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父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回老家探望父母親,老父已達耄耋之年,早幾年身體違和,一度狀態疲弱,現在精神豐沛,聲若洪鐘,胃口不錯,飯後更天南地北無所不聊,見他滔滔不絕地想當年,我亦樂於做忠實聽眾,而且有很多往事是我從來不知道的,當作掌故聽也是一件樂事。


老父提及青年時曾讀過幾年夜校,這個我是知道的,而當中修過文學課也是已知的,那些年我還是個中學生,他不時就念起赤壁賦、出師表、登岳陽樓記、長恨歌等等的詩詞文章,我倒佩服他多年後仍記得那些作品,似乎他頗喜歡文學,或許他很早就明白靠文學很難養活一家老小,所以他除了在我小學時送我一套《水滸傳》,就沒有給我看過其他文學作品。


還有一件事是我從不知道的,就是他在青年時期曾投稿到報館,有短文,還有新詩呢。我從沒想過父親會寫新詩,可惜的是那些作品都遺失了,要不然我就能認識那個文學的父親了。我問他為何再沒寫文章新詩,他笑而不語,這也不難想像,要經年持守一樣興趣不是容易的事,忙於工作養家亦會磨蝕人的意志,在父親年輕的時代,不太流行甚麼追夢,活在金錢掛帥的社會中,手停口停的人好像沒有任性的權利。這方面,我比他幸福,而這種幸福,或多或少是由於他的犧牲才有的。


他特別喜歡渾然天成的詩句,例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落霞與孤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等,看他念起來時臉上展現的微笑,可以想像他確實有點打從心底的單純的愉悅。


現在還記得那麼多,很厲害啊。我跟父親說。


現在只記得一部份,不是全部都記得。他笑說。


我問他為甚麼現在不再看那些文學書,他說以前曾用一個箱子裝了一些,現在卻不知丟到哪裡去。我說讓我下次帶幾本來給他,有精神的時候讀幾篇,就沒有所謂的不記得了。


對我而言,這個文學的父親確實要比那個從小對著得上班的父親有趣可愛多了。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鄭子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本文探討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在二十多年後仍具有深刻意義,並從中反思中國社會的公共空間、私有化觀念、以及知識分子的角色。文章分析王小波如何批判中國社會的「報喜不報憂」風氣、以及缺乏公共空間的概念,並探討知識分子應如何透過理性思維、批判精神與增廣知識,在話語權不對等的社會中發聲。
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及其兒子馬丁·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探討了童年創傷如何代代相傳。文章分析了米勒的理論,指出父母的投射、壓抑以及童年創傷如何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並導致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如自戀障礙和憂鬱症。文章強調療癒童年創傷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反思家庭關係以及個人成長。
本文探討現代基督徒靈肉二元論的現象,並從麥可·福斯特的《有身體的教會》、韓炳哲的《愛欲之死》等著作中,分析靈肉疏離如何導致社會問題及信仰危機。文章強調重新建立「道成肉身」的架構,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以「我與你」的關係取代「我與它」的物化關係,才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連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