趁著做商品的時候把這幾個詞的台語拼音記起來囉!

前陣子跟朋友聊到寫台語文拼音時,要在下方接「中文」,這樣一般人才能意會過來那排拼音是「中文」的台語意思。我沒有直接把中文做在磁鐵上,而是把中文字放在背卡後面,基本上日常能夠口說流利台語的人,有學過音拼這種東西的人(我母親那輩沒讀太多書的人,應該都不會拼音),不會不知道那些羅馬字的組成是什麼意思,反倒會看著而懂了「啊!原來胖不是胖,而是pháng」,牛奶的「牛」那個界於中文的「無(二聲)」和「古(三聲)」是這樣寫的!

我不是專業的台語文學者,也不能寫得出來台語文,這就算是邊做商品邊學吧!

失心瘋做了五十組,單組350元,每個5X5cm。除了會到有河和政大書城台南店販售外,也在蝦皮賣:https://shopee.tw/product/13476092/22884145926/ (請先登入帳號,不然看不到)另外也開放填表訂購:https://forms.gle/EovuCtE8LMdfhcTH7 (填單轉帳郵寄免運,20231022,23:59以前轉帳優惠320元。不寄海外。)

圖:商品本人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